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绘本创编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影响
2018-11-07姜晓雷
【摘要】绘本起源于西方,在日本、韩国、台湾发展得比较好。近几年,绘本在中国内陆迅速兴起。由于绘本具有图文结合且图多文少的特点,这大大降低了识字障碍对阅读理解的阻碍,而且大片的留白给予了人们很大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等语文核心素养相契合,因而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喜爱,成为了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新材料。
【关键词】绘本创编 语文素养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课题名称:“小学故事性文本绘本再现实践研究”,课题编号:SGH17B502。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8-0041-01
近几年来,绘本阅读课程在小学低年段展开较多,在老师们的探索下也日趋成熟,对提升学生于阅读兴趣、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让绘本的图文资源发挥更大优势,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此次研究在以往故事性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绘本创编,并经过一年的课程实践,形成了“理解文本故事—形成思維导图—自主绘制”的绘本教学流程,在这些流程中一步步培养、巩固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在绘本创编中培养语言能力
在故事性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赏析文本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然而学生学得如何,是否学得精髓,在随之而来的绘制思维导图的环节将得到检测。在用思维导图复述故事的环节中,学生的复述语言一部分是文本语言,一部分是用自己的语言,这是学生将习得的语言纳入自己语言系统,内化为自己语言能力的过程。同时,思维导图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精炼,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得以提升。可以说,绘制思维导图这一阶段使学生将语言习得融会贯通的重要时期。绘本语言需要简短却富有张力,它是图画中无法表现出来的却能让整幅图画灵动起来的“点睛之笔”。这一过程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简洁的语言精准地表达自己,解决了学生语言繁琐的问题。
2.在绘本创编中发展思维品质
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提升,在故事性文本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抛出一个主要问题,就要将课堂交给学生。而学生在文本的字词句中细细品味人物性格及精神,并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间一次次锤炼自己的思维。在绘制故事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删繁就简,理出故事文本的脉络,还可能会对作者的叙事思维进行解构,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重构。例如在《倔强的小红军》思维导图的绘制以及用思维导图复述故事的过程中,有学生并未按照课文中倒叙的手法绘图和复述,而是按照时间顺序去讲述。这种对作者思维的解构与重构是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重要标志。在绘本绘制的过程中,要将前期脑海中初步设计的画面绘制出来,学生一定会遇到人物形象、外在环境、构图、色彩以及配文这些细节问题,虽然这些文本中未涉及的细节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没有了束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随意创编,反而更需要他们通过少量的文本线索拓展延伸,合理补白其他细节,这是一种高品质的思维。因而这一时期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期,也是思维品质快速提升的时期。
3.在绘本创编中陶冶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
在文本阅读中,学生之间针对引发自己所思所感的片段进行交流,这样的感受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是一种处于直觉的感受,这正是学生会审美的体现。而在故事复述、绘本绘制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直观感受讲述故事、构图、配色、绘画,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形成审美创造力。
此次课题研究还有意识地将各个版本教材中的红故事进行了整理汇总,并在不同的年段进行了绘本创编的教学。在一篇篇红色文本的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品味字词句,身临其境,揣摩革命先辈的所思所想,还原作者笔下的英雄。在绘制思维导图,复述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讲述自己心中的英雄。而在绘本绘制的过程中,学生有用自己稚嫩的双手勾勒英雄人物在自己心目中的光辉形象。从文本到绘本,从作者笔下的英雄人物到自己笔下的英雄人物,学生在读中自悟,在说中自悟,在画中自悟,红色教育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进行着,红色精神也渐渐内化为学生的品德修养。
虽然绘本与我们一直以来学习的文本截然不同,但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我们不能完全孤立文本教学与绘本教学,相反,我们应该积极搭建两者之间的桥梁,实现文本向绘本的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培养语言能力,提升思维品质,熏陶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也在此转化过程中,为我国的绘本创编事业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闫学.绘本课程这样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2]林敏宜.绘本的欣赏与应用[M].台湾:台湾心理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
姜晓雷(1993.12-),女,陕西西安人,二级教师,2012级学士,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