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手段的探索

2018-11-07裴蕾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8期
关键词:口述历史历史教学课程改革

裴蕾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传统的历史教学手段已经远远落后于课程改革的要求。笔者通过自身15年的历史教学经验,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对历史学科的教学手段进行了探索。本文介绍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手段,通过课堂实践,对比了每一种手段对课堂效果和学生掌握程度的影响,得出了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教学手段的结论,为参与历史教学的老师提供借鉴和帮助,从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教学 口述历史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032-03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1]的大力推进,历史学科引起了教育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2018年年初,上海市教委公布了《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第一次将历史学科纳入到计分科目中,达到了60分之多,与传统的物理、化学等计分学科平起平坐。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历史教学手段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日益突出,如何帮助学生从“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这些都要求历史老师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手段。

笔者结合了自身15年的历史教学经验,探索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并比较了这三种教学手段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影响。最终得出了,针对不同要求的知识点,采用何种的教学手段的结论。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二部分至第四部分分别介绍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并通过学生成绩的数理统计,表明了每一种教学手段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力。第五部分介绍了这三种教学手段的对比,从提升学生成绩的效果和所花时间的比较,得出每一种教学手段的优劣性。最后一部分,根据三种教学手段的特点,得出针对不同要求的知识点,采用何种的教学手段的结论。

二、教学手段——史实资料的展示

相比于历史课本上冷冰冰的文字叙述,真实的史实资料更能让学生对历史人数及事件有直观的认识。通过史实资料的展示,能够给学生们更强的历史代入感,仿佛进入了那个年代,想象那个时代的生活,让学生更能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所处的环境。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如何利用史实资料结合课本的知识来进行教学。我以俄国工业革命为例,首先展示了“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图片资料,给学生们以视觉上的沖击,让他们知道了俄国所处的历史背景,农奴制的落后以及英美的工业革命的成功。一下子就让学生理解了为什么俄国要进行工业革命的根本内因和外在条件。然后,我又展示了俄国克里米亚战争的图片,战争的残酷以及悲惨的伤亡数据,让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这场导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外在因素。接着,我展示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废除农奴制的特别诏书和法令,找出重要的几条法令,让学生们理解这些法令对农奴的深远影响。但同时,这场改革是农奴主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极不彻底。就这样,通过史实资料的展示和课本的知识结合,让学生们清楚的了解了俄国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发生的内在和外在因素以及革命的历史意义。

为了考查课堂上史实资料展示对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作用,我做了如下的试验:在我教学同一年级有六个平行的教学班,对同一个历史知识点,我随机选择了其中三个教学班,采用的是史实资料展示的方法,另外三个教学班,我采用的是以往教师口述的方法。然后下一次课,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对上个知识点进行闭卷测试,满分为20分。为了避免单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对考试成绩的影响,我选择了不同的三个知识点,进行了三次测试,测试情况如下:

从统计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采用史实资料展示方法的教学班中成绩良好的学生比例,明显优于采用普通口述的班级。另外,不合格的学生比例也低于普通口述班级。因此可以看出,采用史实资料展示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有明显的帮助。

三、教学手段——史实影片的展示

相比于图片的史实资料,影片更具有形象性。影片中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分析和解说,更能让学生产生直观的印象。另外,中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以看电影方式更加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影片当中,不会遗漏重要的知识点。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如何利用史实影片结合课本知识来进行教学,我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例。首先,我会放一段关于萨拉热窝事件的影片,它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让学生对萨拉热窝事件有个清晰的认识,然后从影片中以及课本知识,我会分析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德国的崛起和殖民地的掠夺。然后我会放一段关于各种史学家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看法的影片,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评价。比如:讨论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不是百害无一利?”、“如果有利,体现在哪些方面?”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避免了枯燥的知识灌输,又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对课堂有了热爱的情绪。

当然,这种方法是否能让学生感觉课堂有趣的同时,能够真正掌握所需了解的知识。为此,我同样做了上面类似的试验,其中测试情况如下:

从统计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采用史实影片展示方法的教学班中成绩优秀及良好的学生比例,明显优于采用普通口述的班级。另外,不合格的学生比例也大大低于普通口述班级。因此可以看出,采用史实影片展示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有明显的帮助。

四、教学手段——口述历史的运用

2004年12月,我国成立了“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口述历史研究会”,标志着国内第一个口述历史的组织诞生。自此口述历史逐渐进入了史学家和教育学家的视线,随着口述历史的研究深入,它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而它的可读性强、易被理解、平民化及贴近社会视角等特点,也符合中学历史教学的要求[2]。

口述历史运用于教学领域可分为“被动口述历史”和“主动口述历史”[3]。前者是指教师直接将口述历史的资料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后者是指组织学生运用口述历史的方法来进行课题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在我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主动口述历史”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4],作出研究结论。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如何采用“主动口述历史”的方法来进行教学。首先我把一个教学班分成4-5个小组,针对每个小组布置一个题目。因为我教学的主体是中学生,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培养,不知道如何去分析一个题目,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来着手研究问题。所以我会给每一个小组分析一下他们这个题目所需要了解和分析的内容,让学生们根据我提示的内容,去寻找史料,小组成员通过史料的阅读和分析,综合讨论得出结论。最后每一个小组需要准备一个PPT,派一名成员上台给大家讲史料以及得出的结论。在讲的过程中,小组其他成员可以随时补充和纠正。下面,我以日本“明治维新”的题目为例,介绍一下如何给学生分析题目。我采用的是剖析图的方法,将要分析的题目,用图的方式分解开来,学生一目了然。如下图所示:

同样,为了考查口述历史方法对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作用,我做了类似的试验,测试情况如下:

从统计表格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采用口述历史方法的教学班中成绩在优秀和良好的学生比例,明显优于采用普通口述的班级。另外,不合格的学生比例也远远低于普通口述班级。因此可以看出,采用口述历史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以及能力的提升有明顯的帮助。

五、三种手段的比较

从三种教学手段学生成绩的统计上来看,口述历史的方法效果最好!因为它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资料,探求答案,而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又加深了知识点的概念,一举两得。其次是史实影片展示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影片的放映,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画面和声音的结合,刺激学生的记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记住所发生的历史人物及事件。最后是史实资料展示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历史的史料作为媒介,比课本生硬的文字介绍更具有时代感,让学生感到原来历史距离自己这么近,让他们有兴趣去了解历史,学习一些知识点。

六、结论

虽然从学生成绩掌握的程度上来看,口述历史的方法优于史实影片展示和史实资料展示,但同时又是最耗时间的。另一方面,从所花时间来看,史实资料展示是最节省时间的。因此我得出如下的结论:

(一)针对一学期中最核心的知识点,建议采用口述历史的方法教学,让学生能够牢牢记住所需掌握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二)针对一学期中相对重要的知识点,可以采用史实影片展示或史实资料展示的方法,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享受学习的乐趣,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针对其他的知识点,可以采用教师口述的方法,但也应该注意不要照本宣科,避免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多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角度来介绍。以讲故事的形式,让枯燥乏味的历史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2]周新国.《中国口述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3]戴玉英.《让口述历史走进中学历史教学——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口述史》,《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4,(4)。

[4]何成刚.《历史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培养》,《历史教学》,2016,(11)。

猜你喜欢

口述历史历史教学课程改革
浅谈口述历史的征集与整理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居鲁士的早年传奇与口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