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的课程诊改实操研究

2018-11-06杨茂芽刘向红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实操层面螺旋

杨茂芽 刘向红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300)

一、引言

为了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优化学校内部质量管理模式,教育部职成司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旨在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但是截至目前,诊改工作还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探索方面。如杨应崧教授发表的《打造“两链”,找准诊改的起点》,指出做好诊改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制定目标链和标准链,为诊改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袁洪志教授发表的《高职教学诊改应重点做好三件事》,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试点工作为例指出,做好诊改工作应重点落实构建“五纵五横”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服务诊改的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培育和形成现代质量文化;教育部高职发展处任占营副处长在2017年发表的《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思考》,以“建立常态化的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为目标提出了院校方案编制的六个关键控制点,从过程性、系统性、内生性、多样性等方面提出了制度建设成效的判断表征,对职业教育战线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创新质量保证机制、提升质量保证能力、培育现代质量文化,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以及崔岩教授的《从迎评到诊改,高职“蝶变”的路径》,指出诊改是一场从过去外部需求压力引发高职院校内部改革,到现在内部催生动力保证质量以满足外部需求的“蝶变”,对我国高职教育体系内部形成突出质量、强化特色的院校发展良性竞争机制具有重大价值。教育部和省级相关专家发表的系列文章,为高职院校诊改工作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但在诊改实操层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将重点从学校层面课程诊改实操如何开展进行研究,促进诊改工作的落地。

二、“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内涵

“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由全国诊改专委会专家提出,包含静态螺旋和动态螺旋,其中静态螺旋工作过程为:目标—标准—设计—组织—实施—诊断—学习—存储—创新—改进,动态螺旋工作过程为:对“实施”环节进行监测—预警—改进,反馈至“设计”环节。动、静螺旋相交于“设计—组织—实施”环节,一动一静,相辅相成,是促使高职院校建立起五横层面(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自我保证机制的核心环节及诊改实操的关键基础。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陕西省教育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省级试点院校,在中省的相关文件精神指导下,不断深化本校诊断与改进工作,完成了《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校内两轮围绕教育教学开展的诊断与改进工作,同时在诊改推进中如何进行五横层面实际操作上总结了一定的经验。基于此,学院在深入分析和研究全国诊改专委会专家提出的“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基础上,构建了符合学院发展的“十级递进、三步调整”质量改进螺旋,本文在学校层面课程诊改实操中也采用了学院“十级递进、三步调整”质量改进螺旋。

学校层面课程诊改“十级递进、三步调整”各环节详细内涵如下:

“十级递进”环节

目标:通过调研行业和企业在对学校课程体系和相关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需求,分析出课程建设的共性需求,同时对比同类开设相关课程的职业院校,结合院校“十三五”规划及子规划中课程建设的建设目标,制定学校课程层面建设的总体目标;

标准:根据学校课程层面建设所制定的总体目标,确定实现各级目标的衡量尺度,即标准,在标准中明确各级目标一一对应的标准量化指标,使目标的判定有明确的标准;

设计:确定实现学校课程层面建设的各级目标关键环节,教务处负责制定学校层面课程建设的基本质控点,二级学院和具体课程负责人根据各自实现目标的不同,设定符合各层面课程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质量控制点,保证学校课程层面建设目标的实现;

组织:根据学校层面课程建设的各级目标,由教务处牵头组织各二级院部,成立学校层面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整合课程建设的人、财、物等相关资源,确定学校层面课程建设具体目标,出台相应的保证制度、考核制度以及奖励制度,来保证目标任务的完成;

实施:依据学校层面课程建设各级目标任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指导学校层面课程建设团队,明确任务目标,完善学校层面课程建设质控点及完成目标需求的支撑材料,教研室组织相关课程负责人按照“十级递进、三步调整”质量改进螺旋开展具体课程诊改。

诊断:基于数据分析,对照学校层面课程建设的各级标准以及设计环节提出的质量控制点,检查质量控制点是否齐全、支撑材料是否完备、建设目标的达成度等,进而发现学校层面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学习:针对学校层面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共性问题通过聘请校内外课程诊改专家直接进行集中培训来解决;对于非共性问题,按照分类培训和外出调研学习研讨的原则,通过广泛学习新的思维、方法来解决;

创新:根据诊断环节学校层面课程诊改中出现的问题,经过反复调研和学习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针对具体问题明确提出解决路径和方案,不断创新工作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存储:根据学校层面课程诊改的具体过程,将操作过程各个环节资料、成果资料、问题反馈等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并归档,实现诊改过程的每一步都可以复查、溯源;

改进:针对学校层面课程诊改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固化有助于实现诊改目标的优良做法,摒弃不利于实现课程建设的不良做法,同时结合学校层面课程建设目标,制定新的制度与措施,提出新的目标,进入下一轮诊改。

“三步调整”环节

监测:基于数据平台在线监测,进行数据实时采集,同时根据诊改工作要求,监测与学校层面课程建设工作密切相关的各类关键数据;

预警:根据诊改数据平台的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分类汇总,对比分析各类关键监测数据是否达到诊改预警阈值。如果达到预警阈值,诊改数据平台会出具问题诊断报告;

改进:诊改数据平台出具问题诊断报告后,负责诊改工作的部门根据诊断报告给相应的部门下发问题诊改任务书,要求限期完成相关问题的改进工作。

三、学校层面课程诊改操作关键环节流程

对于“十级递进,三步调整”质量改进螺旋的具体内涵,上文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此重点展示按照“十级递进,三步调整”质量改进螺旋开展学校层面课程诊改操作的关键环节流程,实现学校层面课程诊改过程中重点环节的质量把控。具体关键环节如下:

(一)制定课程建设目标链

目标链作为学校层面课程诊改的逻辑起点,确定了课程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基本方向,是实施“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的第一步,是诊改内生动力产生的源头,在诊改中具有关键意义。

制定学校层面课程建设目标链,要充分结合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中有关课程建设的目标,以及深入调研中省有关标准、行业企业等对课程建设的要求,确定出符合学院课程发展实际的课程建设目标链。该目标链设计成横链或者竖链皆可,但是在层级上必须大于等于3级,一般可以设置为国家级、省级、校级等三个层面的建设目标。学院根据院内各课程的建设情况,自行确定“十三五”期间学校层面课程建设在国家级、省级、校级等三个层面目标,为学校层面课程建设的发展制定明确的方向。

(二)制定课程建设标准链

杨应崧教授指出打造“两链”,找准诊改的起点,其中之一就是打造标准链,足见标准链在诊改中的重要性。标准是衡量目标的标尺,是目标的具象体现,也是目标本质特性的显现。

标准链的制定必须以目标链为依据,形成目标链与标准链的一一对应关系,用杨应崧教授的话说,这个标准应当从实际出发建立“跳一跳够得着”的标准,形成与学校层面课程建设目标链层级一一对应的标准链,实现在诊改过程中通过落实“标准链”,做实“目标链”的目标。

(三)课程诊改系统设计环节

主要完成以下两方面内容:

(1)设置质控点

质控点是实现学校层面课程建设发展目标的关键环节,属于课程建设目标实现过程中落实目标质量的关键控制点,这些质控点来自学校层面课程建设目标链,即最终检验学校层面课程建设的各级目标是否实现的关键依据就是检查对应质控点是否落实。本文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层面课程诊改质控点设置为例进行展示,详见表一。

表1 学校层面课程诊改质量控制点一览表

(2)制定实施方案

制定实施方案是学校层面课程诊改工作实操环节关键的一步,这个环节中必须明确落实学校层面课程建设目标链与标准链的制定、质控点的设计等内容顺利实现的组织保证、制度保证、人员保证等工作,建立切实可行的学校层面课程诊改实操实施方案;二级分院层面基于学校层面课程诊改实施方案,结合二级分院课程建设的具体目标和建设基础,制定符合二级分院层面课程建设实际的诊改实施方案;具体课程层面应按照二级分院课程建设诊改实施方案制定符合具体课程发展实际的课程建设诊改实施方案,开展具体课程的诊改工作。

(四)开展自我诊断

为了保证学校层面课程诊改工作在实操层面的顺利推进,课程诊改工作具体负责部门要根据全校诊改工作的统一部署,对照质量控制点和标准定期开展自诊,学校层面课程诊改工作负责人以及各二级院部课程层面负责人按照“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的“十级递进、三步调整”进行具体课程诊改,并通过组织五横层面诊改专家听取汇报、检查过程资料、现场疑点提问、专家给出评价和反馈意见等方式,进一步完善课程自诊工作。

(五)撰写自诊报告

按照“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完成一轮课程诊改实操之后,负责课程诊改的院级层面教务处和各二级系部层面的课程负责人要撰写课程诊改的自诊报告,自诊报告的基本框架如下:

(1)自我诊改工作概述

主要介绍课程诊改总体情况,包括课程建设目标链与标准链建设、质控点设置、目标任务完成率以及课程诊改特色等情况。

(2)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3)改进措施

主要撰写针对诊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已经采取的改进意见及措施。

(4)改进成效

说明经过一轮诊改后,已经取得的成效(不是预期效果),要有创新及案例,尽量图文并茂。

(5)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

四、学校层面课程诊改实操效果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按照诊改工作总体部署,2017年6月完成了24门课程的诊改试点,2017年12月在试点的基础上,向全院推广课程诊改经验,完成了招生专业所有课程的第一轮自我诊改,并形成了相应的自诊报告。通过两轮课程诊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学院层面课程诊改实操流程,实现全院所有课程建设有目标、衡量有标准;建立了符合学院课程建设实际的39个学院层面质量控制点,全面提升了课程建设的质量,4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获得了省级立项、院级“四化”课程(构架项目化、理实一体化、实施信息化、内容应用化)门数逐年提高、基于课程改革的信息化大赛获奖率稳步提升;形成了以专业资源库建设为基础的课程建设群,实现了国家级资源库在建课程1门、省级资源库在建课程20门以及14个入选陕西省“一流”专业分别配套建设对应专业的重点课程校级资源库,取得了各级资源库建设的重要突破。

五、结束语

本文从课程诊改引言、“8”字型质量课程改进螺旋内涵、课程层面诊改实操流程及相关成果案例等内容入手,结合国内诊改权威专家的系列文章,对“8”字型课程质量改进螺旋内涵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诊改实操过程为研究对象,总结探索了基于“8”字型质量课程改进螺旋的课程层面诊改实操流程,同时展示了课程诊改过程中目标链、标准链、质控点设置等诊改关键环节成果,对后续高职院校开展课程诊改实操环节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猜你喜欢

实操层面螺旋
石材板材研磨与抛光的准备与实操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2019年幼儿教师暑期实操培训班优秀作品选登
旋风“螺旋丸”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特许经营进入实操阶段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