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星城开发建设时序探讨

2018-11-06安中轩

大经贸 2018年9期
关键词:卫星城

安中轩

【摘 要】 大城市的快速发展是世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特征,而卫星城是防止大城市规模过大和不断蔓延的一个重要方法。卫星城的开发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其成长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卫星城也承载着政府缓解“城市病”、优化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观愿景。因此,认识和把握卫星城成长规律,合理安排开发建设时序,有序推进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与环境提升,以实现物质建设与经济活动的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优。

【关键词】 卫星城 开发建设时序 交通导向 公共服务导向

卫星城作为分散大城市产业和人口压力的空间策略,其开发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人们主观改造世界与世界客观发展的统一。卫星城开发建设是一个动态实施过程,其所具有的城市空间环境和所具备的经济社会功能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的。开发建设时序是动态实施的核心问题,卫星城的开发建设时序是指在空间上进行城市要素的科学安排的同时,在时间上也进行相应要素的进程安排,以求实现物质建设与经济活动的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优。

一、卫星城开发建设时序分析

卫星城开发建设时序一方面要遵循卫星城成长的客观规律外,另一方面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优。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一是要实现经济增长,二是要合理节约利用资金和土地,以有限的资金产生最大的收益,实现卫星城地均产出的合理化;从社会效益的角度看,要最大程度地满足全体居民的各种生活需求,实现社会和谐,达到有效吸纳主城居民的目的。

(一)区域开发时序:增长中心的培育

增长极理论认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根据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演变规律来看,城市一般都是从单中心开始,以集中生产要素,并进而增强对各种要素的吸引能力,强化聚集经济效应,从而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卫星城开发建设的区域,不可能全面开花、齐头并进,为实现经济增长,也必然要根据各具体地点所处位置已具备的经济基础和交通等条件,选择最佳区位作为卫星城开发建设的起点,培育增长中心,以实现对卫星城经济的有效带动,提高经济效益。

(二)土地投放时序:调控卫星城建设进度与效益

土地投放是卫星城空间开发的先决条件,土地投放时序因而也成为卫星城开发建设时序调控的重要一环。土地投放要与资金的筹措与安排使用综合统筹,以实现资金与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卫星城的土地投放要优先满足事关卫星城的整体布局、功能提升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支持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整体竞争力的重大产业项目,优先保证生态建设用地需要。资金的使用要充分考虑土地价格因素在卫星城开发建设资金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控制投放土地的位置、规模与速度,调控卫星城土地的供求关系,体现卫星城土地的合理价值,一方面可以为卫星城开发建设筹措资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资金和土地的利用效益。

(三)建设项目展开时序:公共产品优先供给

各类城市基础设施、公用及公共服务设施等公共产品,同时也是以物质形态为特征的城市基础结构系统。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是城市定位各种基本功能的基本要求,这些功能设施个体质量、空间匹配等质量状况影响着城市功能的发挥,其质量高,匹配合理、纵横交织、点线相连构成完整的服务体系将为城市产业提供充足适宜的载体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可以直接增强城市的功能和对主城居民的吸引力。因而,公共产品供给的建设项目为卫星城开发建设的优先展开项目,其中,又以能同时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的公共产品为优先,为生产服务的设施建设为其次,并同时跟进相应的生活设施和服务。

二、卫星城开发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一)区域整体性原则

卫星城是所在大都市区域的一部分,从区域整体发展的需要出发,把卫星城的开发建设融入整个大都市区的发展中去,使得卫星城的开发建设适应大都市区发展趋势的需要,开发建设时序则与大都市区整体发展的进程相一致,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提高大都市区的整体经济效益。

(二)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结合原则

用远期目标指导和规范近期的开发建设行为,以近期目标来保证远期目标的实现。卫星城的近期目标具有具体化与现实性的特点,基本上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的引进、产值和利税的增加;远期目标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特点,主要是形成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格局、促进卫星城产业的发展、有效实现对主城人口与产业的疏散作用、实现所在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振兴地区经济。

(三)空间带动性原则

城市的各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安排卫星城不同地块的开发时序,投资建设有带动效应的功能性项目,有效提升周边地块的土地价值,利用城市组成要素之间的竞争、互补、共栖及主辅关系,推动项目的滚动开发,带动相邻空间的相继开发。

(四)过程整体性原则

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它的发展也如其他有机体一样“是被一种趋向整体化的冲动而创造的”,整体化具有渐进性、不可预测性、连贯性和富于感情等特征。“整体性是由过程得来的”,卫星城开发建设的过程整体性原则要求过程必须保证每一种新的建设行为在深层次意义上来说都与过去所发生的一切相联系,以 “每一个建设项目都必须从如何健全城市的方面考虑”为目标,即卫星城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建设项目都必须被设計,以在各个层次上保持其整体性,这些建设项目包括从最大的公共场所到个人住房以及最小的建筑细部,通过渐进式发展,保证在一个综合发展过程中,大中小项目能够均衡运行。

三、卫星城开发建设时序的模式

卫星城开发建设时序模式是指遵循卫星城成长的客观规律,统筹运用公共交通导向型发展(“TOD”)和公共服务导向型发展(“SOD”)城市开发模式,通过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作用进行合理评估,从而确定合理的开发建设时序,指导政府或政府与土地一级开发投资人的合作开发工作,建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卫星新城,使潜在投资人和消费者对未来城市设施环境形成可信的预期,并愿意为此支付合理价格以最终实现良好的城市功能且达到资金平衡,进而实现卫星城开发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优。

(一)外向拓展

外向拓展是卫星城开放性和成长性的表现,促进卫星城空间的扩大。只有建立在区域整体性之上才能保证城市空间健康、合理的成长,因此,从区域整体出发,确定卫星城合理的空间拓展方向,对实现卫星城有序开发建设和良性发展至关重要。根据对卫星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卫星城所承担的功能,卫星城外向拓展方向首先是主城方向,其次是大都市区域内相邻的其它卫星城,再次是周边地区的小城镇。

先行考虑卫星城与主城区连通的轨道交通或高速公路等主干道的连接,打通卫星城新城区的对外交通,以便于引入主城大量的外溢要素,以利于卫星城的快速成长。这是卫星城分担主城产业和人口压力的必然要求。

其次,为了避免将周边的卫星城人口都集中导向到中心城市,加强各卫星城之间的联系、促进相互合作,以实现相互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关联协调,促进大都市区域的协调发展,各卫星城之间应建立起完整的交通联系,相邻卫星城便成为各卫星城外向空间拓展方向。

(二)内部完善

内部完善是卫星城各城市组成要素布置于适宜的空间,并不断完善各要素的个体功能,进而结成完整的城市空间,构成系统完善的城市功能结构。复杂的城市系统可抽象化为交通网络系统和四大功能板块,即轨道交通与常规交通组成的交通网络系统,以及以商业为主的板块、以居住为主的板块、以工业为主的板块和以游憩为主的板块。轨道交通系统和常规交通系统及各自的站点结成网络化的卫星城公共交通网络,而各板块则都是多种功能的融合,包含了居住、办公、市政、文化和商业等元素,在突出主要用地性质的基础上保证板块内生产、办公、生活、居住、娱乐等各项建筑和设施的齐全,板块内具有各自的商业和文化中心,尽可能做到就近工作、就近居住、就近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各板块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卫星城的内部完善即为建立通道系统、完善板块功能、促进功能整合。

(三)卫星城外向拓展与内部完善的协调

卫星城的外向拓展和内部完善是统一于卫星城开发建设与发展过程的两个方面,内部完善是推动外向拓展的根本原因,外向拓展则为内部完善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以及提供充足的要素来源,外向拓展与内部完善的有序进行和统一协调,共同推动卫星城的健康发展。在卫星城以主城为主要扩展方向的外向拓展阶段,卫星城的经济功能最为急迫,主要以产业的集聚发展来实现对相关要素的快速聚集,内部完善相应地以工业为主的板块为重点开发建设对象,辅之以相应的配套设施,为卫星城的快速成长提供经济动力。在以相邻卫星城为拓展方向的阶段,卫星城通過与主城的产业协同整合的“对迁模式”形成特色化的主导产业集群,成为较为成熟的城市经济体,需要通过与其他卫星城分工协作达成产业关联,因而与外部经济贸易往来增多,在内部相应地以商业为主的板块的重要性渐显,完善商业为主的板块成为此阶段的主要内容。随着卫星城的进一步发展,对卫星城社会效益的诉求超过经济效益,居住-就业平衡的需要、提高居民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的需求、对城市环境和品位的追求,使得对城市的居住功能和游憩功能的需要提高到首要位置,以居住为主的板块和以游憩为主的板块的建设和完善成为内部完善的主要内容,同时也表明卫星城作为一个功能完善的相对独立的城市的形成,并进而承担起带动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光宇、高芙蓉,城市规划建设时序问题探究[J],重庆建筑,2006,(02)。

[2] 邢海峰著,新城有机生长规划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 徐秋实,开发区建设的时序性分析[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6,(02)。

[4] 颜月霞、王花兰,快速轨道交通引导型卫星城市的规划及发展[M],兰州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4)。

[5] 夏南凯、王耀武等编著,城市开发导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6] C.亚历山大、H.奈斯、A.安尼诺、I.金著,陈治业、董丽萍译,城市设计新理论[M],知识产权出版,2002。

[7] 王珊,基于公共交通导向的新城开发模式研究[D],2006年北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8] 侯景新,卫星城相对中心城市的优化规划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02).

猜你喜欢

卫星城
陆港起航 自流井老城复兴缔造成渝“卫星城”
轨道交通新格局对卫星城发展的影响研究
TOD发展模式下卫星城内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吸引范围的研究
重庆卫星城绕城高速功能与成因分析
大城市—卫星城间交通协调发展的政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