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梅毒早期母婴阻断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2018-11-06廖丽娟李春艳付小园
廖丽娟,李春艳,付小园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慢性全身性疾病[1],具较强的传染性,能够对骨骼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造成损伤,如不及时诊治,疾病进展至晚期亦可诱发全身多脏器衰竭,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妊娠期梅毒是指妊娠期出现的活动梅毒或潜伏梅毒,孕妇可通过胎盘将病原体传给胎儿,引发胎儿宫内感染,导致稽留流产、死胎、早产或分娩先天性梅毒儿等诸多不良结局。研究表明,早期妊娠对梅毒患者采取规范化的抗梅毒母婴阻断治疗,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及先天性梅毒的发生风险[2]。基于此,本中心对早期梅毒抗病毒阻断治疗妊娠合并梅毒,分析其有效性,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全市门诊或入院进行产前检查、治疗和分娩的,并且经诊断为妊娠期合并梅毒的33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3]:经梅毒酶联免疫吸咐试验(TP-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等测试确诊为梅毒。根据早期妊娠是否接受抗梅毒阻断治疗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9例,研究组24例。研究组产妇年龄19~38岁,平均年龄为(30.3±8.4)岁;一期梅毒2例,二期梅毒1例,隐性梅毒21例;初产妇10例,经产妇14例。对照组产妇年龄16~42岁,平均年龄为(29.3±9.4)岁;均为隐性梅毒;初产妇3例,经产妇6例。经统计学检验,上述各项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产妇在孕16周前检查确诊后立即接受抗梅毒治疗,即青霉素皮试呈阴性后,给予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727)治疗,剂量为240万单位/次,每周1次,连续3次为1个疗程。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可改服红霉素(河北爱尔海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2019)治疗,剂量为每次500 mg,每天4次,持续用药1个月为1个疗程。所有梅毒孕妇及其伴侣同时接受检查、治疗,每月复查TRUST滴度。若3个月内的TRUST滴度降幅不足2个稀释度,或发现有梅毒活动征象者,则需重复治疗。若TRUST滴度转阴或下降至1∶8以下,且未出现升高,则无需重复治疗,待到孕晚期再行1个疗程的强化治疗。对照组产妇未于孕16周前发现感染,均在分娩前完成1个疗程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产妇早产、流产、死产等妊娠结局;②比较两组窒息、死亡、低体质量儿、先天梅毒等新生儿预后情况;③比较两组新生儿血清学监测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妊娠结局比较 研究组早期干预后的早产、流产、死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妊娠结局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pregnancy outcom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regnant women[n(%)]
2.2 两组新生儿预后情况比较 研究组早期干预后的窒息、死亡、低体质量儿、先天梅毒等不良新生儿结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预后情况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prognos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两组新生儿血清学监测结果比较 对照组新生儿TPELISA和TRUST等血清学检测结果均呈阴性2例,其母亲分娩前血清学检查TRUST≤l∶16;TP-ELISA阳性、TRUST阴性4例,其母亲分娩前TRUST≤l∶16,于3个月后复查TRUST仍为阴性;TP-ELISA以及TRUST均呈阳性,且TRUST滴度≥1∶16者有1例,其母亲分娩前TRUST滴度为1∶4。研究组中4例新生儿TP-ELISA和TRUST均阴性,其母亲分娩前TRUST≤1∶16;TP-ELISA阳性、TRUST阴性14例,其母亲分娩前TRUST≤l∶16,于3个月后复查TRUST仍为阴性。
3 讨论
梅毒是我国性传播疾病中的常见病,近年来,受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之势,现已成为目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4-5]。研究证实[6],该病传播途径主要为性接触,亦可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而引起胎传梅毒,引起死产、生长畸形、先天梅毒等一系列不良胎儿预后,严重影响新生儿生命健康。祝朝萍[7]通过对131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研究发现,未接受抗梅毒规范化治疗的孕妇分娩健康新生儿概率仅为25%,而接受早期规范化治疗的孕妇分娩健康新生儿概率高于85%。因此,及时采取规范化阻断治疗是改善母婴结局的关键。
目前,对于梅毒主要采用苄星青霉素进行治疗,该药物可有效抑制苍白密螺旋体活性,以达抗梅毒作用,同时,其亦具有吸收排泄缓慢、有效血浓度维持时间长等特点[8-9]。多项研究表明[10-11],在妊娠早期,当梅毒螺旋体尚未进入胎儿体内时,及时实施规范化治疗,可预防梅毒传播,同时亦能够起到治疗母体和受感染胎儿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早期干预后,研究组产妇出现早产、流产、死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早期妊娠对梅毒患者实施规范化阻断治疗,可有效改善妊娠结果。另外,本研究对新生儿预后情况进行观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新生儿出现窒息、死亡、低体质量儿、先天梅毒等不良预后的比例均明显较低,提示及时采取早期母婴阻断治疗,并在胎儿分娩后立刻行预防治疗以及随访跟踪,可有效降低新生儿不良预后风险。近年来,研究认为妊娠早期治疗和晚期治疗对围产儿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如及时行规范化抗梅治疗,有助于降低先天梅毒的发生风险。本研究发现,研究组经早期规范治疗,新生儿中无先天梅毒发生,而对照组则出现1例先天梅毒,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文献报道[8]相同。
综上所述,妊娠合并梅毒早期母婴阻断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同时亦可改善新生儿预后。但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诸如:①仅进行了小样本观察,尚有待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加以证实;②未能完全排除混杂偏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