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面山的林火管理研究

2018-11-07叶彪陈启良李正祥段炳涛韩永涛闫想想王秋华

防护林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林火火源载量

叶彪,陈启良,李正祥,段炳涛,韩永涛,闫想想,王秋华

(1.云南森林自然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4;2.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学院,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224)

城市面山就是“面向城市,在视线所及范围内能够影响城市景观以及生活发展的山体”[1]。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根植人心,城市面山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城市面山地理位置特殊,人文情况复杂,可能性火源居多,一旦面山发生火灾将给城市及城市周边的居民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面山防火工作是森林防火工作的重中之重[2]。面山林火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预防面山森林火灾造成危害。本文以云南森林自然中心所辖面山林区为主要调查分析对象,主要从火源管理、可燃物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昆明面山林火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1 研究地概况

云南森林自然中心位于昆明市东北郊,所辖面山林区包括双乳山、元宝山、长虫山、平顶山、摩天岭、三尖山和石关林区。南北长约14.2 km,东西宽约13.8 km,地理坐标为102°43′—102°53′ E,25°04′—25°11′ N,区域总面积1 872.0 hm2,森林覆盖率为89.33%。因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受季风和海拔的影响,形成“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干湿分明”的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3 ℃。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5月至10月为雨季,年降水量1 190.3 mm,其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8%[3]。森林植被主要为暖温性针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植被以人工林为主,并有少量天然次生林分布,且以中幼林为主。主要乔木树种有华山松(Pinusarmandii)、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冲天柏(Cupressusduclouxiana)、桤木(Alnuscremastogyne)及其他阔叶树等。灌木树种主要有小铁子(Myrsineafricana)、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杨梅(Myricarubra)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紫茎泽兰(Eupatoriumadenophora)、野古草(Arundinellaanomala)、鬼针草(Bidenspilosa)、蕨类等。

“中心”面山人文情况复杂,所辖面山林区由南向北涉及龙泉镇,茨坝镇和双龙乡等7个乡镇,林区周边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人员活动频繁。林区周边景点、村庄和餐馆居多,约10个著名旅游景点,共有33个自然村,约4 050户人家,近百余家餐馆。

2 研究方法

2.1 外业调查

到“中心”面山林区实地查看、询问以及查阅资料,对林区的可能性火源、火源管理措施、可燃物管理措施等内容调查,向护林员咨询所负责林区林火管理情况和林区周边人文情况,了解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日常监测情况和管理制度。

2.2 试验分析

试验分析主要是通过采样、称质量、烘干等步骤计算可燃物含水率,计算出昆明面山的可燃物载量。

从山顶至山脚选择森林植被连续分布且具有代表性的林地设置样地(10 m × 10 m),在每个样地内沿对角线设置 3 块( 1 m × 1 m) 小样方,收集每个小样方地表可燃物,取样后用便携式电子天平(精度±0. 01 g)称鲜质量后装进口袋备用[4]。把带回的可燃物试样放入电热鼓风干燥箱内,在 105 ℃下连续烘干24 h至绝干,用电子天平称绝干质量,从而计算出每个样方内不同种类可燃物绝干含水率(%)[5]。根据样方内可燃物鲜质量和含水率计算可燃物的载量(kg·m-2)。

绝干含水率 = (鲜质量 - 绝干质量)/绝干质量 × 100%

可燃物载量 = 样方内可燃物绝干质量/样方面积

3 结果与分析

3.1 昆明面山火源管理分析

3.1.1 火源分析 火源是指能够使可燃物和助燃物(包括某些爆炸性物质)发生燃烧或爆炸的能量来源,主要有人为火和自然火。人为火包括:生产性火源,主要有农、林、牧业生产用火,林副业生产用火,工矿运输生产用火等;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炊烟,做饭,烧纸,取暖等。在森林火灾中,由于炊烟、烧荒和上坟烧纸引起的火灾占了绝对数量[6]。自然火:包括雷电火、自燃等。由自然火引起的森林火灾约占我国森林火灾总数的1%。

经对“中心”所辖七个面山林区实地调查,发现面山林区人文情况复杂,生产性火源居多,且主要为人为火,主要包括生产生活用火、农耕烧荒用火、吸烟野炊用火、烧香烧纸用火等。

3.1.2 人为火源的时间性分析 经对“中心”所辖七个面山林区实地调查,发现人为火源对面山林区的威胁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昆明气候四季分明,干湿季明显,每年的5—10月为雨季,降雨极多,而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降雨量极少,且有极端高温天气出现。因此,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为火灾高发区[8],其中又以3—4月份最为严重,人为火源对面山森林威胁最大。

昆明气候历年平均值统计结果见表1。表1表明,昆明年平均温差不超过13 ℃,干湿季明显,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1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85%左右;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降水量极少,仅占全年的15%左右。受降雨影响,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昆明面山防火期。其中12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均在25 mm以下,且有极端高温天气,温度高达30 ℃左右。

表1 昆明气候历年平均值统计数据结果

(注释:数据来自中国气象网)

由图1可知,每年11月至次年5月为火险期,而3—4月份为高火险期。11月至5月平均温度低,且降雨量极少,还伴有极端高温天气,特别是3—4月份极易发生火灾。因此,每年的3—4月份是昆明面山的防火戒严期,也是昆明面山防火工作的重点防护期。

图1 昆明市火险、温度、雨量变化趋势

经调查统计,清明节前后14 d之内,进山的人数急剧增加,共有3 721人进入长虫山林区上坟,而清明节前和清明节当天共有3 374人入山,其占整个清明节期间入山总人数的90%。由此推算,每年在清明节期间进入整个“中心”七个面山林区上坟的人数可能达到1万多人,而以清明节前和清明节当天所占人数比例最大。急剧增加的进山人数给城市面山林区火源管理带来极大的难度,也使得清明节前后成了城市面山火源管理最重要的时段。因此,每年的3—4月份是城市面山林区火源管理的重要时期。

3.1.3 火源管理的现行措施分析 火源管理的措施有:利用广播媒体、互联网平台、教育机构、宣传标语等广泛宣传护林防火基本知识、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入山管理和控制野外用火,如在入山口处设卡,登记入山车辆及人员并给予严禁用火提醒;严禁在林区或林区周边进行生产性用火和非生产性用火;严密监测防火期间林区状况,通过瞭望塔监测,配合护林人员巡查。

经调查,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以及西山区所辖的面山面积差别很大,但单位面积林地投入的防火资金相差不多,每667 m2年均投入防火资金均在12元左右。

3.2 昆明面山可燃物管理分析

可燃物是火灾三要素之一,而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火灾发生的物质基础[9],是火传播的主要因素,是森林防火灭火的理论依据。林火研究表明,立地条件、天气和可燃物决定了森林火灾的强度和烈度,而三大因素中只有可燃物能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因此,科学有效的可燃物管理对于预防、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10]。森林可燃物管理是林火管理措施中的基础性工作,森林可燃物管理是从根本上解决林火安全问题、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健康水平的途径[11]。森林可燃物可持续管理是现代林火管理的重中之重,对优化森林可燃物结构,控制森林火灾,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3.2.1 可燃物类型及载量分析 经对“中心”所辖七个面山林区实地调查,发现面山可燃物类型主要有:乔木林(有华山松、云南松、冲天柏、桤木、其他阔叶树等树种),灌木林(有小铁子、火棘、杨梅等树种),草本植物(有紫茎泽兰、野古草、鬼针草、蕨类等植物),还有枯枝落叶的腐殖质层。

经实地采样,通过试验分析,统计出面山极具代表性的冲天柏林、华山松林和桤木林下的可燃物含水率和载量。表2显示,虽然冲天柏林的可燃物的平均含水率最大,为36.23%,但其载量也最大,高达2.01 kg·m-2。一旦发生火灾,燃烧时间极长。而桤木林的可燃物虽然载量小,仅为0.84 kg·m-2,但其含水率极低,仅为8.15%,极易引燃,但火强度不大。华山松林的可燃物含水率很低,为14.62%,载量却不小,达1.12 kg·m-2,见表2。因此,面山可燃物在火险期间易燃,且载量大,火灾隐患大。

表2 可燃物含水率、载量测定数据统计结果

3.2.2 可燃物管理的现行措施分析 可燃物管理的措施有:(1)清理地表可燃物,通过人工清除林内地表的杂草、枯枝、落叶等可燃物并运走,可有效地防止地表火的大面积蔓延,达到预防森林火灾的目的;(2)建立防火设施,主要是利用天然或人工防火屏障将可燃物分离,如将江河、陡峭山崖等天然屏障和防火线、防火沟和防火林带等人工防火屏障连接成网,把林区分为若干个防火区;(3)人工抚育,保持林子植被的密度适中[12],清除林内枯死木,并对活立木进行修枝处理,增加其枝下高,保持林内空旷[13],通过修枝、间伐等森林抚育方式,改善林分组成和结构,降低林分的燃烧性或增强林分的阻火性,达到抑制林火发生或控制林火蔓延的目的;(4)开挖生土隔离带,一方面作为防火巡逻道路和灭火进山道路,另一方面其打断林区内植被的连续性分布,将林区划分为多个防火区,起到阻火隔火的效果[14];(5)引进优势防火树种,改良林分防火性能[15],种植圣诞树、桤木等防火树种,形成防火林带,阻止林火蔓延。

3.3 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3.3.1 瞭望塔 “中心”所辖林区共有2座瞭望塔,分别位于元宝山和双乳山。其中位于元宝山的瞭望塔为三层砖混结构,总建筑面积66.54 m2,高度10.95 m。而位于双乳山的瞭望塔为6层钢结构,建筑面积近200 m2,高度约为20 m。两座瞭望塔上配有高倍望远镜,并在元宝山瞭望塔安装一个视频监控摄像头,可以局部监测元宝山、双乳山、平顶山及三尖山四个林区的林火动态,提高了林火监测预警能力。

3.3.2 森林防火水池 “中心”林区建有12个森林防火水池,但规格不一,小的蓄水量为15 m3,而大的蓄水量达120 m3,水池周围修有引水渠,雨季能自然蓄水。

3.3.3 森林防火通道 “中心”森林防火通道干支线合计约63 km,其中,铺设柏油路的县道约14 km,占总数的22﹪,其余生土隔离带占总数的78%,道路密度为3.37 km·km-2。

4 结论

面山林火管理重在火源管理,并辅之以科学、自然生态的可燃物管理,加大防火教育宣传,加大防火资金投入,加强林火管理体系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16],抓住高火险期,特别是3—4月份的春耕时节、清明节、周末等特殊时期,严管农耕烧荒、吸烟野炊、烧香烧纸等生产性火源和非生产性火源的可能性火源,高效而有针对性的做好林火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林火火源载量
无锡惠山区坚持“六抓六强” 构建林火防治铜墙铁壁
双火源隧道火灾数值模拟
不同火源位置情况下的内天井结构建筑
林火监测系统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与发展
病毒载量检测在102例HIV抗体不确定样本诊断中的应用
陈建杰教授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
火源位置对轻型门式刚架竖向位移的影响
半边天
吉林省主要森林火灾火源的时间变化特征
HCMV感染婴儿尿液病毒载量与肝脏损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