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科创中心为抓手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
2018-11-07李英哲陈郁芬
李英哲 陈郁芬
【摘要】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它的提出为新时代工科专业发展前景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新时期人才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应用型高校除了培养工科学生的动手能力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时代精神、奉献精神、职业精神等多方面的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要弘扬工匠精神,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高校作为新一代工匠的培养基地,对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当代大学生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意义,提出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过程融入到学生科创社团中,探究培育工匠精神的实现路径,就如何立德树人、培育工匠精神给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工匠精神 高校 学生社团
【课题项目】本文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校级课题“星河建筑与房地产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8-0012-02
高校学生社团是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应用型高校工科学生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生社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手的平台,在锻炼学生们动手能力的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进一步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这一词语,自此,“工匠精神”这一概念引起人民广泛的关注。从本质上讲,“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①。工匠精神中包含着敬业精神、品质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等,可以说工匠精神是劳模精神的另一种价值体现,是新时代职业素养的核心所在。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须深入把握其基本内涵,找寻培育途径。
二、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
(一)工匠精神体现尊师重道的优秀传统。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规范,尊师重道的本质就是尊重知识、尊重职业技能、注重职业操守,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尊师重道教育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尊师重道是培养工匠精神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工匠精神的根源所在。
(二)工匠精神蕴含着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短、平、快”的发展模式,而很难静下心来踏实专研。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就是要培养他们在对技能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对技术工艺产生理性的思考,并对已有技术提出新的见解,进行改良,也就是常说的创新意识的的培养。追求卓越不只是一个标准,更多的是一种态度,严格执行每一道工序,规范每一个动作,体现了每一个工匠对于品质追求的负责态度。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培养这种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和追求品质的责任意识将终身受益。
(三)工匠精神蕴含着敢于挑战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求实创新是工匠精神的一种内在体现。当下我国制造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我们在追求中国制造的基础上更要追求中国创造。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制造人才。我们要站在新的起点,把握新的形势,根据工科学生思维特点,抓住教育规律,着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工匠精神是職业精神的高度体现。
工匠精神是职业素养的深度表达,它蕴含着艰苦奋斗的专研精神,蕴含着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蕴含着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蕴含着敢于挑战的创新精神,这些都应成为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三、在高校社团中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工作路径
(一)营造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活动氛围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将职业精神的培养和工匠精神教育结合起来,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机电学院学生科创社团为例,在社团日常运行过程中开展普及性的科创教育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注重体验互动过程,以这一社团平台为抓手,实现校内实践与校外参观相结合,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企业工程师讲座相结合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创新性的培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二)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日常管理之中
现在很多学生在实践动手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个人荣誉,缺乏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培养。也有只注重技术提高而缺乏感恩意识的现象,这与我们“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显然是相违背的。因此在日常的管理中融入“工匠精神”的观念显得更加重要。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包括副书记、辅导员等,作为高校思政工作一线工作者,应该首先树立这种培养意识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贯彻和落实。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专业指导老师密切沟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潜移默化使工匠精神入心入脑,使学生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工匠精神,最终成为“德技”双全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
(三)在专业比赛中植入“工匠精神”培养
学生科创中心定期组织开展相关系列比赛,例如彩灯大赛、焊接大赛、CAD制图大赛等等,以赛促学,在这基础上参加学校、全省和国家的一些赛事。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智能车比赛、高教杯培训大赛。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手的平台,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在备赛、比赛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培育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的“工匠精神”。
(四)以老带新体现“工匠精神”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成立学生科技创新党支部,积极发展优秀的科创骨干入党。同时做好传承的相关工作,以老带新,有比赛经验的党员、同学为新同学授课,除了让授课同学在讲授过程中进一步成长,更好地掌握知识之外,更是让他们通过实践,践行工匠精神。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系列讲座活动,有意识地通过这些学生党员的奉献精神、团队意识等优良品质的肯定和认可,更为形象地理解工匠精神,从而弘扬工匠精神。
四、结语
工匠精神是职业素养的最高体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精神支撑。高校作为思想文化高度集中的意识形态阵地,将工匠精神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课程、实践、竞赛等多方面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以高校学生社团这一有利抓手,在培养过程中春风化雨,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具体分析,从多方面进行引导,才能更好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为现代人才的培养作出更大的贡献。
注:
①中国文明网.论工匠精神.2017.05.24
参考文献:
[1]王芳,曹云峰. 工匠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内涵及培育路径[J]. 继续教育研究,2017(12):95-96.
[2]胡景谱,易显飞. 工科专业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与路径[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137-142.
[3]李进. 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27-30.
作者简介:
李英哲(1994-),男,汉族,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全日制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陈郁芬(1973-),女,汉族,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机电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