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解题教学的有效性

2018-11-07岑孟庆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8期
关键词:向量解题目标

岑孟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114-01

高中数学的特点是公式多、内容复杂、问题形式变化无穷等,因此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教学,提高解题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很多解题教学被演变成了习题解答,仅满足于解决问题的数量和正确结果,而忽略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那如何提高解题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通过具体的案例谈谈个人浅见。

1.设计好的问题链

我们知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设计出问题,才能激活思维,好的问题链才能引导思维不断深化,不断接近数学本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思维情境,分析学生的认知过程和特征,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引导学生采取相应的策略方法进行思维活动,营造问题解决的氛围。

案例呈现: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探究数对一维向量的影响)

只有立足“学”,才能弄清楚“教”,所以关于教的问题的思考和设计,都应以对学的理解和把握为基础。以上几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利用空间向量与平面向量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比,引导学生将平面向量中学过的概念、运算及处理问题的方法推广到空间,感悟类比、归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分析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和线索,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思维,从而发挥解题教学的有效性。

2.重视解题策略教学

数学解题的实质是利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建立条件与结论间的联系。在解题教学中,常用的解题策略有很多。笔者认为等价转化和目标意识尤其重要,目标意识既是指明思维定向、诱发思维展开的“信息源”,又是监控解题过程、优化解题方法的“调控器”。解题时若能紧紧抓住解题目标进行思考,目标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紧紧抓住解题目标,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的,解题时就不会盲目走弯路。

当解题者面对一个数学问题既没有现成的答案或解题途径,又不至于对数学问题的背景完全陌生时,就需要在思维定向的基础上,利用与当前任务有关的数学知识、方法和解题经验,不断地改变数学问题的当前状态,直至和目标状态一致。而目标意识促使分析一开始就接触到问题的要害信息,围绕目标思考,观察目标的结构特征,诱发类比、联想,依据目标的要求,设想思维展开的方式,寻找思维展开的方法,制定解题的方案。

由此分析条件和结论,确定目标后,可成批产生解法。

3.注重解题反思,提高解题能力

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不是解题,而是学习解题,因此,教师教的重点和学生学的重点不在于“解”而在于“学习解”。罗增儒教授提出“学会解题的四步骤程式是‘简单模仿、变式练习、自发领悟和自觉分析。”并指出“目前很多学生的解题学习都停留在简单模仿、变式练习的阶段上。”因此完成一道数学题后,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认真进行如下探究:命题的意图是什么?考查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验证解题结论是否正确合理、论证过程是否有理有据?此题是否还有其他的解法?哪种解法最简洁、更具有普遍性,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以上的思考就是所谓的“解题反思”。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没有反思,学生解题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对于典型的例题,学生不易掌握的解题方法,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反思。学生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指导和监控自己的解题过程,在学习的不断升华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总之,解题能力的形成既离不开具体的数学知识而独立存在,也离不开其他能力而独立发展。它和记忆力、观察想象力、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相互制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所以,数学教学不能为教学而教学,而应把教会学生思考作为数学教学最终的目标!

猜你喜欢

向量解题目标
用“同样多”解题
向量的分解
用“同样多”解题
聚焦“向量与三角”创新题
向量垂直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解题勿忘我
向量五种“变身” 玩转圆锥曲线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