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困难毕业生的精准帮扶机制分析
2018-11-07白超关越
白超 关越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下,企业人才的缺乏与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了新时期我国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大学毕业生经济困難、个人因素等造成的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与日俱增,为了改变这一发展情况,促进人才的成功就业,缓解企业人才危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制定并实施了精准帮扶机制,通过物资帮扶、就业援助、心理辅导等方面,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本文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成因进行以下分析,并提出了高校在精准帮扶机制下解决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措施,旨在促进我国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关键词】就业困难 毕业生 高校 精准帮扶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198-02
高校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出实用型、创新型人才,满足企业发展与经济进步的要求。毕业生的成功就业是人才价值的体现,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帮助经济困难、个人发展困难等毕业生的成功就业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早在2007年我国就颁布了关于高校毕业生成功就业工作的相关同志,并明确指出了“一对一”就业指导的方针,此后各高校逐渐重视学生就业难问题,并针对特殊毕业生群体进行了一系列的就业援助活动。
1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成因
大学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贫困大学生就业更难,成为高校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毕业生就业难可以分为普遍性就业难与特殊性就业难两种,而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成因是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不协调。高校人才的培养主要是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量及专业性的要求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尽管高校在人才的教育与培训中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但是高校对市场人才的需求与未来的发展无法做出准确的感知,而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稀缺型人才的培养,从而导致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无法同步跟进。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缓慢,特别是在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期,在新常态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下,企业发展速度减慢,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在减少,而农村劳动力转移、产内再就业与就业大学生一起融入劳动力市场,增加了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关于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相关学者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但是不同学生对于该问题存在不同的见解。而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可以主观、客观、经济与本质上进行分析。首先是主观因素导致的难就业,高校大学生在毕业后都想找到一份理想中的工作,而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差距,导致毕业生主观因素上的未成功就业。其次是由于客观因素上的就业难,这部分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是在求职过程中个人因素处于劣势,如身体健康程度、智能等,这部分人群有就业的期望但是由于自身条件的原因无法成功就业。再次是经济因素导致的就业难问题,这部分受到家庭经济贫困的制约,导致贫困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经济承受力不足,家庭贫困会让学生无法找到好工作。除此以外,社会资本是影响众多大学生求职的重要因素。经济困难的家庭社会支持力量不足,其社会关系影响范围有限,难以为毕业生提供信息、资金、资源等有力支持,导致他们无法分享平等的求职招聘机会,更难获得满意的就业岗位。最后是从产生就业困难的性质上看,又可以分为生理性困难和心理性困难两类原因。就业生理性困难群体,主要指因为性别、身体健康状况或体貌条件明显欠佳等因素而造成就业困难的群体;就业心理性困难群体,主要指因为心理素质偏低和择业观念不适应社会要求、个人能力明显低于职业要求等因素导致就业困难的群体。
2.就业困难毕业生的精准帮扶工作机制
2.1健全精准资助帮扶机制
目前,高校在贫困生精准帮扶上已经逐步完善,但是在毕业生创业就业方面的帮扶机制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完善精准帮扶体制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因素,首先需要利用现代化的大数据技术,确保贫困生精准帮扶的精准度,其实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拓展贫困毕业生帮扶面。
2.2高校教育改革
高校要充分的认识到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性,勇于承担其毕业生就业难的责任,实现全校联动,全员参与,抓好学生就业问题,制度科学合理的方案。做到改教育观念,改教学内容,加心理辅导教育,为学生的成功就业打好基础。同时,高校需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大资金投入,与相关专业有关联的企业建立密切联系,掌握企业发展动向与人才需求量的变更,努力在改革中求生存。
2.3提升贫困生就业心理水平
据相关数据显示,多数家庭条件较差的同学,在实际的生活或者是学习中,都表现的较为沉默,但是这部分学生自尊心往往很强,希望受到他人的关心与重视。那么,如何在精准帮扶中准确的帮助这些心理发展上不足的毕业生,实现无缝链接帮扶,成为了精准帮扶机制面临的又一难题。因此,更需要对帮扶策略进行与时俱进的更新和优化,据了解,多数高校对于资助等帮扶信息的传播和通知,通常采用的是校园网发布通知、贴纸质公告到公告栏、手机短信群发、QQ群群发消息等“摊大饼式”的大众传播方式,此种途径在广泛传播性上存在优势,但实际成效和具体针对性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如何“精准定位到人”的人际间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该运用贫困生认定系统,筛选出就业困难贫困生,通过辅导员教师和学生干部逐一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积极走访贫困生宿舍,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召开班会进行政策解读,通过各种人性化途径,引导贫困生主动接受帮扶,缓解心理压力,提升就业成效。
2.4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因素
部分毕业生就业难是因为家庭与个人因素造成的,国家对特殊毕业生应做好影响的帮扶政策,高校应充分考虑这部分学生的个人因素,帮助特殊毕业生联系相关单位,将精准帮扶落实到实际,做到特殊毕业生群体的成功就业。有一些毕业生因家庭经济条件不足,无法成功就业,相关政府与学校应关注经济贫困型学生的就业问题,并通过多种渠道环节学生的经济压力,如给予经济补贴、做到招聘信息资源的公开与共享、购置求职服装等,帮助学生解决求职过程中的经济困难。来自偏远山区或是经济条件不足农村毕业生,他们的信息获取的渠道有限,就业资源有限,可供选择的机会就会很小,这部分毕业生无法找到符合自身期望的满意工作,其中一部分学生可能会降低求职标准,委曲求全。也有一部分毕业生不满足工作条件等,没有成功就业,因此,需要针对农村或是山区的毕业生,加大他们的招聘信息量,增加信息获取的渠道,做好招聘信息的实时跟踪、共享。如在公共区域粘贴符合毕业生求职期望的信息,鼓励毕业生在公共平台上公平竞争,促进毕业生的成功就业。
结语
结合上文可以,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解决该问题的相关对策。高校需要充分认识到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性,并不断的完善精准帮扶机制,将精准帮扶落实到实际,运用现代化科技,真正做好“准”确的帮助有困难的毕业生,为学生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莹.新就业形势下展示设计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浅析[J].美与时代(中).2014(11)
[2]金冉.建档立卡工作对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制度的推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