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何以协同并进
2018-11-07田骄
田骄
【摘要】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的协同发展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能够有效提升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的协同发展,需要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优势,加强基层党员教育,通过创建扶贫经济联合体、实施包保责任制等方法,提高扶贫工作效率与党建能力水平。
【关键词】基层党建 精准扶贫 扶贫政策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在党中央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的背景下,开展基层党建工作不仅能够有效推动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提升扶贫工作效率,也能够增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实现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的协同发展。当然,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的协同发展具有一定难度,需要统筹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资源,协调好党组织与社会基层、基层党员和贫困人群之间的关系。
基层党建提升精准扶贫的工作效率
一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的协同发展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能够有效提升扶贫工作的精准度。作为扶贫工作的“大脑”,基层党组织可以发挥思想引领作用,让人民群众认识到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摒弃“捐钱”“捐物”等传统扶贫理念,通过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探索致富路径,从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好精准扶贫的宣传教育工作,能够增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并内化为脱贫致富的动力,提高经济生活水平。
二是发挥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基层党组织中,很多成员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将其作为扶贫项目的实践者,有利于提升扶贫工作的效果。以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优秀党员为行动榜样,能够帮助贫困群众克服陈旧观念。当以基层党员为带头的扶贫项目取得成效时,其他群众自然会提高对项目的认同度。在部分群众的收入明显增加后,会带动其他群众开展创业活动,形成“先富带后富”的良好局面,提升扶贫工作效率。
三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基层党组织是联系党和基层群众的纽带,承担着传达国家政策、反馈基层诉求的重任,是最了解基层生活,与人民群众关系最为密切的党员群体。作为桥梁纽带,基层党组织一方面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改善扶贫措施,实现困难群众快速脱贫。另一方面要及时向上级组织汇报扶贫工作的进程,为扶贫部门提供基本贫困信息。同时,基层党组织也要协调好扶贫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吸引更多社会资源进入精准扶贫领域。
精准扶贫增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结合我国国情开创的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自其开展以来,逐步发展成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在推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党和政府通过与基层群众的交流沟通,了解劳动人民的需求,拉近了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为增强人民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理解和认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有利于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三型”执政党构思的提出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提高党执政能力的坚定决心,也指明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方向。当前,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是较为困难的,尤其是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同时,将精准扶贫战略落实到位,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要有迎难而上的决心和定力,不断调整措施与思路,以更为灵活、创新的方式落实党的精准扶贫政策。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与党组织的联系。时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优良传统。在采集贫困人口信息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成员能够掌握贫困群体的具体情况,为后续扶贫政策宣传和推广铺平了道路。同时,扶贫政策的落实也能够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使人民群众自发对精准扶贫和基层党建工作进行监督,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执行力和透明度。
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创新精准扶贫方法
加强基层党员教育,提升其扶贫意识。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基层党员的工作职责,确保其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工作。然而当前,仍有一部分党员对精准扶贫工作重视不足,呈现出懒散、松懈的工作状态,导致精准扶贫工作的政策与措施滞后,难以有效落实。因此,我们要对基层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党建活动与扶贫活动相结合,切实提升基层党员的扶贫工作能力。
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提升精准扶贫工作效能。农村乡镇地区是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战斗”区域,基层党组织作为乡镇地区的“一线指挥部”,在扶贫工作中具有明显优势,能够针对扶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精准的解决方案。在新时代,精准扶贫与基层党建的协同发展更要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要以基层党建工作为依托,提升党员的扶贫意识与能力。上级党组织要对基层扶贫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督,对基层党员干部进行定期培训,使其理解学习精准扶贫的最新政策、方针,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扶贫工作中的优势作用。此外,党员干部也要深入基层,掌握贫困群体的贫困程度与致贫因素,使扶贫工作更具针对性。
创建扶贫经济联合体,帮助贫困人口找到致富路径。精准扶贫的根本目的是拔除穷根,带领贫困人口找到致富途径,从而远离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为此,各地应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整合社会扶贫资源,创建贫困群体参与的经济联合体,提高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扶贫经济体主要解决的是谁来建、如何建问题,结合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创建人必须具备大公无私、勇于创新的精神,要通过先进的管理、运营模式让更多贫困人口获利。此外,要完善资金扶持与技能培训机制。当前,贫困地区普遍缺乏资金,且技术与管理能力较为不足。因此,基层党组织要引导贫困群体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统筹谋划创建经济联合体的资金支持和技能培训。
实施扶贫开发包保责任制,增加扶贫精准力度。扶贫开发包保责任制是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新措施,是指将扶贫工作的任务指标分配给特定的扶贫责任人,由其根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科学制定扶贫开发规划,落实贫困户脱贫。新时期,继续贯彻落实扶贫开发包保责任制,有利于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的协同发展,能够满足扶贫与党建的双重要求。基层党组织应定期对扶贫工作成果进行党内总结,通过扶贫状况汇报,重新界定扶贫工作的方向,完善扶贫工作的措施,弥补扶贫工作与党建工作的短板,实现精准扶贫与基层党建的有效融合。
当前,我国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的融合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结果,但不可否认,该项工作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尤其是返贫率较高的地区,必须要一以贯之将国家政策落实到位。作为脱贫攻坚战的主体力量,党中央要承担起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奔赴小康的重责,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狠抓党风建设,通过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与领导力,实现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的协同发展。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①曹端波:《扶貧的政治社会学视野——评<贵州党建扶贫30年:基于X县的调查研究>》,《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②岳振、邓国超等:《罗甸创新党建扶贫模式决战决胜深贫攻坚 党建促脱贫》,《当代贵州》,2017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