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职融通的基点
2018-11-06韦艳春刘怀玉
韦艳春 刘怀玉
在众多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试点学校中,能够打破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壁垒,同时为学生提供升学与就业的教育模式,越来越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和实践的方向。
而确保普职融通高中顺利实现普教与职教双重功能的则是课程。对于课程建设,学校应坚守教育理想,以人为本,恪守教育规律,寻求能更好促进学生成长的现代课程体系。
学校要强调以培养“完整的人”或帮助学生“自我实现”为目标,课程设置要适合全体学生,与学生的经验建立联系,适应学生不同个性差异。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学生发展需要什么样的课程学校就努力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课程,而不是学校能提供什么课程就开什么课程。
首先,完善普职融通特色课程模式。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主要以培养“全人”为目标,使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学有特长,适应社会”。应以职业素养与生涯规划课为切入点,“分轨设计,自主选择,普职融通,适性发展”。其基本架构为“科学文化课程”“职业技能课程”“综合素养课程”三位一体,培养学生全面、个性、可持续发展。在学科设置上,应确保必修课,丰富选修课,重视实践课,体现普职融通课程的基础性、综合性、自主性和多样性。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从高一年级起,学校在课程建设上就应有别于一般的普通高中:第一,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调整优化课程结构,在保证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高一、高二年级人文素养类和职业技能类选修课不少于总课时的20%。第二,突显个性,加快选修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学校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结合本地实际和学生志向,开设人文素養、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生活常识等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其中职业技能类课程比例约占总选修课程的60%。第三,加强校企合作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重视职业素养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其次,探索职业素养课程建设。
目前,普教重文化知识传授,职教重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问题是生涯规划课程缺失,学生职业素养、人文素养不足,教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应因地制宜,进行职业素养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可分为心智模式重建、对接专业、模拟职场等若干模块,在不同年级开设;应通过体验式、互动式、参与式的培训形式,帮助学生认知自我、认知企业、认知社会。
最后,探索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拓展课程。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九大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核心素养突出强调的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推动学校的课程改革,由课程改革推进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总之,普职融通高中课程设置因其培养目标的“全人”性而呈现出综合性,在具体实践中,应因地域、经济、文化的差异和不同的校情灵活调整。
(责 编 欣 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