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思想上转向社会主义的过程
2018-11-06郭萃
郭萃
摘 要:
1920年前后,青年毛泽东完成了思想上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这样的转变以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为方向引领,以自我清算为重要环节,以实践为动力,其转变历程给予现代马克思主义者以启示。
关键词:毛泽东;社会主义;转向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开拓者和杰出代表,但他并不是天生的社会主义者,青年毛泽东思想上转向社会主义的过程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经验借鉴,促使我们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中国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青年毛泽东转向社会主义的时间及依据
关于毛泽东的思想在何时彻底转向社会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没有太大的分歧,基本上都是沿用毛泽东自己在1936年的说法,毛泽东自己在1936回忆道:“我在李大钊手下作图书馆佐理员时,已经很快地倾向马克思主义了。”“我第二次到北平时,我读了许多关于苏联的事情,同时热烈地寻找当时中国所能见到的一点共产主义书籍。……并且建立了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它是历史的正确解释后,此后丝毫没有过摇动。”
毛泽东在自己的回忆中,讲了大致准确的情况何这毕竟只是一个大致的时间,而不是一个准确的界定,也没有明确的文献支撑,其中提到的几本书的时间并不准确。所以,毛泽东的回忆应该成为学术界探讨毛泽东彻底实现思想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确切时间的一个线索。学者汪谢白认为,毛泽东在1920年12月和1921年1月给蔡和森的两封信,是毛泽东“从一个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科学共产主义者,从历史唯心主义者转变为历史唯物主义者的重要标志”。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把毛泽东思想转变完成的时间,确定为1920年12月前后,基本的文献依据就是毛泽东1920年12月1日给蔡和森等人的信件。毛泽东在12月1日的信中,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列宁的激烈的方法,彻底放弃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改良主义;坚持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方针,确立通过社会革命解放中国和世界人民的远大目标;把中国革命同世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联系起来选择走俄国十月革命即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完全赞同组织共产党,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在1921年新民学会大会上,他把自己的这些观点完全公开,并表示必须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理论,表明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二、青年毛泽东转向社会主义的特点
受近代历史、文化环境的深刻影响,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向呈现出强烈的时代特点:以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为方向引领,以自我清算为重要环节,以实践为动力。
1.以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为方向引领
青年毛泽东在思想转变的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这就是为了实现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寻找行动指南。在儿童时期,当他接触了一些爱国主义材料,了解了中国的落后和屈辱状况,开始谋求国家的兴旺发达,有了某种历史担当的责任感。进人湖南一师之后,随着眼界的开阔,特别是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促使他的思想飞跃,开始从宏观上谋求改造整个中国和世界,确立了救国救民、解放全中国全世界的远大志向和社会理想。当时,国家的情况日益破败,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同人民的冲突,在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中得到了反映,正如他自己后来所说:“国家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坏,环境迫使人民活不下去”,很多人当时都陷人悲观之中。但是,毛泽东和他的朋友们则不是这样,他们从这种冲突中寻找救国的道路,对中国的未来抱着很大的信心和希望,谋求改造中国和世界。
在这种理想的引领下,他猛烈地学习吸收各种新思想新观点。从洋务派、维新派的改良主义,到严译名著中的进化论思想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从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主张到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圣贤救世思想到近代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理论等,他都尽可能多地吸收到自己的知识系统当中,以求作为实现理想的理论指导。五四运动前后,为了改造中国和世界,他又大量接受了无政府主义、实验主义、工读主义、新村主义以及马克思列宁主义等新思想、新理论,并把这些思想观点付诸实践,以求进行比较鉴别和实践检验,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针和行动指南,确立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
2.以自我清算为重要环节
青年毛泽东思想发展中的突出特点就是通过独立自主的自我清算,实现世界观和思想结构、理论信仰的转变。为了寻找改造中国的理论指南,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毛泽东曾经形成庞杂的知识结构和混杂的思想结构,各种各样的理论观点都被他纳人到自己的思想体系当中。经过实践检验和理论鉴别之后,他逐步认识到了各种理论观点的局限性,为此他对自己的思想结构进行了彻底的淸理。经过湖南驱张运动和自治运动,各色各样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都被实践证明是不正确的。在这种情况下,他毫不犹豫地与这些思想吿别,坚定地选择了新的道路,新的思想,新的世界观。
总之,青年毛泽东在思想转变的过程中,一开始就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即为救亡图存改造中国寻找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而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学术兴趣或个人道德修养的标准。他密切联系实际进行了独立自主的自我思想清算,思想清算和思想转变的过程虽然曲折缓慢,但却深刻全面。正因为如此,他一旦完成了 思想转变,确定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仰,就旗帜鲜明、毫不动摇。
3.以实践为动力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道:“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毛泽东也是这样,从青少年时期起,他就高度注重理论同实践的密切联系,把从书本上得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检验并决定取舍,同时又在实践中获得新的体验,通过对实践的反思来深化思想认识。在湖南一师时期,他就在深人学习各种知识和思想理论的同时,积极参加反对帝制和封建军阀.广泛的社会调査、主持工人夜学、创建和组织学生社团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对于促进他的思想发展和早期思想结构的形成,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正是通过这些社会实践,他个人的主观世界和实践活动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型,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对现存社会的反叛和改造上,着力从国家民族发展的前景上思考如何救亡图存,致力于探索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大本大源”。
总之,在日后的社会革命实践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过程中,毛泽东把青年时期已经形成的思想发展机制,进一步推广和提升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机制,着眼于实践本身和客观形势的新发展,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新的时代特征和矛盾变化的趋势,不断从实践中获得新的素材,捕捉新的理论生长点,破解和回答实践所提出的新问题,创造性地提出新的理论观点,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406,424,414.
[2]毛澤东年谱(1893-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68.
[3]刘统.早年毛泽东:传记、史料与回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21-22,66.
(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