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研究

2018-11-07段景淞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8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人才

段景淞

【摘要】随着我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市场上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职业教育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高级技工人才,对我国经济建设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的变更促进了职业技术技能教育的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内涵的提升和人才的整体质量,注重培养“工匠精神”,强调人才的责任感和专业性。本文主要对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培养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专业化技能人才。

【关键词】职业技能教育 人才 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8-0026-02

前言

工匠精神指的是德艺双馨、知行合一以及敬业乐群的价值追求,将工匠精神引入到当前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综合素质,而且对于当前市场的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工匠精神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同时具有悠久的历史,工匠精神与教学的结合,能够更好的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人才。

1.技能型人才的时代诉求

1.1发展战略的需要

将工匠精神引入到职业教育中不利于为国家注入全能型的高科技人才,为国家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新的动力。国家兴旺的根本在于人才的培养,只有在强大人才储备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才能够持续不断的发展前进。目前,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建立科学的教育和用人机制成为国家发展的重点。职业教育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其在国家发展中所占有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1]虽然我国制造业相对来说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仍然处在传统制造业为主的阶段,科技含量不高,企业创新能力弱,制造的产品即使成本较低但是质量也相对较差,这些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整个社会工匠精神的缺乏。要想真正实现我国的全面复兴,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性人才的培养。

1.2现实的需要

工匠精神的引入能够加强高校学生对自身专业的理解和对未来的规划,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美好的未来。职业教育相比于普通的高等教育来说,更为专业化,更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针对性的职业教育,有利于学生充分掌握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精通职业技能,从而能够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工作,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更具优势。学校要想真正实现学生的综合教育,保证学生在未来有一个好的发展平台,必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学校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体系中,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可以为学生日后工作带来更多的机遇,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2]

2.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价值向度

2.1价值传递

工匠精神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战国时期,青铜制造业高度发达,甚至有很多当时的艺术工艺在今天都无法复刻,这不仅依赖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更重要的是当时社会中匠人们的工匠精神,他们专注工作,热爱自己从事的事业,并极具責任感,追求卓越。历史的发展使得我国某些精神逐渐流失,当前市场上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豆腐渣”工程事故的频生,都与工匠精神的确实有关。因此,要想实现我国制造业的真正崛起,必须培养一批脚踏实地、用于创新、敬业务实的人才。在这些人才的努力下,将中国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提升和完善起来,实现我国经济的真正腾飞。

2.2价值主张

工匠精神中,最为重要的是知行合一,匠人要能够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充分结合起来,从实践中学习到知识和技能。在职业院校培养体系中,实践能力的培养依然存在很大不足。由于经济的原因或者当地企业的原因,很多专业的学生并没有实践的机会,学生无法通过亲身实践来发现问题,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育和培养上,对学生的发展很不利。因此,学校在开展一门课程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实践性和可行性。重视实践教学,在理论中渗透着实践,并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关系着我国制造业的革新,更重要的是对社会风气的改良,促进市场进一步规范化和专业化。企业要想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必须重视人才的引入,高素质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也是企业创新的源泉。职业院校在实际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以为社会提供专业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叶桉,刘琳.略论红色文化与职业院校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J].职教论坛,2015(34):82-87.

[2]胡冰,李小鲁.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对理性缺失下培育“工匠精神”的反思 [J]. 高教探索,2016(05):90-95.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人才
人才云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