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美术类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2018-11-07高翠萍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8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辅导员

高翠萍

【摘要】近年来,高等院校的美术类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因此,有效提高美术类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观念,是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通过美术类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系统分析,剖析了高校美术类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为高等院校辅导员针对美术类大学生进行就业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美术类大学生 辅导员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215-02

一、美术类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麦可思每年都会对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质量进行调研和分析,近三年来的数据显示,在全国范围内,艺术设计专业连续三年出现在红牌本科专业中,而美术学专业也属于薪资较低的专业。枣庄学院每年也会委托麦可思对本校的就业情况和就业质量进行调研和分析,2017年枣庄学院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中显示,2016届畢业生对母校满意度较高的学院调查中,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满意度为100%。在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主要指标综合评价中显示,月收入较本校平均数偏低,校友满意度、就业率、现状满意度、教学满意度、及专业相关度都偏高。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分析出美术类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美术类学生本身学习的专业特性与传统的就业方向有着很大的区别,大部分学生很难进入正规的企事业单位,有的学生在未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情况下盲目创业,最终错失最佳就业时机。部分已就业的学生,由于不满于单位的现状,不愿意被束缚,也时常发生频繁跳槽现象。基于上述原因,高离职率导致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只能胜任门槛低、低技术含量的基础性工作,进而影响薪酬的水平以及自身职场的发展。

二、美术类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特征

1.就业期望值过高,“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特征明显。

一方面,多数美术类学生没有明确的就业择业观,只是简单的认为具有教师资格证就可以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但目前公办院校的美术教师岗位趋于饱和,常常出现僧多粥少,一岗难求的局面。大部分学生当在考编失利之后再去寻找别的工作时,早已错过了许多就业机会,这使得美术类学生的就业率逐年降低。另一方面,设计、动漫等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将就业地点首选“北上广”等发达城市,但由于业务能力不够,宁愿留在大城市做“凤尾”,也不愿意回到小地方当“鸡头”。这种对就业观的错位认识,限制了其自身的职业发展。

2.就业能力不占优势,缺乏就业竞争力。

当今用人单位对美术设计类的毕业生要求是综合全面的,不仅要求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而且要求在工作过程中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文案撰写能力等。由于专业特性,美术类学生普遍偏重专业技能,忽视了其他学科的学习,缺乏人文素养理论知识的积累及一定的综合实践能力,很难找到心仪的工作。

3.对于择业、就业的焦虑情绪明显。

首先,美术类学生常具有较强的主见和丰富的创造力,加之此类专业的授课方式比较灵活自由,很容易使美术类学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会产生焦虑的情绪。其次,学校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流于形式,不能有效疏导毕业生由于就业压力产生的负面情绪。最后,毕业生父母对子女的就业期望通常较高,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在客观上也会加剧毕业生面对择业、就业时的焦虑情绪。

三、辅导员对于美术类专业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思路

1.针对美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指导。

大学生就业困难,其实存在很多缘由,比如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薄弱、求职经验不丰富、对于就业期望值不能客观的评价等等。这些同样也是造成美术类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原因。由此可见,建立良好的就业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短时期内提高美术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破解美术类毕业生“择业难、就业难”的有效方法。

就业观涵盖的内容有择业观、工作观、职业观等,是大学生在就业和择业过程中涉及到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反射。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通常由辅导员老师担任教学。通过上课的方式给学生传授就业思想、就业知识。但是对于美术类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教育指导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于美术类专业的辅导员,应该结合本专业特性,根据美术类专业大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指导在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实践环节,采用团体辅导、组建工作坊等灵活方式进行指导。

2.开展具有美术专业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和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对自身的探索和分析,能够明确学业和发展目标,可以更有效的制定长远和具体的计划。应当充分结合美术类专业的课程特点,并贯穿学生整个大学生涯,在工作中要充分了解美术类专业的特点,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对于刚踏入大学的新生,可让学生从大学伊始就建立良好的职业规划意识,做好兴趣、价值观、性格、能力等分析,引导大学生明确职业的方向。对于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辅导员工作的侧重点在于鼓励学生学好专业课,扎实业务基础,为日后求职提高竞争力。而对于毕业生来说,面临着诸如考研、考编、找工作等种种繁杂事务,不一而足此。此时辅导员老师的指导工作需要更为具体全面,在为学生解决各类具体事务的同时,还应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和发展提供中肯的意见。

3.结合就业市场的需求进行指导。

(1)美术类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下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综合化多样化的,对求职者来说快速适应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美术类专业大学生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剧本诸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耐挫心理等其他素质。因此,结合美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具有创新创意的活动,潜移默化的提升美术类大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为以后到社会工作奠定基础。

(2)鼓励美术類大学生在就业渠道中选择进行创新创业。

在众多本科类专业中,美术学专业特点还是比较适合创业的,十九大中报告中关于民生的内容提到,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美术类学生的个性特点比较突出,思维比较灵活,有很多点子和想法,如何将这些思想层面的构思落实到实际的创业,就需要辅导员老师提供支持和指导,比如创业的基本知识、创业的计划书撰写、创业资金筹集等。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已经在很多高校开设,辅导员老师可以在课堂的理论基础之上引导美术类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比赛和创业实践摸索,提高创业的尝试度,提高创业的自信心。

四、美术类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就业服务和指导工作

(1)辅导员应注重在学生工作中的艺术修养的培养。

辅导员本身的工作性质基本不受专业限制,所以大部分都不是学美术类专业的老师,这类辅导员对美术类学科专业方面了解有限,对美术类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性质和工作具体内容方面掌握的信息量也较欠缺,造成与美术类学生无法获得更多的交流。因此,美术类专业的辅导员老师应该积极学习美术类专业的相关知识,结合该领域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就业指导和分析。

(2)搜集美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信息和需求,建立畅通的就业信息和服务的渠道。

美术类辅导员为了更好的掌握就业市场的需求,应积极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开展就业指导。结合用人需求调整毕业生的培养方案,使学生更具市场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就美术类学生的专业特点来说,更喜欢和接纳比如微信、微博、公众号等一些比较流行的媒介,这些途径可以将最新的就业信息传递给学生,同时可以对美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分类,建立人才推荐档案库,为用人单位更有效的选择人才建立通道。

(3)做好美术类毕业生中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美术类大学生中也存在很多就业困难的群体,比如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残疾学生等。这要求辅导员老师要关注和掌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对有困难的毕业生申请扶持。个别学生经常有带有焦虑、自卑、自暴自弃等情绪,人际交往能力欠佳,辅导员老师要积极进行就业咨询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积极鼓励学生建立自立自强的心态,用乐观的态度面对就业中的挑战和困难,使美术类毕业生中有就业困难的学生顺利就业。

五、小结

综合以上,美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复杂,竞争压力大,高校辅导员在美术类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中,要找准定位和目标,研究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美术类专业特性,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同时要学会分析就业困难学生的心理。美术类专业辅导员老师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一起抓,既要关注并及时给学生传达最新的就业信息和政策,也要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做好用人单位和就业市场分析,帮助学生做好自我分析和就业意向定位。美术类专业辅导员应该在工作上进行创新,结合美术专业的特点下积极推进就业工作,让美术类专业的青年群体有一个朝气蓬勃的未来,真正贯彻十九大就业就是民生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G].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王芹,肖斌.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的难点与解决途径[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66-68

[3]汪晓娟.如何提升艺术类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J].职业,2011(7):28-29

[4]邹兴平,艾楚君.高校“艺术类学生个性”的内涵及成因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辅导员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职业技能大赛对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启示
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