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讨
2018-11-07吴晓伟
吴晓伟
【摘要】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一般是7~12岁的儿童,因此,小学语文教材中有80%的内容是儿童文学作品。由此可见,儿童文学的读者和小学语文的学习者是同一人群。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作品作用的发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才能够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阅读。本文就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儿童文学 小学语文教学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8-0062-01
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是十分重要的科目,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为培养其文学素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占据较大的篇幅,学生学习丰富的寓言故事、儿歌等语文内容,能够有利于其对语文知识的全面理解,因而儿童文学深受人们的重视。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意识到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语文教师通过合理利用儿童文学资源,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儿童文学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
儿童文学是专门为未成年人服务的一种特殊文学,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因此,文学作品的内容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心理,作品的内容也必须反映儿童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等。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时通过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解读,可以进一步了解儿童的性格和心理。所以,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此外,儿童文学还可以唤回教师的童心。在小学教学中,具备童心是对教师的基本心理素质要求。教师要想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理,就必须具备一颗童心。而儿童文学作品中有大量描写童真童趣的场景,通过阅读作品,可以将教师带入美好的童年世界,从而唤起教师泯灭的童心,使他们更加热爱教育事业,同时也更加热爱儿童,体会儿童的内心世界,走进儿童的生活。
二、儿童文学有助于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
儿童文学作品是小学生的好朋友,能够引领小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世界、接受生活中的真理。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从而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将人类文化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在小学教育中,尤其是语文教学中,文化内化的关键在于小学生人格的养成和发展。儿童文学作品可以促进小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健全,为小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小学生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会被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所打动,从而领会到生活的真善美,更加深切的领会到生活的意义。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过程。
我国拥有五千多年的优秀文化底蕴,同时我国的文化教育历史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背景,不论是古代教育中的私塾教育,还是现代教育中的大众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颂扬文化就是英雄主义,从古代教育中的《山海经》中炎黄五帝,再到现代教育中的“感动中国”,这些文学书刊都是对我国历史优秀任务品质的传扬和赞颂,比如:古代教育没有文学读物,是通过石碑记录英雄傳记,目的在于培养儿童见义勇为,勇敢正义的性格特点;儿童文学虽然并不是语文教育中的指定课本,但是却在树立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起到重要的正面作用,特别是对于英雄主义的赞颂,所以文学读物是促进语文教学的重要辅助性工具。
三、儿童文学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审美观念
文学作品的美体现在作品的内在,没有美也就没有文学。儿童文学作为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也遵循着美的规律,主要表现为作品中形态美和艺术美等方方面面。关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小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以及社会美的感受能力,从而有助于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增强他们的生活情趣。
例如,在讲解安徒生童话《野天鹅》这篇作品时,作品中的艾丽莎以纯美、善良的内心赢得学生的喜爱,在解救哥哥的过程中,她忍辱负重,受尽了各种考验,为了哥哥的生命将自己的安全置身事外。艾丽莎这种坚定勇敢、敢于牺牲自我的精神感染了很多小学生,对学生起到深刻的教育作用。
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作品的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不断丰富小学生的词汇,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能够启迪儿童身上富有创造的思维,在儿童思维培养和视野扩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石月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法”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4,(3):123-125.
[2]李学斌.儿童文学: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助推器”——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建设[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39-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