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创设良好课堂心理气氛提高中职学校历史教学有效性
2018-11-07屈剑侠
屈剑侠
【摘要】历史教育在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和地位,本文主要从如何创设和维持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方面对提高中职学生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生心理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8-0044-01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综合素质的劳动者。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为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学生接受终身教育进行了基础知识储备。
当前中职学校的历史课堂普遍存在着学生课堂参与意识差,学习状态不佳等现象。如何培养、激发、深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形式,其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学活动,还受到一定的教学情境的影响。在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等是有很大差异的,由此导致的效率也就必然不同。“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的特征是:课堂情境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发展特点,师生、学生之间关系和谐,学生产生了满意、愉快、互动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这种课堂心理气氛对学生主动学习,接受新知识是非常有利的。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
一、保持自身积极的情感状态,感染带动学生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我力争以饱满的热情来面对每一堂课,避免自身不良情绪对学生的影响。从面带微笑进入教室开始,以乐观自信的精神面貌出现,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上课状态,放松紧张焦虑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保持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通过微笑、眼神、肯定的语言等鼓励学生;在无法得到学生积极回应的时候,及时寻找原因,调整教学策略。在课后不是像某些教师那样下课铃一响拿着教案就走,而是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态,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为课堂上的情感共鸣做铺垫。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如学校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早退,不接听电话,那么平时在上课时我每次都提前几分钟进入教室,从不带电话上课,力争做到为人师表,使学生尊其师,而信其道。
二、调控学生心理,维持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课堂心理气氛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种课堂心理气氛形成后,往往能维持一段时间。
首先,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在课堂教学时,我根据平时对学生的基本了解,以及在本节课的具体表现,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进行复述,或者阅读课文等,有一定学习基础的学生可以回答一些根据概况材料就可以回答的问题,有一定能力的学生可以提问一些主观性较强的问题。如在做材料分析题时,第一问往往是根据材料即可回答,这时我会让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回答;第二问开始内容逐渐加深,要应用到学生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这时我会让有一定能力的学生回答。(当然每个层次的学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我会逐步提高他们回答问题的难度,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这样会让处于每一个水平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
其次,积极反馈。“通过结果的反馈,学生既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也可以了解自己的特点,树立克服缺点的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进行反馈评价。对正确的回答予以肯定;错误的回答在指出不足后要对学习的积极性予以肯定,进行鼓励。对学生的每一次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给予鼓励。另外,在课后继续进行教学反馈。認真批改每一次作业,对一个时间段内(基本是一个月,4次课)学习状态、学习水平有变化的学生及时写评语,进行表扬鼓励或及时提醒指出不足。美术高考专业进行平时的小测试、月考时,评卷后试卷上都不写总分(当然在学生成绩表中要有所记录,只有我和班主任能看到),不在课堂上公开念分,但对优秀的、有进步的学生提出表扬。通过这些做法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继续学习的动力。
鉴于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深化巩固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历史教育在中职学校应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97
[2]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