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2018-11-06杨慧
杨慧
摘 要: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在中国古代乃至当今的现代都有着重大的积极影响和启示,对当今中国民生建设发展也是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传统的民本思想影响深远,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主要包括富民、亲民、以人为本、民为邦本、爱民、顺民、利民和恤民等一系列思想。民本思想从古到今一直都影响着各朝各代的统治者,从盘庚的“重民”、周公的“保民”到孔子的“爱民”、孟子的“贵民”、荀子的“民水君舟”,再到汉唐以来各式各样的民本论[1]。在中国古代就有很多贤人研究提出非常有见地的民本思想,《管子·治国第四十八》说:“凡治国之道,必富先富民,民富则易治矣,民贫则难治矣…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等一系列民本思想专著[2]。到现代中国共产党所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人民当家作主”、“关注民生、保障民权、发展民主”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它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受到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中国梦
一、中国传统中主要民本思想
在古代的中国,历朝历代贤明的人,都重视民本,无论以何种目的为出发点,都强调民众的力量,都认为民众是巩固统治的根本。
法家主张“君上之与民也,有难则用其民,安平则尽其力。”[3]《韩非子·六反》点明了民众对国家管理统治具有极大的重要性。荀子则提出了“君民舟水之论”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4]《荀子·王制》从这我们可以看出荀子认为民众是国家之根本,本固邦才能宁。墨子指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海害。”[5]《墨子·兼爱下》,墨子提出兼爱,从下层贫困劳动者的身上出发,希望建设一个人人爱我,我爱人人的美好社会。老子的思想主要是小国寡民思想,他认为:“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蓰。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阵之。使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领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6]《荀子》中,老子想构建这样一个美好的大同社会。在古代还有很多的思想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多么的重视民众的力量,如:“为民立命”、“立君为民”、“以人为本”等等的民本思想。孔子的“仁政”,荀子“君舟民水”,墨子的“兼爱”等民本思想都是告诉我们要重视民众的力量,政策的制定要惠及民众。
1、老子的道家思想
老子的民本思想,重视人的价值,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根本,治国理念主张无为而治,以无所为来达到有所为,主张人民至上,强调个人的自我修养。其主要内容是:爱民、重民、富民、民治、民享、利民、民生。老子最核心的思想是:通过“无为而治”实现“无所为而无不为”。其民本思想具有人民至上性,主张修养性和普遍适用性等鲜明特征,其中人民至上性“民为邦本”观念是人民至上性特征的集中体现。“民为邦本”是老子政治哲学、领导哲学、管理哲学的核心观念,是对于个人修养,放大践行修养“无为”之德、“无私”之德、“不争”之德和“无欲”之德[7]。
2、孔孟的儒家思想
孔子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而众星拱之。”[8]与现在我国所倡导的“依法治国”为主,“以德治国”为辅的方针政策相似,这是我国统治者受孔子“仁”、“爱人”、以德服人,管理国家的思想启发。“凡治国之首,必先富其民,然后治之。”[9]“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行。故家五亩之宅,设庠序,修大礼,明七教,所以道之也。”[10]这些民本思想对现今的“以人为本”方针落实具有极大的借鉴、启发意义,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我国的现今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富起来,这很大程度上受到凡治国之首,必先富其民等古代传统民本思想啟发。中国的国体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当家作主,这都相应受到了古代重视民众的力量的启示。
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继承了孔子的民本思想,在孔子“仁”、“爱人”的思想提出了“仁政”的思想,并宣传、发扬。主张“民贵君轻”要求统治者“尊天理、顺民意”提出了“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11]孟子在实际实践当中,向梁惠王、齐宣王宣传自己的“仁政”思想的同时,阐明了保民、富民、教民、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影响特别深远,每个朝代的统治者都注意民众的力量,都认为民众的力量是强大的,能繁荣一个朝代也能毁灭一个朝代。在宋代为了缓和民众的矛盾,大肆扩大科举考试的人数,然而,在唐太宗时期运用得最为出色,并发展引申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从“民贵君轻”的思想中可以看出孟子十分重视民众的力量,孟子论证说:“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危社稷,則变置。犠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乾水溢,则变置社稷。”[12]从孟子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人民的力量是多么重要,多么的强大的。不重视民众的力量国家将陷入混乱,社会将会变的不稳定,甚至会导致国家的灭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民是一个国家的根本。
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的得乎正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13]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孟子认为民为根本,虽然民众处于社会的底层,但作为君王你一定要顺民心,否则国将之不固。我们从这可以看出孟子是民主主义者,从孟子身上我们看到了最先的民主基调,其主要体现在其对所处社会的暴君虐政并给予了最为猛烈的抨击[14]。他还尖锐地指出,“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者也。”[15]
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为施行“仁政”、“民贵君轻”、保民、富民、爱民和与民同乐等,也是认为民为根本。
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现实价值
新中国成立了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40多年以来,国家的经济在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也在不断地增强。国家越来越富强,同时也相应出现了很多社会矛盾和民生问题,因此,党和政府也越来越关注民生。自农业税的废除到农业补贴,这体现出对民生的极大关注。学者、政府和党都开始纷纷从古代传统文化寻找新方法、新出路促使民生问题解决、改善民生。2012年,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中的个人的民生梦:即使人民学有优教的教育中国梦,劳有所得的收入中国梦,病有良医的健康中国梦,老有颐养的养老中国梦,住有宜居的居住中国梦,碧海蓝天的生态中国梦,温馨港湾的安全中国梦[16]。
(一)老有颐养
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17]孟子这段话告诉农业生产要顺应自然规律,让百姓能在客观规律面前知道该干什么事、不应该干什么事,使各种生产按时令有序进行,这样民众才可以积累物质财富,为养老提供物质基础。还要加大教育力度,让每一位公民都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青年。通过教育的教化,使百姓们相互尊重、相互关心,使他们都懂得孝敬老人。达到老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那样:“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样百姓富了,有了物质基础,又懂得孝敬老人,那老有颐养就不难实现。
现代社会,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知道单靠子女养老是很难彻底解决养老问题的,所以国家要大力推进社会养老服务。首先由政府出资向民间购买服务,以此来触动社会力量提供更多、更丰富、更优质的个性化、细致的养老服务,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居家养老、社会养老、养老院养老等多种优质的养老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也一直强调民生领域的养老梦,曾多次去养老服务中心慰问老人,并要求各级领导人要特别的重视养老问题,要努力解决现在越来越严重的养老问题。习近平书记非常关注“智慧养老”项目,并去了浙江乌镇考察,发现“智慧养老”项目受到浙江乌镇老人的一致好评,希望乌镇的“智慧养老”成为全国养老的模板,让每位老人都能安度晚年。近年来各种养老政策的落地,如:加速养老医疗资源“低洼地”建设,工作人员纳入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医养结合,先养老并轨、后延迟退休等各种养老政策,实现老有所养的中国梦,都是老有所养的养老梦就实现的重要措施。
(二)住有宜居
住是人民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如果人们连住都没有保障,那就不要谈其他的了。要重视民众住房问题,努力解决民生住房问题,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有序发展。
在古代就有很多文献,《左传》、《国语》和《孟子》中就有许多讲如何“抚民”“亲民”“恤民”“安民”“利民”和“惠民”的。也有很多示例值得我们学习,如唐代的韦丹,他到任地区,地处偏僻,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乡亲吃不饱穿不暖,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韦丹到任后,大刀阔斧进行全面改革。为了解决百姓的住房问题,韦丹招募工匠制砖瓦,教百姓盖瓦房,由官府供给材料,只收成本,不取赢利且免除一年半赋税,如家中无劳动者,官府可以代盖,家贫者,盖不起房者,由官府出资相助。
现代中国,依然有很多老百姓都住不起房,盖不起楼。部分贫困地区,解决百姓的住房问题迫在眉睫。为此中国政府出台了很多落实精准扶贫的政策,如限制房价,修建平价房,帮助贫困的农民盖房,确保每人都住有所居。今年来,党中央也在加强对这方面的治理,努力促进城乡一体化,改造贫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革户籍,努力打破农民和城里人界限,暂住证慢慢隐去,居住证让“北漂”、“上漂”和“广深漂”们看得起病,买得到房,上得了学。给予贫困人口盖房补贴或帮助农村贫困人口盖房,为在山区地形闭塞、交通不便的人,帮他们盖好房,安排好就业。同样也为在水库周边的人,盖好房,安排好就业等措施。
我们要学习古人有用的经验,把古人的经验现代化地运用到实际当中去,解决主要的社会问题,实现住有宜居的中国梦。政府解决住房民生问题,不仅仅是住房的保障,还要住的舒服。所以党中央在解决住有宜居的民生问题,也要重视解决现在城镇化环境污染的问题。所以党中央要解决百姓的住房问题就要进行全面的改革,而不是单一的改革。实现住有宜居的中国梦,需要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和国家各种政策、方针作为实现的手段。
党中央在为百姓实现住有宜居的居住中国梦的时候,要多向古代传统民本措施寻找答案。学习韦丹、唐太宗、范仲淹等人是如何抚民、亲民、安民的。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学有优教
教育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化程度的重要体现。我国现在还存在着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和教育投入相比于发达国家不足的问题。
教育不公平,主要包括几方面:学校之间的教育不公平,性别之间的教育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城乡之间教育不公平等等。
古代各个朝代也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早先夏朝就出现了教育基本形态,在春秋的时候,孔子就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模式,提出“有教无类”,即:不分贫富、贵贱、地位、信仰、智愚、老幼、善恶和国别,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古代中国就特别重视教育,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因材施教的精神,特别值得现今中国学习。
2018年两会对于教育问题继续深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答记者问中就提到:“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现在摆在我和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有两个考题:一个考题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一个万众一心的目标。第二个考题是解决好教育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各种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优质而又公平的教育,这是一个众口一词的需求,刚性的需求。” 对此,教育部提出规划、统筹规范、台账督办的方法:统筹,就是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把“城市挤”和“农村弱”统筹起來考虑;规范,就是要规范学校的招生行为、办学行为,科学设置学生的作息时间,搞好中小学免试就近入学改革,同时优质高中招生计划在区域内合理分配;台账,就是要按照各省市县政府设定消除大班额的规划,建立工作台账;督办,根据台账、根据规划,督促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目标如期实现。[18]
为此,党中央要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首先要做到教育公平,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其次,重视教育,提高教育地位,还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政策多一点向教育倾斜;最后,在教育法律、法规方面规定严格落实。近几年由于党中央对教育重视,促进教育公平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配置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及多媒体等,促进教育资源均等化。
教育改革中我们要探究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对教育改革努力汲取古代文化的精华,为现今的教育改革服务。
(四)民有所安
现在有关民生安全的负面的报道可以说是连篇累牍。食品安全的“染色馒头”、“大头娃娃”奶粉、北京“雾霾锁城”、“天津爆炸”、山东招远麦当劳店里“全能神”事件、“地沟油”和“瘦肉精”等违法案件屡查屡现。河北沧县小米庄存的红色井水已有十年之久,厦门“6.7”纵火案,以及近来在医学上发现的对人们危害极大的“疫苗”事件等等。人们的人身安全问题受到了一定的威胁。现今,社会上种种不安全因素正在危及着人们的安。
古代民本思想中,不乏民生安全思想的星火。看法家的“立法为公,立法为民,”仅对“伤民”、“虐民”、“黩武”等都做出了示范。传统民生思想主要特征就是重视民众社会地位,提出重民政策,解决民众困苦,抨击好强奢靡生活,主张缩小贫富差距,实行以民为本的政策,满足民众的生存需求,为政者自己要修己安人,实行仁政德治,减轻民众的负担,整顿社会秩序,惩办扰乱社会之恶根。
党中央在治理中国的安全问题,可以借鉴中国古代民生思想,重视民众,提高民众的社会地位,坚持“以人为本”。要从生产→运输→销售→消费者的各个环节都确保安全,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检查,杜絕各种安全隐患。治安部门要加强巡逻、提高警惕,政府要整顿市场秩序,对各方面要加强思想宣传,帮助民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增强“利民”、“惠民”和“富民”政策,增强民众集体主义精神,完善安全生产等相关的法律,为打造温馨港湾的安全中国梦奠定基础。
三、结语
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无论是对古代的各朝各代,还是对当今中国的民生建设的启示影响都是巨大的。
在传统民本思想的启示和影响下,新中国的成立,就确定国家的国体,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群众观点”要走群众路线,执政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新中国以来各届的领导人在执政的方针上也都受到中国古代传统民本思想的启示,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出台了各种惠农政策,取消农业税等;胡锦涛科学发展观,要让农民的富起来;习近平的“中国梦”让全中国的人民不仅要富起来,还要过的幸福,出台了“户籍改革”、“教育公平”、“建设法治国家”等,这些思想都深受传统民本思想的启示。
新时代,受古代传统利民思想的启示下,我们党中央也根据实际情况出台各种利民政策。在养老方面,完善养老保险金制度,在医疗方面,改革医疗制度,确保让每个公民都能看的起病,在教育方面,进行教育改革,努力实现教育公平,促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让贫困的孩子能上的起学,在农业方面,废除农业税,实行农业补贴等等。近年来,习近平又提出精准扶贫,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户籍改革,以及实现“中国梦”等利民富民政策。这些政策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传统利民思想的启发,而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以民为本。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传统的“亲民”、“富民”、“保民”、“利民”、“爱民”、“忧民”、“恤民”等民本思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当今就业、教育、养老、医疗等等的民生领域政策、方针制定具有重大的启示。当今的促进就业,促进教育公平,实现老有所养的政策,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的启发。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对现今我国民生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对今后“中国梦”、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个人发展都具有重大作用。
文化论坛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彤,张等文.论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与传承[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12.15 104-105.
[2]《管子·治国第四十八》.
[3]《韩非子·六反》.
[4]《荀子·王制》.
[5]《墨子·兼爱》.
[6]《荀子》.
[7]聂红辉.余秀华.张赣太.老子的民本管理思想及其当代借鉴意义[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卷 108-109.
[8]《论语》.
[9]《管子·治国第十八》.
[10]《荀子·大略》.
[11]《孟子·尽心下》.
[12]杨柏俊. 孟子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2005,33.
[13]山东法学院著.孟子民本思想与当代民生[J].法制博览,2014,153.
[14]正早换.民生保障与社会建设[M].1版.杭州:浙江出版社,2013:175-178.
[15]《孟子·尽心下》.
[16]北京师范大学政治管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政治管理研究院著,2014中国民生发展报告[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版.234-236.
[17]《孟子·梁慧王上》.
[18]http://www.guancha.cn/politics/2018_03_16_450378_s.shtml.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