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澹勤室诗》之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018-11-07朱姝源

贵州文史丛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朱姝源

摘 要:傅寿彤乃清咸同之际朝野上下称赞的文武全才,弃翰林之冠冕,投中州之沙场,文人从戎却能勇冠三军,辗转征战亦能雅歌不废,其诗集的思想内容丰富,有对国家兵燹之祸的悲痛,有对人民颠沛流离的忧心,有知己天各一涯的惆怅,亦有师生桃李春风的欢愉。在诗歌艺术上,傅寿彤继承了清末“宋诗派”1的传统,或奋起直笔、以诗存史,有老杜气象;或清透淡逸、自然蕴藉,续宋诗余韵。

关键词:傅寿彤 澹勤室诗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I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8)03-99-107

傅寿彤其人,文人能习武事,从军中州,磨墨盾头,审正古音,雅歌不废,遂有《澹勤室诗》。诗集成于咸同之际,先生将自然之钟灵毓秀、国家之兵燹之祸、人民之颠沛流离、知己之天各一涯、亲人之血浓于水等种种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均付诗中,风流宛然,可备輶轩之乘;信而有征,可补志乘之阙。“清诗三百年,王气在夜郎”2,探析傅寿彤诗歌之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对黔地之文学研究大有裨益,对晚清诗歌之研究也具有一定意义。

一、傅寿彤生平与著述

傅壽彤,原名华庚,后更名昶,字青馀,晚号澹叟,贵州贵筑人。其父潢,官至百色厅3同知,师从晚清经学大家洪亮吉,以北江先生得古合今、坐言起行之治学精神传家,故傅寿彤研精故训、博通经籍,于咸丰三年(1853)登癸丑科进士,改庶吉士。时值太平天国、捻军起义,烽烟缭乱、海内骚然,傅寿彤请军中州,文韬武略勇冠三军,遂以军功补归德知府,后官至河南布政使。晚居长沙,筑止园于定王台4侧,与郭昆焘5、郭嵩焘6、王闿运7诸名流觞咏往来。傅寿彤生于嘉庆二十三年戊寅(1818),卒于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享年七十岁。

傅寿彤专精小学,兼擅文辞,涉略广泛,著述颇丰,有《澹勤室诗》六卷、《古音类表》九卷、《孔庭学裔》六卷、《孝经述》二卷、《汴城筹防备览》一卷、《归德寨堡图表》一卷,已付之梨枣;又有《古文辞》一卷、《十六国春秋年表》一卷、《湘漓别志》二卷、《吴越游记》一卷、《吴越归程记》一卷、《澹语》二卷、《真霛篇》一卷,均未梓。其归田以后之著述,稿多散佚。光绪庚子年(1900),宅中有绛云之阨,傅寿彤之遗稿及其藏书悉付一炬。其后人于灰烬中及戚族间搜得《古音类表》《孝经述》《孔庭学裔》《澹勤室诗》及《傅氏庭训》二卷凡五种。今所存《澹勤室诗》版本有二,其一乃同治十年(1871年)七月刊于大梁的初刻本,收录古近体诗338首;其二乃越五十有七年,其外孙朱启钤丁卯(1927)六月于涉园重刊版,新辑补遗古近体诗十五首。

二、傅寿彤诗歌的思想内容

傅寿彤一生,少年随父官至百色,出入田南1,服膺许郑,博览经籍。及长,又佐万青藜游学两浙,指掌山川,发为歌咏。后从军中州,亲冒矢石,故忧心黎庶、书剑飘零、笃念故知、眷怀气类之诗作见多,因此,其创作的思想内容极为复杂,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诗集《澹勤室诗》的思想内容:

(一)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1、投笔从戎,精忠报国

咸丰三年(1853),傅寿彤任翰林院庶常,后与平远丁宝桢以翰林序功,授编修而免散馆之试,颇受重用,若当个清贵文人,亦是前途无量。然而,适逢太平天国、捻军起义,晚清风雨飘摇之际,傅寿彤本无征战沙场之责,却不忍两军交战,百姓罹难。于是,同年农历六月三十,一身文韬武略,满腔忧民报国心的傅寿彤被时任太常寺少卿的王茂荫保奏,“已有旨发往河南军营交陆应谷察看”2,开始了转战大河南北的戎马生涯。

傅寿彤投笔从戎绝非一时冲动,他“平生笃守王阳明知行合一之学,故文臣用兵,确有根柢”3,后大小经数十战,亲历疆场,壮怀激烈,满腔热血以诗言之。有征战沙场之作如“杀气层层雪满衣,宝刀新缺出重围。回头记取来时路,斜月沉西万槊飞。”4(《塞上曲四首·其一》)视死如归的报国之心,何其悲壮!有转战途中之作如“看罢吴山又理装,远从京岘渡淮阳。十年销尽双轮铁,万里催成两鬓霜。满地欃枪森壁垒,何人旗鼓驻岩疆。此行自是封侯去,憔悴西风战几场。”5(《袁浦晓发》)鞠躬尽瘁的两鬓霜华,何其涩然!亦有回望战场之作如“天留半壁居仍易,路到中原望总难。满地兵戈千古意,不堪回首是阑干。”6(《和赖古堂登杭州城楼诗》)血染山河的征战之地,何其惨烈!

2、忧戚战乱,关心民瘼

咸丰十年庚申冬(1860),清军与捻军战态焦灼,傅寿彤因军功卓著,满清朝廷派遣其由商丘移守南阳,沿途所经之处郡县残破、百姓流离,傅寿彤观此情景,悲戚之下作《庚申冬由睢阳移守宛南道中感旧述怀得诗四首》7,其四云:

豫山高压万山平,白水迢迢绕郡城。

气概远吞荆楚势,往来长系古今情。

最难风雨怀前路,如许川原战几枰。

丞相祠堂光武舍,何人此地课春耕。

放眼望去,南阳山势高压而齐平,水流绵长绕郡城,山水之势,气吞荆楚。然而纵有大好河山,如今却战火纷飞、满目萧然。傅寿彤念及先有光武帝刘秀平王莽之乱,后有诸葛孔明兴复汉室,丞相、光武之功绩使得百姓能在南阳这块土地上安居乐业。吊古伤今,傅寿彤愈发痛心于今时今日百姓饱受战火之苦,土地无人耕种,战乱难以平息。于是,他将其忧民之情挥洒纸上、付诸诗中,更将一方守将的责任系于心间。到任后,为了使百姓少受战乱之祸,他筹措饷银,团练乡兵,创立寨堡,以固城防,此举行之有效,邻县也纷纷效仿。在镇守南阳期间,傅寿彤屡挫捻军,保一方太平,僧忠亲王僧格林沁督师宛境之时,与傅寿彤军旅相见,称赞其:“汝文官能习武事,南阳民受汝福矣。”1次年,此四首组诗被书刻于碑石,南阳百姓感其恩德,保存至今,“长方形碑,长122厘米,宽48厘米。碑文22行,满行13字,字体为行书。该碑保存完好,现存于武侯祠后院左侧碑廊。”2岁月悠悠,不灭的是碑刻,更是青余先生的忧戚战乱、关心民瘼的仁者之心。

(二)感怀抒情,情深意切

1、桃李春风,师生相得

傅寿彤服膺许郑,精于小学,客居京师之时,常伴当世儒林之首程恩泽先生左右学习汉学,后先生辞世,寿彤曾撰《程侍郎传》悼念恩师,其情甚笃。再者,他还临池不辍,精于墨翰,“书法师事何子贞先生,于四体无不工,中年致力于晋草,运腕之妙,尤得道州真传。兵间旅次,索书者麕至,公援笔立应,挥洒如风,至今墨迹贻留以三湘为盛。”3傅寿彤与何绍基(字子贞)的师生情谊始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是时,傅寿彤登甲辰科举人,榜发公书,唱名及君,监临贺耦耕大声恭贺主司得人才,典试者便是晚清书法大家何绍基,何子贞书“实事求是”四字贻之,此四字乃阮文达贻何子贞,汉学家尚实,是举以明衣钵相传,足见期许甚殷。傅寿彤与何子贞桃李春风,师生相得,乃是一段佳话:时何子贞游黔灵山,傅寿彤从游,有《侍何子贞师登黔灵山绝顶》4云:

西南天畔万山秋,壑秘岩扃太古幽。

绝境至今谁载酒,先生到此我从游。

俯看云气来齐鲁,坐拥星轺拜斗牛。

乡郡料应添近事,许君门有尹荆州。

詩以黔灵山起兴,言学子拜先生,如星轺拜斗牛,以示景仰崇敬之情,又以亦工辞赋、翩然文雅的尹荆州自比,自信能榜上有名,拜于座下,既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又胜在笔触厚重、情真意挚。待到放榜,傅寿彤果真名列前茅,何子贞为得人才大喜,挥笔书《围墨刻成,合四书文及经策得六十余篇,炳朗可观,同人谓黔中从来所未有,喜成一律》5:

玉尺楼头大月悬,奇光照彻夜郎天。

秋风鹄立三千士,沧海蛟腾四十贤。

经术居然参许郑,才思时复到云渊。

联珠叠璧欣传示,为破荒寒二百年。

此后傅寿彤从军中州,戎马倥偬仍不忘师恩,有诗《周云槎刺史招集同人赏牡丹,以事未赴,即用其见招诗韵奉酬》1:

昨宵芳韵果如何,我亦高怀欲放歌。

别后韶光怜寂寞,从来花事易蹉跎。

东风过眼春沉水,细雨论心酒泛波。

忆到长安最萧瑟,琼华阴里故人多。

诗后有小注,提及去年此日,其师何子贞召集海内诸文士,在报国寺祭祀亭林顾炎武,当时傅寿彤与恩师饮酒牡丹花下,东风吹去,春天的流逝就恍若沉入水中,把酒言欢,师生的情谊如今想起也依旧波泛心间,并云“时主人将北上,枨触于怀,故有末二句云。”2傅寿彤对恩师的感恩与思念是真挚而雅致的,这种思念与感恩在别后的韶光里,在萧瑟的琼花阴里,亦在心怀间,枨触而动。

2、天伦之乐,舐犊情深

傅寿彤之于翰林,是博览群书的文人;之于沙场,是骁勇善战的将领;之于亲人,亦是和蔼慈爱的长辈。青余先生有女五人,皆疼爱有加、悉心教养,故傅氏出五凤,皆有咏絮之才:长女梦琼,字清漪,得寿彤亲传诗书,有《紫荆花馆诗》一卷,适朱庆镛,生子启钤,官至北洋政府代总理;次女宝琼,亦雅好诗词,适贵筑黄彭年之子黄国瑾;季女幼琼,字婉漪,擅诗词古琴,书法得寿彤真传,尤工汉隶,民国的《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以及《中国营造学社》题名之人即是傅幼琼,有晚清女书法家之称,适清末重臣瞿鸿禨;四女玉琼,博通典籍,适湘阴左琦;幼女紫琼,极具才情,适闽县林步随。

傅寿彤长女名梦琼,其名之由来盖因其出生之夜青余先生梦有梅花如玉,此事《十二月初五日初生女二首》3有载:

其一

天将春色靳贫家,姊妹枝从冷处华。

怪底清癯似阿母,连宵风雪梦梅花。

其二

天意苍茫那可知,兰征麟梦故迟迟。

传书尚是他年事,先遣人来绣我诗。

写起爱女的出生,不经意间笔调就轻快起来,显得清新自然、姗姗可爱:许是上天吝惜春色不予吾家,新出生的女儿姿容若寒梅般清冷,清癯模样像极了母亲,难怪近日连宵风雪,总是梦见梅花如玉,盼了这么多年喜得麟儿,如此喜事,传书告与他人尚可来年再说,但这份喜悦须得留于诗上,好生保存,将为人父的喜悦写得自有一番憨态可亲。

3、思乡怀故,书剑飘零

同治三年(1864),傅寿彤调守开封之际,其母去世。身负一城百姓之安危,傅寿彤不能回乡丁忧,以墨絰留豫办理营务,忠孝仁义不可全,傅寿彤无可奈何。其实,在傅寿彤的科举之路与戎马生涯中,不仅有壮志凌云的意气,气壮山河的豪迈,更是有这种思乡怀故、书剑飘零的无奈。正如韩退之《又与柳中丞书》云“夫远征军士,行者有羁旅离别之思,居者有怨旷骚动之忧”1,傅寿彤常年客居异地,羁旅他乡,难免有去国怀乡之思;辗转征战,戎马倥偬,不免有书剑飘零之感,这种伤感,在傅寿彤的诗中屡次出现,如《亦资孔驿亭题壁》2:

驿亭疏柳数行秋,历尽家山是此州。

到底乡愁何处是?教人无语怕回头。

初出黔地,行至亦资孔,正是滇黔分界,驿亭的疏柳留不住连夜赶科举的士子,更留不住保家卫国的儿郎,然而,家乡的山川却让铁血的将军不敢回首。如《嶍峨道中》3:

花鸟南来不唤春,十分憔悴壮游身。

伤心怕问江头柳,何处青青是故人。

云南峨山,距黔不远,却已不是故乡是他乡。壮游他乡之际,身心憔悴,故人零落。诗人之伤心,半是思乡,半是怀人。重过汝坟之际,思乡之情已到极致,遂有《淅川道中》4:

漫说崎岖不易行,一麾今日过边城。

村炊晚带秦烟密,马首遥瞻蜀道平。

到处云山堪放眼,无端风雨最关情。

年来多少乡园思,付与南楼燕几声。

河南淅川,与黔地相隔数千里,傅寿彤率军过此处,袅袅村炊勾起乡情,李太白口中“难于上青天”5的蜀道也因归乡心切而变得平坦,思乡怀故之感无处安放,抛掷于南楼的燕声里,随风远去。

(三)赠答唱和,情谊笃厚

1、眷恋故知,赠送酬答

傅寿彤弱冠之前,与其父宦游四海,难逢挚友。归故里后,识尹蕴皋,蕴皋性情古淡,动与时违,独与杨剑昙为道义交,遂与傅寿彤和楊剑昙相识订交,后又与尹、杨之友王怀真相交。从军中原后,与故里之友相距千里,“而情思所结不能已”6,常相互酬答唱和,寄以诗作,历叙踪迹,有《里中三忆诗三首》7。

忆及尹蕴皋,先盛赞其“十年饱忧患,旧学今逾牢。”后曰“落落鬓边丝,懔懔匣中刀。前梦何时续,立马霜天高。”傅寿彤在癸卯(1843)之秋梦见与尹蕴皋出塞,二人在马上相聊甚欢,那是傅寿彤考中乡试的前一年,而今戎马生涯,梦中相聊之人却天各一方,笃念故旧,黯然神伤。

忆及王怀真,先感叹“念子不作诗,为我倾千觞”,后云“朝折杨柳枝,暮看云数行。胡为迈行路,贻君心彷徨。”王怀真不擅诗作,傅寿彤亦将其视为知己,可见傅之择友不在志趣相投而在脾性相合,朝折杨柳,暮看行云,眷恋故知,无处不在。

忆及杨剑昙8,先忆其“白眼看天行,酒波常不浣”,后云“莲壶万朵花,十载曾结伴。记否说清明,共把愁城展。”杨剑昙颇有魏晋风骨,善饮酒,常白眼望天。作此诗时,傅寿彤与杨剑昙已相交十载,是年春,二人同在京华,相互扶持,同展愁肠。杨剑昙少年失怙、家境清贫而好学不倦,故少有诗名,时人称之“城南才子”,傅寿彤与其相交甚笃,二人同举甲辰科乡试,后又相伴入京参加礼部会试,傅寿彤有《丙午冬再偕杨剑昙北上留别同学诸子》1:

匹马频年盼卸鞍,催人风雪又长安。

青回野岸边笳冷,白走荒沙乱叶干。

各有诗情随梦转,平分剑影入愁看。

天涯难寄相思绪,记取燕山路几盘。

道光二十六年(1846)冬,傅寿彤与杨剑昙北上京师参加丁未恩科,时傅寿彤与同学唱和,遂有此作,后傅寿彤于咸丰三年登癸丑科进士(1853),杨剑昙却屡试不第直至同治四年(1865)考取内阁中书。在此期间,杨剑昙以傅寿彤幕僚之身份与其同赴中原,二人相交甚笃,为一生挚友,傅寿彤与其唱和最多,有《游仙诗和杨大四首》《答剑昙》《施秉道中与剑昙同赋》《晃州小住与剑昙作》《沅陵驿舍有怀剑昙梦庐寄剑昙》《答剑昙三月三日栖霞山望翠仙诗》等诗作,其中《寄剑昙》2一诗最是动人:

最难风雨是前途,山馆寒归泣夜乌。

鬓影逼人春后短,战枰着手晚来孤。

千秋积感三杯酒,四海论交一丈夫。

底事青枫闲不住,频频催我注阴符。

二人相识多年,也曾相伴读书,也曾相交从游,也曾相偕赶考,更曾同赴沙场,生死之交,不过如此。“千秋积感三杯酒,四海论交一丈夫”将二人的情谊挥洒得淋漓尽致,抒写得荡气回肠。

2、游玩宴饮,唱和诗章

咸丰十年(1860),傅寿彤以候补知府之职守归德府,后实授。任职归德期间,傅寿彤结识了二、三好友,时常与之游玩宴赏、唱和诗章,有《刘子恕前辈招集同人寓斋赏菊,叶湘筠观察即席有诗,依韵奉酬二首》3,其二云:

我有菊千本,花时香最深。

今番得知己,相约抱秋心。

水阁闲中咏,柴桑归去吟。

斯人久不作,空对色如金。

据《曾国藩书信》稿本所记,刘子恕乃前归德府知府4,傅寿彤受前辈之邀参加宴饮,席间叶湘筠作诗一首,傅寿彤依韵和之,“今番得知己,相约抱秋心”,可见宾主尽欢之景,后两句应是自勉之句,以期不废雅歌。《澹勤室诗》所收此类诗作数量不多,但都体现了傅寿彤敏捷的才思和自然真诚的处世之道。

(四)咏物寄怀,自然蕴藉

1、寄怀山水,发为歌咏

由山川之美而触物兴词的作品,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斯干》便是采用了起兴手法,“秩秩斯干,幽幽南山”1触发了诗人兄友弟恭的赞叹之情,故发而为诗:“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2这种寄怀山水的歌咏之作,傅寿彤写来也是笔酣墨饱,生动细致之极。

傅寿彤与友人杨剑昙游黔灵山深处,黔灵山之钟灵毓秀触动傅寿彤,于是他发为歌咏,有《秋日偕剑昙游黔灵深处二首》3云:“群山来复往,飞鸟西与东。回头认来处,却在烟霭中。”“万垒绿无缝,四围青不收。一峰当路出,路转悬峰头。”群鸟飞去欲复回,朦胧的烟霭迷了归路,万山青碧,山峰高耸,傅寿彤与友人沿着山间小路到了陡峭的山巅,叹恨自己不是仙人,纵然眼前美景摄人心魄却不敢久留,忍不住咏出“恨我非化人,志慑难少留”,将自然之瑰伟,人类之渺茫咏叹而出。此外,傅寿彤过河南叶县昆阳之时,惊叹于昆阳的山姿水色,亦悲叹于战争致使山河破碎,草木摇落,有《昆阳》4一诗云:

春风今日满昆阳,兵气销沉剑化芒。

绝好河山堪放眼,最怜花柳未成行。

卌年身世同浮梗,万里烽烟绕故乡。

何事中原滞戎马,将星看到月昏黄。

傅寿彤将文人对自然山水的欣赏喜爱与将领对山河残破的忧心悲痛融合在一起,细腻雅致的“最怜花柳”与雄沉悲壮“万里烽烟”相融,文雅苍凉,欲即转离。

2、流连古迹,抒写怀抱

王安石《忆金陵》其二云:“蒿目黄尘忧世事,追思陈迹故难忘”。5当眼前的古迹所承载的历史与现实交融时,诗人难免悲从中来,赋诗以遣怀。傅寿彤凭吊古迹、铺究前史之时,亦常怀古伤今,蒿目时艰,悲从中来。中原之扳倒井承载着东汉光武帝刘秀的传说,相传刘秀行军至井边,干涸的井会自己倾倒,流出潺潺的水流,以示天道助刘秀灭王莽新朝。傅寿彤屡次过扳倒井,均是感慨万千,有诗两首,其一为《调鹤轩·在扳倒井汉光武帝祠中》6:

宿草青青夕照过,逢人频与话烟萝。

软红十丈花千树,回首中原战马多。

傅寿彤过扳倒井,思及光武旧事,期盼清军能如光武灭王莽那般清剿捻军,他忧心中原前景,希望此处能早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庄子·骈拇》曰:“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7傅寿彤吊古伤今背后,是一颗仁者的忧世之心。数年以后,傅寿彤故地重游,复作《扳倒井题壁》8:

玉照堂前柳放青,东风重到我重经。

回头多少升沉事,付与泉声入夜听。

东风吹重过,堂前柳又青,千古升沉之事,连同傅寿彤的怀古伤今之意,忧国忧民之心,在寂静夜里的呜咽泉水声中,涓涓流淌。

三、傅寿彤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奋起直笔,以诗存史

据《东华续录》载,清咸丰七年(1857)傅寿彤等人在辉县与捻军交战之事曰:“军机大臣等英桂奏,拿获辉县首犯并河北三府情形一折,匪徒杨景幅等均系滋事首犯,见经先后拿获正法,该抚派令崇安等搜捕余匪,并饬傅寿彤、周士镗等分赴新怀相机解散办理,尚属妥协。”1傅寿彤以诗存史,作《卫辉道中》2,云:

汲城烟树晓苍苍,匹马西来度太行。

一路欃枪开战垒,频年风雨上征裳。

以诗志史,自杜工部而昌,其《悲陈陶》《洗兵马》《收京三首》等作品被后世称赞为“诗史”,传诵千古。关于以诗存史,钱钟书《宋诗选注》序云“也许史料里把一件事情叙述得比较详细,但是诗歌里经过一番提炼和剪裁,就把它表现得更集中、更具体、更鲜明,产生了又强烈又深永的效果。”3这也就是说,较之史料,诗歌在艺术层面更具有强烈深永的独特感染力。傅寿彤身处特殊的时代环境兼之特殊的政治身份,使其诗歌颇有杜甫遗风,除上文所提及的《卫辉道中》之外,其《辰阳驿》《闻中丞驻军洛下漫战赋》《感事六首(壬戌九月)》等作品集中亦描写了咸同之际中原战乱、村舍凋敝、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是当时历史的真实写照。

(二)众体兼备,风格多样

傅寿彤古近体诗皆擅,故其诗歌众体兼备。又其师程恩泽、何绍基均为“宋诗派”领袖,受此影响,其诗歌风格极其多样,既有盛唐气象,又有宋诗余韵。五言古诗如《夜步池上》《吉祥寺双柏》《云槎以所著黎峨杂咏见示奉题二首》等均穷极笔力,经纬绵密;七言古诗如《莲心曲为董节妇作》《再题孙登公和铁琴拓本为裘小华谏议作》等则半遵雅调,平淡简易。值得一提的是,傅寿彤将一些乐府诗写得明朗巧妙、清新自然,与其他诗作风格迥异,颇有南朝余韵。如《陌上桑·柏乡道中作》4:

大妇行采桑,中妇执微筐,

少妇未解事,笑语杨柳旁。

杨柳两三行,杜宇声断肠。

听到不如归去也,不知郎可忆家乡?

诗歌媚而不俗,且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别具一格,婉转动人。诗人先是将妇人采桑与乡村图象相融合,以散文笔法出之,勾勒出一幅清新美好的画面;而后笔锋一转,将浓浓的思念之情于委婉含蓄中轻声问出,掩卷思之,恍若眼前。再论傅寿彤的近体诗作,总的来说,既有律体格,亦有拗体格,但均为雅正之音,其七绝如《游仙诗和杨大四首》《慰张春樵》《小阁》,无论是眷怀气类还是描景抒情都短小精悍又经纬绵密,耐人寻味。此外,其律诗与绝句的风格是迥然不同的,如七律《晚宿新野》5:

夕阳西去断云东,铃柝声声响暮空。

杨柳数行村店酒,江山半壁戍楼風。

游燐明灭疑残烧,宿草荒凉接故宫。

回首当年争战地,几人看剑惜英雄。

正如元稹评杜甫所言“铺陈始终,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辞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1,傅寿彤此七律亦气格豪迈,排律铺陈,洗削凡近,有雄跨百代的老杜气象。

(三)语言丰富,文彩丰茸

古人为诗,讲求遣辞造句,《文心雕龙·明诗》云“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2,即追求诗歌语言的生动形象,从而达到更高的审美境界。傅寿彤遣词造句功力就极为深厚,常常绝妙佳句、典故新词接连不断,诗歌语言丰富多彩,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如“几回踏破游仙路,云满天涯月满川”3(《忆旧游六首》其一),不饰雕琢,却有旷达飘逸之感;或如“东风飘泊春偏瘦,燐火凄迷月未温”4(《绣叶女士墓》),对仗工整,饱含凄切悲凉之情;又如“劫火零星血未干,战场秋老暮云寒”5(《塞上曲四首》其三),雄浑沉重,苍凉悲壮;再如“许多春梦无从觅,满地落花飞去迟”6(《小阁》),声情摇曳,余味无穷。傅寿彤语言遣词设色的不同,使其诗歌面貌各有千秋,但均用词雅正,各得其妙。

除语言丰富多彩外,傅寿彤亦十分擅长炼字,炼字精妙,使得表情达意愈发生动传神;字与境谐,使得诗歌境界更显深邃悠远。如《有怀二首》7,其一云:

旧梦重重话最真,紫云深处着吟身。

天风不为吹愁去,一片桃花水上春。

“吹”字用得极好,忧愁本是虚无缥缈的,就这么被风一“吹”,似是有形了,可转念一想,它被风吹“去”了,似是又无形了,欲有还无的“愁”,将诗歌变得耐人寻味起来。“上”亦妙极,一片桃花飘于水上,摇摇曳曳间便是春天,意境融彻,乃得炼字真味。

傅寿彤平生笃守王阳明“知行合一”之学,述其生平可以说于知、于行二者皆而得之。论其知,则志从心学,博通汉经,将朴学与理学合而为一;雅歌不坠,精于墨翰,于文学、书法皆有所成。论其行,则游学两浙、指掌山川,有太史公周行天下之概;从军中州,亲冒矢石,有卫仲卿了却君王天下事之功。傅寿彤之诗,虽未歌于水井,但夜郎王气,应有青余先生一席之地。

Abstract:Fu Shoutong was a highly praised scholar and military strategist in Xian Feng and Tong Zhi periods of the Qing dynasty. He gave up his position as an academician officer and went to the battle field in the central China. As a scholar, he could win the support of the soldiers. While leading the soldiers to war, he still insisted on writing poems. His poetry is rich in ideological content—some poetry is grief to the rightness of the national war, some poetry is the anxiety about the homeless people, some poetry is the friend life far apart and disconsolate, and some poems are happy which are like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 In poetry art, Fu Shoutong adheres to the“song poetry school”at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some poems are directly lyrical and he uses poetry to record history, which has the feeling of Du Fu. Some poems are clear, light and natural, and which have the charm of song dynasty poetry.

Key words:Fu Shoutong; Danqinshi Poetry; ideological content; art features

(责任编辑:黄万机)

猜你喜欢

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古诗歌教学的反思
浅论李安电影中民族文化的表现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敦煌壁画对中国特色动画片的启示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汤显祖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探讨
创新是艺术的长青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