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课改教学探析

2018-11-07赵彦秋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8期
关键词:实施高中历史挑战

赵彦秋

【摘要】在我国,基础教育历史课程设置的现状与时代发展的需求及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因此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高中历史课改所面临的挑战、历史新课程教学流程、学习方法三方面进行简要的阐述和分析,以供高中历史教学参考所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 新课程 实施 挑战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035-02

自高中历史课改以来,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已开始注重根据学生学习历史的特点,加强了科技史、文化史、社会史等内容,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历史教材多样化得到初步实现;在历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除了倡导新的教育理念,加强师资培训外,更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课程评价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1]。但高中历史课改的真正实施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教学流程及学习方法上亦有待完善。

1.高中历史课改面临的挑战

1.1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有待进一步成熟

高中历史课标构建起“模块+专题”式课程体系的目的是要改变教材传统的呈现方式,并非要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但在实践中也存在忽略历史的时序性、内容跳跃性大等不足[2]。在普通高中历史课标中,缺少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没有处理好高中与初中历史课程的合理衔接。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偏深,缺乏初中两门通史的支撑。

1.2高中新课标历史教材也还不尽完美

在历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课时少、教材内容多的问题,使得教师很难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理想的教材选用原则。

1.3高中历史课改受制于“应试教育”的文化背景

在“应试教育”文化背景的制约下,高中历史课程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研究,还是在学习方式上均以“应试”为目标的情况并未获得根本性扭转。历史新课程先行,评价方式滞后,评价改革步履艰难。

1.4高中历史教材培训不到位,课程实验研究薄弱

在高中历史课改中,实验研究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对课程实验的经验总结尚不充分,推广力度不够。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实验培训未完全到位,很多教师还不能够真正把握教材精神及历史课标。

1.5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新课改的要求不相适应

在一些城市中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史学理论功底以及能力储备不足,导致其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的历史师资队伍的现状与课改对教师专业化程度的要求形成矛盾,不能适应课改的总体要求[3]。

2.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流程

2.1课前教学设计

传统的历史课程课前教案的设计是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即教案的设计是教师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根据自己对教科书的理解来进行的,教案设计的内容包括预设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这种传统教案设计的方式重视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际需求和发展,侧重教师教的需求,忽略了学生的不同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教师一旦形成较为系统和稳定的教案之后,就一劳永逸,很难改变。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强调课前要“以學生为中心”,并不是将课堂上的导语、教师提问及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等均固定在教案里,不再从这种固定的教学内容目标出发,而是着力于实现预设、生成相统一,进行双向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具有个性化,要求根据每个学生已有的个性特点、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及基础等来分析学生对历史学习的需求,从而预设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4]。尤其是教学设计的问题,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兼顾个人差异,既要考虑合作互动,又要发挥个人特长。问题既有预设,又有生成。既有对教师教学活动的预设,也有对学生学习活动的预设,同时还有对教学活动中可能生成的问题进行积极而又充分的预设。将“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出的教案和学案结合起来,教案的设计既要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出条件,又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空间与时间。

2.2课堂问题探究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历史课堂的问题探究,要求教师在落实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上多花时间多下功夫,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不仅要考虑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应带着怎样的问题学习、如何学习,同时还要考虑历史课堂问题探究是否能够激发出学生的真实情感,是否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提倡注重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上课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必须注重在课堂问题探究过程中的学生探究、合作、自主学习。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课堂问题探究,要求教师首先要学会探究与合作,要有强烈的合作与交流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学生进行探究与合作。

2.3教后反思(评课)

上课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自我反思,善待同行评价。教师的自我反思,就是要教后经常反思自己上的课能否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历史学习,完成历史学习任务。对于课程教后的同行评价,教师要予以重视及善待,多与同行进行沟通和交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和反思。

3.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并掌握学习方法,已成为高中历史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3.1材料学习法

从历史材料中获得有效的历史信息,即要多阅读必要的历史材料,包括阅读文字形式的历史材料和图片形式的历史材料,从而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相结合[5]。

3.2思辨学习法

重视探究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运用思辨学习法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能够阐释、概括、比较及分析所学习的内容;其二,通过沟通和听取他人的不同观点,来补充自己的论据,并拓宽视野。

3.3实践学习法

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解释现实问题、情境模仿等形式和途径来学习历史的方法,即为实践学习法。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其创造性就可以得到发挥,就会积极自主地完成学习过程。

4.小结

高中历史当前是面临着如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解决课改中存在的问题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言,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巨大的挑战,主要包括制度的完善、投入和条件的保障、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环境与观念转变等方面。就基础教育高中历史课改而言,虽然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但依然存在着这些急需解决的难题。这就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来一一解决。

对于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流程及学习方法,是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有效的互动和结合,从而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在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如历史教师向学生传递一些历史学的核心概念,包括史料的价值、历史的真伪、研习历史的探究精神等,以及历史教师对历史人物的介绍与评价、对历史因果的分析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6]。

参考文献:

[1]李林林.对实施高中历史“课改”的认识与思考[J].新课程:上旬,2012,(2).

[2]徐俊兰.高中历史新改革面临的困惑与对策[J].速读(中旬),2014,(5).

[3]杨文强.高中历史课改中导与学的探索[J].卷宗,2017,(20).

[4]胡同帝.高中历史课改中自主探究教学的技巧与方法研究[J].才智,2016,(9).

[5]王晓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学如何调整教学方式、学习方式[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2).

[6]徐慧.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教学质量[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3).

猜你喜欢

实施高中历史挑战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