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PPP模式对建设项目审计的影响与路径优化

2018-11-07徐多海

经营者 2018年16期
关键词:跟踪审计路径优化PPP模式

徐多海

摘 要 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指的是公共部門、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组织等,在部分公共事业项目建设与运营的过程中互相合作的一类制度安排。由于该类项目所投入的资金量较大,而且会产生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所以,对这类建设项目的审计和监督,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审计部门的一个负担,但它与传统的政府建设项目有着极大的不同。基于此,本文从国家审计的角度出发,对其影响与路径优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应用关键节点的切入式跟踪审计的方式,以期为相关方面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条件。

关键词 PPP模式 建设项目 跟踪审计 路径优化

一、引言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上线的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数据库的显示,截至2018年3月末,四批PPP示范项目共计1,009个,投资额为2.3万亿元,2018年一季度新增的落地示范项目有246个,投资额为4,731亿元。在这当中,仅三月份新增的落地项目就有42个,投资额高达758亿元。由此可见,国家对PPP模式的建设项目十分重视,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需求,审计部门应该承担起自身的职责,对此类项目进行严格的审计,并积极探讨审计的路径,为这方面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PPP模式的相关论述

(一)PPP模式的定义

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某些公共性质的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即便国民对该模式有些许的陌生,但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在寻求制定适用于PPP项目顺利快速发展的有效政策。为此,在2014年国家发改委还颁布了《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意见中针对地方政府如何与社会民间资本开展有效的合作,例如合作项目的范围,成立合作部门的管理,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此类合作的定价体系等,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意见。

(二)PPP模式的应用类型与形式

PPP模式在实际项目当中的应用,依据不同的合作方式、内容、频率与程度的不同,会有着多种表现形式。当前,每个国家在应用PPP模式的过程中,主要是依据合作方式来决定,也就是企业参与公共服务的程度,进行有效的区分。依据程度的不同,能够将公共项目的供给类别放在同一个连续谱之上,而它的两端是政府与自我的服务,也代表着完全公营与私营的方式,如表1所示。

三、PPP模式对建设项目审计的影响

(一)对建设项目审计定位的影响

传统的建设项目审计需要站在政府的立场上,并切实维护政府的利益,对建设项目活动当中的各类活动进行严格的审计,还需要关注财务收支、工程造价及项目效益等信息。但是在PPP模式下,随着社会资本的涌入,会与政府共同成立项目公司,并开展相关的工作,完成对公司日常运营的管理。如果是单纯的政府的立场考虑,这显然不符合国家审计定位设计的要求,也就表明国家需要在该项目上转变已有的思维。

(二)对建设项目审计内容的影响

PPP模式下的建设项目在开发的过程中,其内容缺少一定的特色,进而出现项目吸引力不强的问题。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以及人文环境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是以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无法正确地突出地方特色,会以某地的发展模式为基础,或是照搬照抄某地的模式,而不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第二,由于项目缺少一定的特色,所以在开发的过程中,很难吸引到大量的民间资本,而且各个地方的民风及思想观念也有所不同,对待PPP模式下的建设项目开发存在一定的顾虑,对其可能产生的风险与效益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重要的是思维创新方面也无法突显地方的区域特色,从而导致民间资本的活跃度较低,仅仅是依靠政府主导并完成这一项目,使PPP模式下的建设项目无法真正面向普通的社会群众,从而影响到审计项目的开展。

(三)对建设项目审计模式的影响

国内在PPP项目的立法中,缺少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条文,在执行的过程中还存在协调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因为对该模式项目的前期设计规划,再到后期的利益补偿,均是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管理与执行,从而导致整个的PPP项目的执行监督和管理,存在协调机制不同步的问题。由于协调机制的不同步,致使该类型项目开发的周期较长,而且表现为风险大、回报率不低的情况。政府在PPP合作模式中,往往以权利优势控制与企业的合作事宜,并以政府的意志为主导,对企业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这样就会使得PPP模式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也无法比较好地保证企业的合法经营权益。而只有政府与社会资本具有平等的合作关系,才能使PPP模式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进而实现多方共赢。国家审计作为监督的一方,仅仅依靠事后的审计模式显然无法满足项目目标实现的需求,而且该类型的建设项目有着较长的时间跨度,国家审计的事后介入,不能够满足“国家免疫”的制度需要。所以,国家审计的重心应该前移,并从根源上对该类型项目进行全程审计,以此来维护项目的公平合理性,使其符合项目的合同要求,并实现项目的绩效审计。

四、PPP模式下建设项目审计的路径优化

(一)关键节点切入式跟踪审计

此类审计路径在近几年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它极大地提升了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对腐败与浪费现象也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收获了良好的效益,充分地展示出了这一审计方式的优势。从此类项目国家审计的规定入手,对其进行项目跟踪审计势在必行。但此类项目经历了项目识别、选取、采购、执行及移交等五个阶段,有着较大的时间跨度,应用传统的跟踪审计方法,便需投入大量的资源,对国家审计效率的提高极为不利。是以针对此类项目的特征,审计部门能够对跟踪审计的方式进行创新。第一,将审计的介入点前移到项目的决策阶段;第二,依据审计重心的标准,把审计的力量投入项目识别、准备、采购的前期与项目运营移交的后期阶段,明确审计监督控制的重要流程,如可行性研究、运营维护阶段等环节,进行切入式的跟踪审计。

(二)注重监督思维意识的增强与创新

应用PPP模式发展的思维意识是促进PPP建设项目审计的最佳途径。第一,思维意识的增强,需要政府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也就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并联系项目开展中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发展建议。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还应该发散自身的思维,做到举一反三,即通过运营建设项目,延伸到收费机制设计的问题之上,从而推动PPP模式下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的开展。第二,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进行PPP模式下的项目审计工作时,应该注意到审计模式的创新,可以由政府带头并进行前期的融资,然后再引进民间资本,当民间资本进入该项目时,政府赋予民间资本一定的权力,由他们对PPP项目公司进行日常的运行及管理工作,这种公私合营的PPP模式,可以有效推动建设项目的健康发展,并使得审计工作变得更加方便。

五、结语

PPP模式是一种融资和项目管理的模式,它是指政府和私人组织间为提供某类公共物品与服务,将特许权协议当作前提条件,使彼此间组成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并通过合同的签署,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以保证合作能够顺利进行,最终使合作的双方都能实现高于预期的单独行动结果。

(作者单位为广元市审计局直属审计分局)

参考文献

[1] 焦胜. PPP模式对建设项目审计的影响及路径优化[J].商业会计,2017(5):36-39.

猜你喜欢

跟踪审计路径优化PPP模式
基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风险因素探析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流通体系路径优化策略探讨
山西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路径优化研究
CVRP物流配送路径优化及应用研究
国家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探析
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精细化管理研究
工程跟踪审计中的问题分析
浅谈兰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入PPP模式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意义建构视角的企业预算管理优化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