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如何开展经典诵读的研究
2018-11-07黄秀芹左成森
黄秀芹 左成森
【摘要】经典诗句、《弟子规》、《三字经》文是千锤百炼的美文,是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提高经典诵读成了教育者当前的问题。
【关键词】现实需求 文化底蕴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8-0050-01
经典诗句、《弟子规》、《三字经》等是千锤百炼的美文,流传两千多年说明它的生命力很强。诵读经典既能让孩子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孩子们的心性,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积淀他们的经典文化底蕴。因此,经典诵读研究是我们现实需要,是教育者当前的主要问题。
一、经典诵读的研究缘起
在开展经典诵读的研究工作初期,下发学生、家长、教师经典诵读情况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家长、教师对经典诵读的态度,对阅读经典是否感兴趣等问题进行探讨。对学生、家长、老师的调查发现,经典诵读切实可行。
二、经典诵读研究的途径
(一)邀请知名作家进校园召开家长会,发动家长和班主任协力营造诵读环境
根据对家长的调查问卷摸底的情况,学校召开经典诵读的家长启动会。先后邀请了中国著名童幻作家李岫青;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会长谷河;著名儿童作家鲁冰;临沂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王美雨等许多知名作家走进校园,作了报告。并和家长代表、学生们暖心交流。通过交流使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在千家万户发芽。让学习传统文化成为了家庭的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
班主任协同语文教师向家长具体要求学生家长坚持每周和孩子一起背诵古诗(低年级的一首古诗;中年级学生背一首古诗和几句《弟子规》;高年级每周背诵(小学生必学古詩70首)之外的一首古诗、几句《弟子规》、几句《三字经》)。
(二)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激发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①利用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向学生宣传经典诵读的好方法及古诗赏析。在晨间、午间、放学期间播放古典音乐和经典诗文,营造得体、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
②学校在教学楼的显眼处悬挂一些优秀诗篇、《弟子规》、《三字经》等图文结合的内容,让楼道内的墙壁“开口说话”,每个班级开辟有“诵读角”,让学生耳濡目染经典文化。为孩子人生打下高雅的底色。
③每天大课间播放《弟子规》,师生同做《弟子规》操。
④学校班级设置“经典诵读家校联系卡”每周一家长把孩子上周的诵读情况反馈给老师。
⑤每节课的小预备,早读、中午午餐、下午放学,教师准时跟进组织学生开始经典的诵读,或者由优秀的“诵读之星”学生领诵,营造学校经典诵读氛围。
(三)形成评价体系,让学生时刻保持经典诵读的动力
我们根据一个学期20周计算,每周背诵一首诗来规划的背诵篇目。老师在班级组织背诵检查(每学期背过15首算合格),学校每月底对班级背诵进行抽查、公示、量化。学期末把平时的量化汇总起来对教师的这项工作进行评价。学生之间有竞争,班级之间有比较,经典诵读更有成效。
三、经典诵读研究的效果
(一)增加了学生经典知识的积累
开展经典诵读研究以来,学生能流利背诵要求背诵的古诗、《三字经》等经典诗文。超额完成《语文课程标准》中各年级的诗词背诵量,部分学生远远超过规定量。如:低年级的多数学生不仅能熟练背诵60首古诗词,而且还能背诵部分《三字经》、《弟子规》;中、高年级的学生能背诵100多首古诗词、《弟子规》、《三字经》等。
(二)经典诵读促使学生优秀的道德育品质自然形成
经过研究实践,经典诵读后师生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学生道德品质变好了,打架、骂人的现象明显少了。家长反映,孩子原来脾气很不好,但是读了《三字经》《弟子规》后,知道骂人和说粗话是不道德的行为,平时能做到“彬彬有礼”了,孝顺父母的多了。学生学会关心班集体,爱学习乐于助人了。经典诵读研究表明,学生从小就吸收经典的文化知识,不但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儿童性格温和,举止文雅,还能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举多得。
(三)经典诵读拉近了亲子关系
原来家长多数沉迷于手机网络,无暇顾及孩子,孩子做作业时家长在一边玩手机,现在孩子要家长一起背古诗、诵经典,有的家长经典文化基础低的,需要自己先“备课”,孩子看到家长读书学习,父母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孩子觉得父母关心自己,学习上、生活上也更愿意听从父母了,也更容易教育了。
(四)经典诵读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大得到提升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孩子们的语言变得丰富灵动了。常常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写作文也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学生参加作文比赛的成绩逐步上升,8名同学被评为区级“读书明星”,背诵的劲头越来越大了。
经典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让孩子们坐拥经典,漫步书海,学生从经典中品味生活的精彩,从经典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让诵读经典,始终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滋养着孩子们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