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阅读长精神
2018-11-06杨晓
杨晓
由于职业的关系,日常工作中我接触过许多小学生的家长。有些家长懂教育,肯学习,养育孩子也很用心,生长在这样家庭里面的孩子,一般都能心智健全地发展;另一些家长日常行为很随意,影响到孩子的认知和心理还浑然不觉,甚至不以为然,难免让人忧虑。
小学生都还年幼,他们的思想可以说是一张白纸,家庭、社会、学校都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学校在尽力为小学生创设优良的教育环境,但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因为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学校和教师对此都鞭长莫及,也无法靠其他社会力量去强制规范。那么,如何帮小学生过滤掉影响成长的不利因素?最可靠的方法是,学校和教师呵护、照料小学生的精神成长,教给他们判断、选择的方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他们用自己内心成长的力量抵御外界的不良侵袭。
借助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经典文化作品的习惯,好书、好文、好思想就像一盏盏明灯,为小学生的精神成长导航。无论中外,那些体现了人类恒久价值,经历时间的淘洗,沉淀下来的作品便是经典。倡导小学生读经典,就是倡导小学生去接触那些高尚的灵魂,让经典浸润、陶冶人生,完成精神上的自我成长。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的功能、地位有明确的阐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在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的同时,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显然,语文素养是个综合概念,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而这一理念的践行,需要在广泛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实现,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是履行者,语文教师则要当好引路人,将阅读的路径指给学生,尽早引领他们走上自主阅读之旅。
那么,如何着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呢?
“百事趣为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约束。小学生比较缺少工具性的目标,一切的学习皆以兴趣为导向。因此,教师要以比较迂回的方式,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有强烈的动力。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争胜,教师应设法通过吸引、评价、评比、奖励等手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去阅读,并形成习惯。
首先,培养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在语文课堂上学过拼音、识字、释词、课文赏析后,小学生就基本具备了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师在给学生选定适合学段的书目后,需要一次一本地向学生推荐。教师可以从书中挑选出一两个故事,在课堂上绘声绘色地讲述、朗读,引起学生极大興趣,然后说出这是选自哪本书上的,告诉他们,书上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学生就会踊跃地设法找这本书来看,看完还会自发地相互交流、质疑,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收获。每隔几天,教师可询问学生的阅读情况,再选出两三个学生,让他们当一回“小老师”,分别站在讲台上给全班同学讲他们读到的故事。教师在一旁倾听,适时地对讲述者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学生自然会兴致高昂,接下来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多读、分享。
这一阶段的阅读任务完成后,更换书目,重新开始,如此循环。教师推介书时,一次只推荐一本,主要是考虑便于小学生视点集中,形成共同的讨论话题,也不会因为书多任务重而使他们产生压力。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可以让学生产生愉快、自豪的情绪,使学生进一步要求自己表现得更好,没有被教师挑选上的学生也会积极争取。这样,既把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又让学生体会到了阅读的快乐,感受到了阅读带给他们的成就与满足感。
其次,阅读活动要定时定量,尤其是自主阅读的起步阶段。教师要对小学生每天的阅读作出明确的指导,读什么,读多少,在什么时段读,都要有清楚的安排,且把任务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这样做,小学生易于坚持,易于形成习惯。每一阶段阅读任务完成后,教师集中抽出一堂课,让学生说说他们对所读文章的见解,鼓励他们说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与评价,不要急于“纠偏”和提供“标准答案”。教师也可以针对文章的核心内容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经过以上持之以恒、前后接续的训练,到了小学高年级段,学生已建立了稳固的自主阅读习惯,自主阅读能力也相应提升。他们会主动出击,寻找更多的阅读资源。这时,教师可以顺势充实班级书架,让学生共建共享。接下来,再逐步把他们的眼光引向更广阔的视野——图书馆,让他们在书海里自由地遨游。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小学生通过长期阅读积累,既发展了语言能力,提高了文化素养,又发展了认知思维。感受到阅读给自身带来的这些变化,获得成功的满足和自豪感,对小学生坚持阅读更是一种极大的激励。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经典即是为小学生的精神定位。读经典的过程也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他们的判断力也在阅读中慢慢形成。当阅读成为小学生的习惯,成为他们的心理需要,就像有个智者进驻了他们幼小的心灵,他们因此不会迷失方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让我们的孩子在翰墨飘香、诗书雅乐中从容而快乐地成长,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这样种下的文化基因,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和骨气、底气之所在。”
(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语用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CJYC16021015)
(责 编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