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通许县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SWOT分析及其对策探讨

2018-11-06杜甲宝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5期
关键词:通许县创建对策

杜甲宝

摘 要: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通许县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旨在加快园林县城的创建工作,促进通许县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通许县;SWOT;国家园林县城;创建;对策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5-0117-03

1 研究背景

1.1 SWOT分析法 SWOT4个字母分别代表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其中文意思:S表示强项;W表示劣势;O表示机遇;T表示挑战。SWOT分析法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企业战略决策教授安德鲁斯(K.Andrens)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是一种被广为应用的系统筹划方法。本文中,优势和劣势代表县城园林建设的内在条件,机遇和威胁是县城园林建设的外部环境,这种方法的使用能明确研究对象的性质,界定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和竞争对象,理性全面。

1.2 通许县概况 通许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北,地处豫东平原。北纬31°15′~34°34′和东经114°18′~114°38′,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冷暖适中。县域总面积767km2。

2012年,通许县委、政府提出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目标,经过近2年的努力,2013年12月,成功创建省級园林县城,2015年,通过了省级园林县城复查验收。截止目前,通许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2%、30%和8m2,为申报国家园林县城打下坚实基础。但是,在园林县城创建过程中存在着需要总结学习借鉴哪些经验,克服哪些制约因素,与国家园林县城标准有哪些差距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全面解决,会影响国家园林县城的创建工作。因此,有必要引入新的战略分析理念,理清头绪,为创建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创建国家园林县城过程中的优势、弱势、机会与挑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相应的创建策略,以期促进县城园林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2 通许县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SWOT分析

2.1 优势

2.1.1 条件优越,资源丰富 通许年均降雨量670mm,年均气温14.3°,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庞涓、子羽、曹植等诸多历史文化名人在通许留有传说、诗作[1],著名的通许八景流传至今。县城园林建设具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基础。

2.1.2 交通便捷,腹地广阔 县城西至新郑国际机场,仅有数十公里。北距古都开封45km,西北离省会郑州,南去许昌、周口,东达商丘,均百公里左右。在境内,朝(朝阳沟)杞(杞县)地方铁路贯穿东西,郑(郑州)永(永城)、开(开封)周(周口)2条一级公路越境而过,商(商丘)登(登封)、大(大连)广(广州)、日(日照)南(南阳)高速环绕县城,交通便捷。

2.1.3 绿地建设条件较好,省级园林县城建设成效显著 县城河湖众多,水系优势明显,由东至西分别有涡河故道、涡河西之、惠贾渠3条河流从北到南穿城而过,城区内有咸平湖、东湖,东部毗邻城区有岳家湖。近几年来,县委、政府提出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目标,大力开展“三河三湖”水系建设工程。经过近10年建设,经过城区的河流已经变成滨河公园,特别是涡河故道公园,河道宽阔,水质清澈,景观特色鲜明。咸平湖建成城区综合性公园,岳家湖建成郊野公园。对产业聚集区绿地进行高标准建设,丰富了城区绿地系统,2015年被河南省评为“全省十美”产业集聚区。2013年12月,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2015年,通过了省级园林县城复查验收。

2.1.4 县城百城提质工程取得实效,品质进一步提升

通许县委、县政府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通许县百城提质实施方案》,强力推进河湖联通工程,大力实施黑臭水体治理,合力推进城区雨污分流和污水管网贯通,全力做好护城河改造工程,贯彻落实了新发展理念,推动了城市品质提升。

2.2 劣势

2.2.1 规划体系不完善 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专项规划支撑,而通许的专项规划还有所欠缺。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年份过长,2012年编制绿规时,资料匮乏,已不适合城市发展需要,生态修复、海绵城市建设、重点街区提升改造等规划尚未开展。

2.2.2 对国家园林县城内涵认识和把握不够全面准确

2016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新的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及申报评审管理办法,标准共7大项,47小项。部分指标与国家园林县城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如表1),尤其是工作中对生态修复、绿道建设、生态宜居、特色风貌、文化传承等等要求落实不够,存在着重绿地建设轻建设管控、重绿地轻市政、重地上轻地下、重新城轻老城、重外表轻内容等误区,对国家园林县城工作要求把握不准。

2.2.3 行业管理存在重叠,专业管理难以到位 县园林绿化管理中心(县农林局二级机构,副科级单位,以下简称园管中心)作为城区园林绿化的主管部门,负责园林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但实际工作过程中,园林管理部门无法对全县域园林绿化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竣工验收到养护管理全过程指导服务与监督管理。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水利局、公路局、建投公司等单位也参与园林项目的建设,非主管部门建设的项目,多数质量低下,景观效果差,交付政府后,需要重新提档升级,甚至推到重建。

2.2.4 政府资金来源渠道狭窄,融资能力不高 资金是创建园林县城的重要前提,通许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单一,融资难依然是影响建设发展的主要瓶颈,县城缺乏投融资专业人才,投融资体系建设不完善、融资能力不足、融资渠道狭窄,项目建设习惯于依赖财政和银行贷款。

2.2.5 城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不彻底,专业人员匮乏 城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落实不到位,城市园林绿化职能没有划入新组建的综合行政执法局,园管中心执法队伍无法办理相关执法证件,无行政执法权,事前不能有效干预,造成绿地被破坏、景观遭毁坏、绿线被侵占现象时有发生。

园管中心工作人员绝大部分为集体编制,工资标准低且不能及时发放,严重挫伤了工作积极性。现有园林专业人员屈指可数,与日益繁重的园林建管工作需求不相适应。

2.3 机遇

2.3.1 国家城市建设工作有新的指导思想 2015年12月20日,召开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做好城市工作的具体部署,在“建设”与“管理”两端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

2015年3月24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中央文件,成为指导中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2.3.2 百城提质工程全面推进 近几年,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和开封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全县大力推进百城提质工程,围绕“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以“两改、两治、双提、双修”为载体,全域推动,城市面貌不断改善、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城市管理和综合承载力进一步增强,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取得一定成绩。

2.3.3 政府对城市绿化的重视 多年来,由于县委、政府重视城市建设工作,在园林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力开展创“三城”(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活动,编制了《关于创建全国卫生县城、省文明县城、省园林县城的三年规划》。2009年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创建工作,2013年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为实现国家园林县城打下坚实基础。

2.3.4 生态环境观念的转变 国家治污力度逐年加大,生态环境大为好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对园林的消费需求正逐渐发生变化,公共绿地迎合了群众回归自然,体会自然和爱护自然的新理念、新思维,为城市大力发展园林绿化事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背景。

2.4 挑战

2.4.1 主要融资渠道受限 主要融资渠道受限。中央防范化解系统风险(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明确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再用原有的贷款手段、PPP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等融资方式已经不能解决现有的资金问题。土地征收瓶颈问题还没破解,土地出让费是项目建设主要资金来源,但土地征收周期长、成本高,同时国家严格控制土地供给量。

2.4.2 社会环境因素变化 一是人口的增加,人口的增加要求园林绿地建设配套发展,然而县城的园林绿地建设并没有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同步发展。二是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多,也最易感到寂寞和孤独,更需要城市提供园林绿地作为他们休息、娱乐的场所。三是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已从简单的解决衣、食、住的低层次需要转向注重环境的高层次需求,人们更加渴望自然,更需要园林绿地。

3 通许县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对策探讨

总体而言,优势、机遇突出,要利用好优势,抢抓机遇。为了更好的开展国家园林县城创建工作,提出以下对策。

3.1 立足县情,高标准编制专项规划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第一粒扣子”,是绿化发展的第一要素,起到龙头作用。启动《通许县绿地系统规划》修编工作,聘请专业团队,深入调查,立足县情,并通过建立公众参与、专家评审、政府决策,根据超前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原则,做好绿地系统规划,并将该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坚持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理念,尽快编制完成《通许县中心城区双修及提质总体规划》,增强对城市“双修”工作的指导性。尽快出台《通许县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规范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要求。

3.2 突出特色,强力推进绿地建设 突出地域文化,大力开展绿地建设。一是加大公园绿地建设,建设咸平公园二期、涡河故道滨河公园二期、涡河西支公园二期、工业公园、东湖公园项目。二是丰富道路绿化景观,加大迎宾大道南段、咸平大道两侧景观带建设力度,对富民路等16条道路的绿地提档升级,在主要道路绿化带内栽植冠大荫浓的乔木,形成林荫路网。三是加快街头绿地建设,按照城市居民出行“300m见绿,500m见园”的要求,新建一批街头绿地、广场、游园,不断提高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四是突出历史文化风貌,如建设以子羽和庞涓文化为主题的纪念性广场。五是大力推广栽植市花等观花植物和园艺造型植物。六是大力开展林地、水利导入县城工程、拆墙透绿工程、环城城市林带工程。七是开展多种绿化形式,开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庭院绿化、居住区绿化、单位附属绿地绿化,持久开展“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园林式庭院”创建活动。

3.3 多措并举,提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建设管控、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市政设施等诸多城市基础建设项目。改善城市道路环境,提高交通出行效率。优化城区路网结构,加快实施“断头路”“卡脖路”打通工程;加强慢行道建设,有条件的道路实行非机动车与人行道分离,加快道路交叉口渠化整治;加强主次干道路面修缮和設施维护;加快停车场建设,有效解决城市公共停车位问题。开展交通秩序整治,改善城区交通环境。重点围绕“治乱疏堵”,推动治理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等“城市病”,抓好人行道净化行动,大力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城市修补步伐,实现城市有机更新。按照“街面整洁、立面清爽、地下通畅、空气清新”的原则,做好新城区、老城区和背街小巷、老旧小区的联动整治工作,大力推进环境净化、绿化亮化、立面整治、雨污水管网、强弱电规范管理等重点工作。高标准完成几条主干道的街景整治工作。大力实施厕所革命。

3.4 深化改革,保护城市绿化成果 园林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如果城市管理跟不上,建的漂漂亮亮、管的乱七八糟,绿地的功能和形象都会大打折扣。实施精细化管理,拓展管理范围、完善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各部门公共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切实解决好“绿地怎么管”的难题。将城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落实到位,划转与园林相关的管理职能,发挥好“城管+公安”的城市综合执法保障体系的作用。深化绿地市场化养护改革。绿地管理精细化,重点在“质”,长远在“管”。通过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解决绿地管养难题,通过招标引进高水平的专业管养公司,破解绿地管养短期“易”、维持“难”的制约。深化绿化建设监管改革。实行“绿线”和“绿色图章”制度。制定《通许县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依法保障绿地系统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新、改、扩建项目的配套绿化工程要求与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保证各项绿地指标落实到位。

3.5 破解难题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建立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盘活资源,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一是把握好“投”资。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项目建设基金、土地出让受益等资金向创建国家园林项目倾斜。二是开展好“引”资。积极争取棚改政策性贷款、国储林贷款,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联系沟通,统筹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基础设施配套补助资金及其他补助资金的申请、使用和绩效评价考核工作,用足用好用活政策性贷款政策。三是推动好“筹”资。利用好各类产业基金,充分发挥省级各类基金作用,积极在通许县设立子基金。四是引导好“集”资。利用水利、林业资金,将水系和林业引入县城,创新义务植树模式,动员社会各界,通过认建、认领、认养等多种形式,创建“三八林”、“共青林”、“劳模林”、“清风林”。五是拓展好“融”资,创新和完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推动地方融资平台转型改制进行市场化融资,有效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信贷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3.6 广泛宣传,为创建国家园林县城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向城市居民讲述园林绿化的意义和知识,不断浓郁全县创建园林县城氛围,把加速城镇园林绿化建设作为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环境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通许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通许县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及申报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建城[2016]235号)[EB/OL].2016-11-04http://www.mohurd.gov.cn/wjfb/2016

11/t20161104_229393.html. (责编:王慧晴)

猜你喜欢

通许县创建对策
河南省通许县:稳粮增豆 一季双收
诊错因 知对策
通许县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通许县
通许县一村民严重破坏基本农田被刑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