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双语教学改革初探
2018-11-07金宏吴亚丽李强刘艳霞
金宏 吴亚丽 李强 刘艳霞
【摘要】本论文分析了化学专业选修课环境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非环境专业的环境化学双语课程教学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环境化学 双语教学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集宁师范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JGKT2015035)和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NGJGH2016093)共同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253-01
环境化学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及与环境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环境化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所以许多高校的化学专业也要开设环境化学课程以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我校作为新晋本科院校,对化学相关专业课程高度重视,将环境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进行开设。
一、课程教学概况
目前我校有化学和应用化学两个专业开设环境化学课程,从2009年升本以来,学校不断的优化课程体系,开设的与专业相关的课程不断增多,环境化学课程是化学专业的专业任选课程之一,在大学三年级开设。化学专业培养目标之一为注重学生的专业基础及环保型化学理念的学习。环境化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所以,在化学专业开设环境化学课程非常必要。从2012年起我校化学专业开始开设环境化学课程,属于理论教学课程,共32学时,2学分。选用过的教材两种即由戴树桂教授主编的《环境化学》和朱利中教授主编的《环境化学》。英文教材主要参考《Chemistry of the Environment》等。
二、双语教学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解决对策
1.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结合学生英语基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环境化学课程作为化学专业学生的专业任选课,开设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对课程进行自主选择,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开阔思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对物质需求,对环境的重视度也日益提高。环境化学虽然作为专业选修课来开设但同学们的选课热情较高,几乎每年选课人数都是100%,在这样较好的背景下任课教师更应该不断认真思考,不断探索、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虽然学生选课率较高,但并非专业主干课程所以很多同学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提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课程本身的性质重理论、课时少,更主要的原因是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双语教学已经在很多高校开展起来,双语教学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增开环境化学双语课是为了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1]。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感觉难度较大,通过对学院英语四级通过率的统计,大多数同学由于英语基础薄弱,四级通过率较低。故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不宜过多过快加入双语教学内容,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由易到难,并加入最新的英文文献资料与大家共享,了解目前环境前沿领域涉及的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将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每一章学到的环境问题布置的相应英文文献进行阅读、翻译和分组讨论,调动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
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大气这一章内容,我们现在非常重视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经常看新闻报道北京、天津等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将相关的理论问题讲解清楚,建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可以开设相关的小实验,测一下我们周围环境污染情况。联系当地环保局,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环境监测方法及相关测试仪器使用、及后期制作、检测报告的出具,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2.优选授课教材,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
由南开大学教授戴树桂主编的《环境化学》是一本经典很全面的教材,很多高校的环境专业的本科生选用此教材[3]。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本教材内容偏多,所以用该教材并不是很适用,从2017年开始改用由朱利中教授主编的《环境化学》。教学内容的选取不宜过多,应以精简、明了为主。优选教材中与生活实际联系较密切的环境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以大气、水、土壤这三章内容作为主讲内容。
教师是否能够把握重点制作出精良的多媒体课件尤为重要,如何科学的将中文文字、英文、图像、声音、视频相结合将一堂课讲的精彩生动是教师应该花费更多精力去对待的事情,效果好的一堂课是能够既注重知识基础的讲解同时又能贴近生活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4-5]。很多环境化学教材中会出现英文缩写的名词术语,如果不去详细讲解展开,只是一味的让学生去记住势必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根据内容的不同和需要加入英语教学内容更能让学生快速的吸收新的知识,更易于理解相关内容。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学生沟通互动
除了上课时间外,老师和学生很少有见面的机会进行沟通交流。所以,以往很多同学写作业时遇到一些比较感兴趣的或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环境问题当时无法直接与老师沟通提问。网络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现在已经完全被大家接纳并使用,学生在写作业或看书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通过网络直接与老师进行提问、探讨,同学之间也进行交流讨论,教师也可以将较好的文章和前沿环境问题、实时环境案例发给大家阅读。
4.改革考核方式方法
改革过去单一的考试模式,以往环境化学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30%,包括作业、出勤情况等,末考成绩占70%。末考成绩占的比重较大,从2017年起改革考试评定方法,加大平时考核所占比例。平时成绩占60%,末考成绩占40%。平时成绩里面又新增加了课程小组讨论成绩、精选小段环境方面英文文献让学生翻译也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常见的难度较低的双语教学内容也会出现在考试试题中。
三、教学模式改革效果总结
通过近两年的环境化学双语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教学组精心选取教材、摸索了一些较适宜作为双语教学内容的章节、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并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仍有些不足之处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調整、改进。双语教学模式改革仍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继续完善。
参考文献:
[1]袁长青,范正华.对我国高校推行双语教学模式阶段性成果述评[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5):20-22.
[2]周溶冰.环境化学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33):151-152.
[3]梁东丽.环境化学双语教学的一些思考和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0(6):84-87.
[4]韩建侠,俞理明.我国高校进行双语教学学生需具备的英语水平[J].现代外语,2007(1):65-72.
[5]张文杰.双语教学及在环境化学教学中的探索[J].广东化工,2016(6):131-132.
作者简介:
金宏(1982-),女,讲师,从事环境化学课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