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与课案
2018-11-06朱丹
朱丹
课堂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战场,正确的课堂观决定了课堂改革的正确方向。教师的课案是实现课堂观的行动方案。课堂观不变,课案就不会变,课堂面貌也不会变。
一、课堂观
课堂观是教学观在课堂的投射,它直接反映着教育的理念和教学的指导原则。旧的课堂观把知识技能的传授作为课堂的使命,强调以“双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为目标,以背诵、记忆、训练为学习方法,以考试中的表现为评价尺度。这种课堂观下的课堂,教师离不开两大法宝——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课堂水平的高下只是“教材解释”的教学技巧表现。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转引日本学者佐藤学的话,称这种课堂为“阶梯型”课堂。这种课堂“学习的终点是作为目标规定好了的,学习的构成是被划分为狭小的阶梯固定下来的”。钟启泉指出,“泰勒原理”的课程开发,斯金纳提出的小步子原则的“程序教学”,布鲁姆的“形成性评价”与“掌握学习”理论,都是“阶梯型”课程的典型理论。
新的课堂观把人的本能发展作为教育的本质,以“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目标,以掌握学科思想、改善思维品质、增长知识技能为教学追求,以传承、创新、创造为评价尺度。佐藤学先生把这种课堂称为“登山型”课堂,其特征是以特定的主题为中心来组织教材与学习活动。在“登山型”课程中,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分配者”,而是作为“导游”,准备了攀登不同山峰的“登山道”,能够使登山者面对危险的丛林、沼泽或悬崖而不至于困惑。而且“导游”能够提供帮助,使“登山者”按照自己的计划快乐地“登顶”。
二、课案
有了好的课堂观,才有可能写出好的课案。课案是关于课堂的运筹和布局,它以学生的知识、经验发展的现状和心智成长的阶段为出发点,以教师对课堂内容的解读及对不同学生个体的把握为格局,以学生的思维生长和知识技能的由浅入深为情节,准备出缜密的文案。从私塾到学堂,从传统到现代,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文案的叫法不同,文案的编写理念也不同。称之为讲义的文案,就是教师们讲授的内容概要或提纲,讲义是以知识为线索自始而终。后来讲义改为教案,教案则兼顾了知识的循序渐进和组织教学的线索,进行教学的推进和头尾布局。两种文案虽有不同,但从课堂上教师在教学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讲却无两样,都表现出了以教师的视角和知识、技能为中心的课堂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课堂的变革风起云涌,有的学校将教案做了些许改动,增加了自学、互学的内容,改称为学案。但课堂观依旧没有变化,“被自学”和“被研讨”的痕迹难以掩饰:教师设计的学习路线,教师设计的问题,教师给出的答案;有的学校打着“高效课堂”旗号,提出预习案、学习案、复习案“三案一体”,限制了学生思维空间的开放性和学习的自由度。这种所谓的改革模糊了“多元的学习方式取代讲授为主的学习方式”的课改本质:“高效”是指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当家作主”投入知识情景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选择信息和加工方式,自己归类总结,自己得出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不仅积累了知识和技能,更实现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身本能的优化。杜威有一段话说得好:“一切学问和训练,必然要拿人类天然的、生来的本能做依据,利用他自动的能力,发展他原有的天性,才是新教育的宗旨。从前的教育,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把许多教授的材料装进学生心里去,就算了事;现在的教育,是要学生自动,是以学生个人的本能做主,拿教育做发展他们的工具。”但现在许多人的课堂改革仍是教师在规划学习路线,确定内容取舍,引导思考方向,管理时间分配,构筑思考的问题和空间。这种课堂表现出三大特征:一是教材教导力的最优化,二是学习时间的最大化,三是获取知识路径的最捷化。在此,可以用钟启泉的一段话来评价:这种课堂表现了“系统性和效率性的課程组织特征——追求效率与生产模式”。这种把“高效”落实在“向管理要质量”的行动,仍然是没有跳出旧课堂观的窠臼!因此,课堂改革不是“变脸”,是革命!“高效课堂”中的“效”是从旧课堂观到新课堂观的蜕变,是从“习得、记忆、巩固”学习到“探究、反思、表达”学习的变轨。
按照新的课堂观,教师就要在准备的文案中,站在学生的位置上对他们进行学习指导;还要站在学科专家的高度预测出学生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捕捉住自学和合作学习中生成的问题,进行以一当十、举一反三的精讲;更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指向、知识间的联系以及道德、情感的糅合,进行教学艺术的创造,我们把这种文案称为课案。所以课案包含了三部分:学案、讲案和堂案。
学案是在本堂课依据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中,学生通过自学或合作研讨即可掌握的部分。教师要呈现出该内容在所属学科体系中的位置与网络联系,提出学习的建议并推荐参考题例,为学生的深层思考指出方向,向学生推荐参考的相关书目和材料。撰写学案要站在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上,根据认知规律和心脑科学观点,达到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得到更多体会、悟到更多学习经验、产生更多问题意识这个目的。学案是学生学习指导书的纲要性蓝本。
讲案中的“讲”是针对课堂中知识和技能的难点、重点、制高点,围绕着思维方法、学科思想进行升华的过程;是针对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中产生的困惑和疑问,教师高屋建瓴地予以启发、点拨,在学生知识和思维的相近区域,进行战术的突破。讲案是教师精讲环节的预测方案,是教师精讲的参考和依据,精讲过程中的生成部分,应是教师格外关注的内容。教师必须在课后对讲案进行补充和反思,讲案的真正完成是在课堂之后,它包含了预测部分、生成部分、反思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讲案才是锻造高精尖学科专业水平的炼金炉。
堂案是课堂教学的“蒙太奇”艺术,既包含情节的设计、结构的设计、语言的设计等,又是学科知识和非学科知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认知观和价值观的糅合。它既有教育之道的浸润之功,又有教学之术的化雨之妙,可开茅塞,可通冥顽。堂案以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道德兴趣、生命兴趣为主旨,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为目标,以启发和指导为原则。堂案还包含PPT设计和其他教学媒介的设计等。
由此看来,课堂面貌的繁荣不是教师表演的独角戏,也不是为了好看和热闹,而是学习氛围的转变,是学习者的入心,是真正能各抒己见的沟通和互动。当课堂变教导为指导时,学生才能真正成为主体,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主导,课堂教学才会真正繁荣起来。
(作者系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责 编 行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