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分裂症儿童长程治疗中病情恢复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8-11-06张盛夏罗亮罗振娟

军事护理 2018年21期
关键词:逆境基线入院

张盛夏,罗亮,罗振娟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心身科,陕西 西安 710032)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P)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性疾病,病程长,无有效干预时恶化倾向明显[1]。儿童期SP是指在14岁之前的首发类型,临床中并不常见,现阶段关于儿童期SP的研究也十分有限[2-3]。与成年人相比,SP患儿在社会功能、发病形式、治疗特点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4],加之受心理年龄特征的影响,儿童SP在早期不容易识别,因此早期识别及正规途径的治疗护理对儿童SP的防治尤为重要。目前,儿童SP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同时以心理治疗与行为治疗作为辅助治疗。在观察随访基础上客观记录患儿的恢复特点,是进一步优化SP患儿治疗及随访方案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此类研究极少。本研究通过对83例患儿在长程治疗过程中病情恢复特点进行前瞻性随访,探讨SP儿童的病情变化特点及影响其社会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以期为提高儿童SP治疗及康复效果提供基础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便利抽样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心身科收治的SP患儿。纳入标准:发病年龄≤14岁;符合ICD-10关于SP的诊断标准;首次发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基线评分>70分;主要监护人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连续服用治疗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1个月以上;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同时满足ICD-10中其他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有精神性药物滥用史或依赖史;合并存在其他严重的躯体疾病。83例患儿被纳入研究,其中,男47例,女36例,平均年龄(11.3±1.5)岁。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5]:用于判断精神症状的出现与否及严重程度。本文引用PANSS量表中文版,由何燕玲等于1998年将PANSS量表引入国内,包括阳性量表7项,阴性量表7项、一般精神量表16项及3个补充项目评定攻击危险性。每个条目均为7级操作评分,其中无、很轻、轻度、中度、偏重、重度、集中度得分分别为1~7分。该量表Cronbach’s α值为0.8707。(2)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6]:该量表由Morosini PL学者与2000年研发编制,用于评估患儿社会功能。2009年,我国学者司天梅组织中文版测试研究,本文引用中文版量表。PSP量表由4个维度组成,包括“社会中的有用活动”、“个人及社会关系”、“自我管理能力”、“攻击性行为”。采用评分制,总分100分,≥71分:社会功能良好,可顺畅或较为顺畅地进行人际交往;31~70分:社会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30分:社会功能低下,需监护人密切监护及支持。该量表Cronbach’s α值为0.814。在患儿首次入院时、随访期间进行测评。(3)儿童期逆境问卷(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 scale,ACEs)[7]:该问卷由美国疾控中心研发,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由沈渔邮于2009年修订,用于评估患儿在儿童期的负性生活事件,在患儿首次入院时进行测评。评价内容为18岁前遭受虐待、忽视及家庭功能不良三大经历,其条目包括10种童年不良经历,分别为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躯体忽视、情感忽视、家庭暴力、家庭成员物质滥用、父母离异或分居、家庭成员有精神异常者、家庭成员有犯罪记录等;每出现1种得1分,总分10分。≤1分:低逆境;≥2分:高逆境。该量表Cronbach’s α值为0.849。(4)自制随访量表:用于采集患儿及家庭基本状况、评估随访过程中患儿的恢复状况及治疗状况,包括患儿一般人口学信息、父母一般人口学信息(年龄、职业、经济收入等)、随访时间、服药情况、治疗方案、诊断有无变更、症状缓解情况、有无复发再入院等指标。

1.2.2 研究方法 (1)诊断:入院时,由主治医师评估患儿病史及临床症状,根据ICD-10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1周内,由儿童精神科医师在个体访谈的基础上进行复核诊断。出院前,根据住院期间症状及诊疗过程,得出最终诊断。(2)初步临床资料收集:在患儿入院后1周内,完成基线资料、PSP评分、PANSS评分等临床资料的收集。(3)随访:以初步临床资料收集时间为起始时间,在评估后的第3个月(T1)、12个月(T2)、24个月(T3)、36个月(T4)、48个月(T5)、60个月(T6)进行门诊复查随访,填写相关随访量表。治疗过程中,若出现病情波动或治疗方案调整者,应酌情增加门诊复查频率,其余月份进行电话随访。(4)随访评估:由经过严格培训的专职随访人员进行阶段评估,在无特殊情况时,每个患儿的评估均由同一人员完成。随访时间截止到2018年3月31日,用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8],总分>6分为用药依从性较好。

2 结果

2.1 患儿随访完成情况及治疗情况 83例患儿中失访10例,6名患儿治疗中更换诊断,最终有效随访67例,有效随访率为80.7%。67例患儿治疗情况见表1。

表1 随访期间患儿治疗情况[N=67,n(%)]

2.2 随访期间患儿复发再入院情况 整个治疗期间,29例(43.3%)患儿出院后未出现复发再入院,38例(56.7%)患儿出现不同次数的再入院。从第1次到第6次随访,复发再入院人数的依次为9人(13.4%)、16人(23.9%)、19人(28.4%)、15人(22.4%)、12人(17.9%)、10人(14.9%)。其中,4例患儿出现4次再入院,5例患儿出现3次,21例患儿出现2次,8例患儿出现1次。再入院时间范围34~352 d,中位间隔时间196 d。

2.3 随访期间患儿PANSS因子评分及PSP评分变化 PANSS阳性因子:在治疗后3个月(T1),患儿阳性因子得分显著下降(P<0.05),随后5年均处于稳定水平。阴性因子:与基线资料相比,阴性因子在第4年(T5)开始逐渐恶化,得分逐渐升高。焦虑抑郁因子:在治疗后2年(T3)内焦虑抑郁得分逐渐下降,与基线资料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3年(T4)、第4年(T5)出现恶化,得分显著高于基线水平(P<0.05),第5年(T6)时恢复至基线水平。兴奋敌对因子:在治疗初期,患儿兴奋敌对因子得分即显著下降(P<0.05)。认知因子:患儿认知损害在治疗前3年明显好转,在第4年(T5)、第5年(T6)逐渐恶化,与基线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PSP得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儿PSP得分稳步升高,社会功能呈改善趋势。见表2。

表2 随访期间患儿PANSS因子评分及PSP评分变化(分,

a:与基线资料相比,P<0.05

2.4 影响患儿PSP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线服药依从性、早期阳性症状缓解率(即阳性症状下降到轻度及以下)以及儿童逆境评价得分是影响患儿长程治疗后PSP得分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影响患儿PSP得分的多因素分析 结果表明,基线PSP评分、服药依从性、早期阳性症状缓解、儿童逆境均是影响患者康复过程中PSP得分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R2=0.483)。见表4。

3 讨论

3.1 SP患儿治疗后症状发展特征 本研究显示,仅有6名患儿中途更换诊断,诊断的稳定性达82.19%,说明诊断稳定性较高。Hollis等[9]、Helgeland等[10]的研究中报道的诊断稳定率分别为100%、80%,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儿童SP症状特征明显,即一旦确诊,往往意味着终身慢性的精神疾病。通过进一步阶段性随访,采用PANSS因子评分及PSP评分对儿童SP治疗后症状发展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治疗后3个月,患儿阳性因子得分显著下降,随后5年均处于稳定水平,说明SP患儿经过临床有效治疗后,阳性症状可得到有效控制。阴性因子在前3年内无明显改善,在第4年开始逐渐恶化,说明SP患儿经临床治疗后,对阴性症状改善并不明显,甚至更严重。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阴性症状的来源更复杂,包括疾病本身、病耻感、镇静药物不良反应、被动隔离等诸多方面,极易受外在及心理因素影响,不易控制[11]。焦虑抑郁因子在治疗后2年内焦虑抑郁得分逐渐下降,但第3年、第4年出现恶化,得分显著高于基线水平(P<0.05),第5年时恢复至基线水平。说明治疗后SP患儿焦虑抑郁情绪并未得到有效控制,且反复不稳定。对于兴奋敌对因子和认知因子均得到有效的治疗,得分下降。PSP得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儿PSP得分稳步升高,社会功能呈改善趋势。究其原因,认知水平受神经系统发育、社会交往等因素影响,随着年龄的长大,总体而言患儿认知处于上升趋势。

表3 影响患儿PSP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表4 影响患儿PSP得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2 SP患儿社会功能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本研究发现,随着患儿年龄增加,其社会功能评分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最后一次随访时相比基线分值上升将近1倍,提示SP患儿社会功能有着较高的上升空间。本研究发现,基线PSP评分、服药依从性、早期阳性症状缓解、儿童逆境均是影响患儿康复过程中PSP得分的独立性危险因素。说明基线PSP评分反映了患儿疾病紧张的严重程度,基线社会适应能力较差者其临床症状更为严重。而用药依从性好坏直接影响SP患儿的症状改善和情绪改变,从而影响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周围的接纳程度及社会适应能力。阳性症状不改善,导致难治性或残留性精神症状,从而影响社会功能的恢复。Bonoldi等[12]的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儿童逆境可能是SP发生重要的诱因,而儿童逆境对SP患儿社会功能的影响。可能原因是儿童逆境对患儿心理及情绪适应有着持续的影响,降低了其积极情绪的培养及发展,加之儿童逆境造成的父母情感缺失及引导,患儿在康复过程中社会功能发展明显较差[13-14]。

综上所述,SP患儿服药依从性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复发再入院率及治疗方案更换比例较高。随着时间推移,患儿阳性症状控制较好,阴性症状则相对较差。基线社会适应能力、服药依从性、早期症状缓解情况、儿童逆境是影响患儿社会功能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可针对相关影响因素,提供积极的健康和康复指导,从而促进其社会功能的发展。

猜你喜欢

逆境基线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超越逆境
How adversity makes you stronger逆境如何让你更强大
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
一种SINS/超短基线组合定位系统安装误差标定算法
一种改进的干涉仪测向基线设计方法
完形填空Ⅳ
技术状态管理——对基线更改的控制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