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方略—M2D2C
2018-11-06苏明华
苏明华
(北京滴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36)
1 引言
新时代提出了新的命题,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企业提供什么样的商品和服务以及怎样提供,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人类过去的经济增长,是三次工业革命的结果。工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祉,250年前,人类生产和消费的产品大概只有100种到1000种,今天则是10亿到100亿种。根据2017年10月的统计,亚马逊网站销售的商品就有9.58亿种。[1]然而传统工业生产所带来的人的异化、生态环境破坏等负面效应已经使得人类和地球不堪重负。与马克思同时代的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谈到人们越来越服从于肉体生活的物质需要,人的精神则日益沦丧。“利益成为时代的伟大偶像,一切力量都要服侍它,一切天才都要拜倒在它的脚下。”[2]传统工业文明的发展并没有给人们带来自由,只是助长了人们片面的物质需求,使得人们沉溺于物中,成为物质的囚徒。在人类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消费需要向精神文化层面、个性化、高品质升级,企业家需要带动人类迈向“人性的充分发展”。
美好生活的需要包括人们对各种商品、商业服务、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高层次需要,尤其突出的表现在高品质、个性化和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而这些新的需求需要通过新的供给来满足,新的供给需要新的生产要素组合,例如一人一版的设计、生产过程中更多的智能技术;同时,新的需求也需要新的生产组织方式,例如对用户个性化观念的获取、设计师与用户的沟通、绿色环保等等。无论是已经存在几十年的传统互联网模式,还是传统生产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都无法提供足够多这样的有效供给。如果没有适应新时代的新模式和新企业,美好生活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梦想。
此时,急需张本继末、理清思路,确立应对新时代主要社会矛盾的企业行动方略。本文对新时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转变进行梳理,列举出新时代企业发展面临的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人文精神等诸多挑战,提出了M2D2C的应对方略。
2 文献综述
依据社会供需背景、发展趋势、解决方案的顺序,文献综述部分从新短缺经济与供给侧的决定性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新模式的早期探索等三部分来进行阐述。
2.1 以精神文化产品短缺为突出现象的新短缺经济
旧短缺时代成为过去,新短缺时代来临,新时代我们物质丰盛,但面临着精神产品荒芜、文化服务短缺,“精神饥渴”现象日益强烈的尴尬局面。
对于丰裕社会中的经济供求关系,中外学者对于新短缺经济的认识是一致的。加尔布雷思在《丰裕社会》中提出在丰裕社会中私人品和物质产品过剩与公共品和精神产品短缺并存。因而我们需要一种更加平衡的经济。[3]而科尔奈也强调过剩与短缺的并存,他提到:“我想,处于后社会主义转轨地区的很多人同样感受到了市场的这一变化。我知道大多数职业经济学家是用其他概念思考,他们看到市场的均衡,而我没有,我只看到市场状态幸运地从短缺经济跃迁到过剩经济。我喜欢借用的一个类比是埃舍尔(Escher)画的天鹅。从同一幅画中,有人看到从左向右飞翔的白天鹅,有人看到从右向左飞翔的黑天鹅。”[4]科尔奈的“过剩经济”强调的是日常生活物资的过剩,实质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在国内,早在1987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马庆泉就提出“新短缺经济学”[5],李跃认为“旧短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各种物资、商品、资金、能源等实物性要素资源的短缺;新短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社会信用和市场秩序等非实物性要素资源的短缺”[6]。罗军列举了“新短缺经济”的主要表现,阐述了“新短缺经济”条件下企业利润实现机制的重大调整,提出了“新短缺经济”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指出“质量优化与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变过度依赖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拉动的局面,实现以知识含量逐步提高为核心的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形成的差异化、多样化战略转变。”[7]罗军还提到“2005年以后,中国结束了长达50多年的短缺经济,进入产能过剩与资源约束为主的新短缺经济阶段,主要体现为“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生产能力双过剩”和“资源性生产要素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供给双短缺”并存。[8]
对于供给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萨伊提出“供给创造需求”开始,人类的认知发生了数次反复,凯恩斯主义在最近80多年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灾难,但正如塞万提斯所言:“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藏下来。它是往昔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早在1992年,褚时健和魏杰就提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品供给的质量及结构,成了影响消费品销路的重要问题,也成了造成消费需求因受供给不适的约束而减少的重要原因。或者说,消费品供给质量及结构是造成消费不足的重要原因。”[9]
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只有引导资源向新供给、新业态转移,只有供给侧能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产品,才能完成经济结构升级。
2.2 设计、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知识要素是新时代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
图1 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构成示意图
首先,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石五学提出“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的生产关系大致可以概括为:以知识为主要方式加入社会财富生产过程,以知识为主、多种要素共同参与社会财富分配。在此基础上,社会发展中的对抗日趋减少,合作、发展将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主流。”[10]
叶文虎和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认为人类文明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而工业文明带来的社会公正危机和生态环境危机催生了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概念,相应的科学发展观在观念层级上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11]
其次,文化和设计含量高的产品从阳春白雪走向大众生活,在新时代生产力中发挥重要作用。张曾芳和张龙平的论述反映了文化产业市场化、大众化、平民化的发展趋势:“产业化之前的文化停留于精英文化形态,即由少数文化人创造、供少数上流社会享受,这是一种垄断型、特权型的文化,以求古、求纯、求玄为特征,这种阳春白雪的象征性文化曲高和寡,与人民群众离得很远。现代信息化、民主化、市场化进程打破了文化垄断和文化特权,在产业机制的作用下,文化走出权力的藩篱,相当一部分文化机构由无偿的事业型、公益性向有偿的企业型、法人型生产转变,大众文化及其消费市场应运而兴,大大缩短了精英文化与大众之间的距离,社会文化资源为社会大众所共享。”[12]成乔明则提出了设计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中国目前的新常态正处于历史的转折期,中国要想由制造大国转变为未来的设计强国,需要重视设计产业管理的科学化实践和研究,解放生产力,创造新的生产关系,接触发展的桎梏,确立中国的大国地位,这正是设计产业管理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13]”
第三,信息产业通过万物互联和人工智能,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产生巨大影响。花建提出要利用信息服务业的优势,催生新的文化产业形态,打造新的生产关系和新的组织形态。[14]华为战略部副总裁郑志彬认为“新经济尤其数字经济有两个特点,一是有新的生产关系,二是把云和互联网大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才能发挥作用……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实现了人和物、人和人、物和物的联接,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和促进经济有质量增长的重要驱动力。”[15]赛迪智库互联网研究所的陆峰认为“海尔作为一家传统的家电企业,面对互联网迅猛发展浪潮,积极主动开展企业互联网化转型,构建起了互联网时代企业、员工和用户新的生产关系,开创出了制造企业互联网的转型的先例。”[16]
人工智能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尤其是权力分配可能会带来系统性冲击,如果少数富人和特权阶层垄断人工智能技术和工具,会造成收入分化越来越大,甚至会出现“信息统治阶层”。曾翔正提出:“信息网络强化了信息技术精英的权力和地位,进一步形成技术专家统治的社会局面。但另一方面,网络又促使知识和信息在大众中更为通畅的、交互式的流动和传播,消费者或使用者参与产品和服务的设计,这就使一些‘专门知识非神秘化’[17],与此同时,某些特权将被减少。”[18]埃隆马斯克看到了这个可能性,并且创立了Neuralink项目来试图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民主化。正如Tim Urban说的:“他创办Neuralink来加快我们进入魔法纪元的速度,用他自己的说法,在魔法纪元的世界,‘每个人想要获得人工智能延展的人都能得到一个,这样就会存在数十亿个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共生体,一起为人类的未来做决定。’这样的世界,人工智能才能真正地变成民有、民治、民享。”[19]
当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将会在设计、品种、质量、成本、生产组织等各个方面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如何创造和运用各类知识,企业也需因时而变。
2.3 C2M、D2C2M等新模式的相关研究
传统互联网的B2B、B2C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科技发展,也不能充分满足用户需求。大规模个性化柔性生产的C2M模式经过戴尔、尚品宅配、海尔等公司的实践已经呈普及化的趋势,以海尔为例:“对于企业内部,投资管理平台通过重构组织架构、开放企业资源、组建“小微”项目组、实施独立核算等,实现了划小分权管理。在运营模式层面,企业决策层的定位从内部经营管理者转变为全局项目的投资人与资源支持者。原企业员工的角色定位也从上层命令的执行者转化为项目的驱动者。如此,一线员工直接面对市场终端需求,提报具有市场前景的内部创业项目,倒逼企业体系提供支持资源,主动驱动公司的产品创新与业务盈利。在这样平台化的运营模式下,企业员工不再是铆定在确定岗位上执行上司命令的螺丝钉,而是有条件、有动力进行主动提案与项目创新的‘创客’。”[20]
上述“小微创客C2M模式”是组织结构上的变革,但仍然只是传统流程的活化,并没有充分适应新时代高品质、个性化的需要。模式新时代消费者对于个性化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设计师在产业链中的失位,使得消费者只能在有限的样式或款式中挑选,进行模块化的拼装,而无法进行深度定制。针对这个问题,何亚男、王佩国、陈柯如对D2C2M模式进行了描述。“D2C2M平台的建立,需要串联C、D、M这3个端口,即设计端、顾客端和制造端,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建立三者的有效链接……针对D2C2M个性化定制,平台建设的主要技术要素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建立顾客的喜好和顾客体型等资料库,并根据品牌定位设立丰富的产品细节库、款式库、面辅料库等,通过数据库的建立开放客户端,消费者可以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等在线挑选、设计自己喜好的产品,在线下单。在D2C2M平台中,设计并非天马行空,而是在预设的大量款式库中由消费者来完成,符合新时期消费者,特别是千禧族等年轻消费者的喜好,提升了体验度和参与度。”[21]
3 新时代生产力发展特征:新短缺呼唤新供给
从以上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四项新时代生产力发展的特征:
3.1 新常态的本质是“新短缺经济”,新短缺是高端、个性化产品的短缺
中共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不平衡不充分”指的是高端产品、精神文化产品、社会服务供给的短缺。根本上是创新能力、设计能力、人文精神的短缺。
然而,当前企业所提供产品的质量、品种、性能、营销方式等满足不了需求升级的迅速变化,出现了国内相关领域产能过剩和居民大量“海外购”并存的局面,进口高端产品在国内需求也很旺盛,正如经济学家樊纲对于服装产业的观点:“韩国服装在中国就很有市场,因为走的就是中高端路线。”(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指导的首届博思发展论坛)
对于企业,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新时代的本质是“新短缺经济”,企业应该思考的是当需求不断升级,应创造和生产出怎样的产品来满足高端、精神文化需要,以及应当怎样高效率地生产这样的产品,怎样之中就包含了模式、方法、技术。
3.2 智能技术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复杂化、定制化
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定制生产成为现实,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产品研发的所谓逆向创新已经成为制造业创新的重要模式。这种生产逻辑的可行,意味着产品将更加贴合人们的需求,能提供更深、更广、更灵活的服务,即制造的服务化、复杂化、定制化和由此而产生的产业链M、D、C端的一体化。
3.3 精神文化需求进入加速增长期
从加尔布雷思提出公共品和精神产品短缺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以及精神文化生产与其他产业的大融合。而我国刚刚进入精神文化需求爆发期。精神需求包括娱乐、审美、知识学习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以美为例,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有了对美的追求。它是人类精神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创造了戏剧、文学、美术、音乐、书法、服饰、建筑,美丑之分、高下雅俗之分已经生成。当前消费者对产品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的目的已经不停留在生活必需和炫耀。正如柳冠中先生所说:“第一品:生理饥渴、饥不择食。第二品:炫耀地位、科技,追求享受。第三品:节制、适可而止、品鉴生存、可持续。当今,整个世界基本处在第二品这个阶段,而我们中国人讲的品是第三品。”[22]
精神文化产品不仅包括精神文化产品本身,还包括文化创意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比如设计产业本身和产品的设计、娱乐业本身和制造业中的娱乐化产品、对更高审美品质的服装、建筑、商品的需求。
最终,文化内涵、艺术设计品质成为核心竞争力,文化价值、美学价值成为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性和物性对立统一,文化力、技术力、设计力对生产力发挥同等重要的支撑作用。
3.4 从串联到并联,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联共同发展
随着产业融合程度的提高和诸多领域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叶文虎等人的研究表明:各产业之间、城乡之间、工业与城市之间已经形成互相依存的关系,短板效应日益显现,各领域只能形成合力、并行发展、和谐发展,由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组成的新四化成为新时代社会生产的主题。
4 新时代生产关系的转变
新时代生产力的巨大变化带来了生产关系的变化,新时代的生产关系已经不局限于人与人的范围,而是发生了深刻变革:机器与机器、人与机器的连接越来越多;机器替代人的趋势更加明显;人基于劳动形式不同而产生急剧分化,人与人之间的财富差距、修养和发展权的差距越来越大;商品对人的侵蚀与影响愈加深远;商品生产与自然资源的冲突越来越激烈。这些变化使得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来的关系已经远远超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所有权的范围,生产关系的范围应扩大到人与机器、人与人、人与商品、工业生产与城市、人与自然,而对生产关系带来的影响则从财富的分配、交换和消费扩大到财富和修养权、发展权的分配和消费。
4.1 产业链各主体关系中,以设计师为中心
正如网络段子中的大妈所说:“马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要的不仅仅是改变,而是带来幸福的改变。现在很多改变不仅没有增添我们的幸福,还增添了许多烦恼!”阿伦布洛克提醒我们:“全部二十世纪历史都在警告我们,仅仅为技术问题寻找技术性的解决办法,不论多么具有吸引力,到头来都是幻想,人的维度是不能弃置不顾的。”[23]电商平台连接了制造商与用户,同时整合了流通商,电商平台固有的缺陷使得他们不得不开始探索“新零售”。无论是怎样的模式,企业成功的根本还在于为用户提供超值的产品和服务,互联网终将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直至消失于无形,由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流通领域的竞争也将归于平静。新时代商品价值的竞争依然会围绕性价比,“性”方面除了功能,设计会占据很大的份额,而“价”主要比的是生产的效率和资源、流通成本的压缩。而现有的模式中,都缺乏了“设计”这个关键环节。人们仍然在用传统的视野范围思索未来,依然在用自己熟悉和舒适的方式进行探索,注定会毫无收获。这也是“低端锁定效应①”的一种。在新时代,哪个平台能够成功高效地整合设计环节,哪个平台就能具备未来竞争优势。
4.2 人与人的关系中,越来越相互独立,自主性、个性化成为时代主题
从物质短缺的时代迈进到基本解决温饱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新短缺时代,同时也是智能技术大发展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也在发生重大变化。
第一,由于高端产品、精神文化产品的短缺,分配将向掌握智能技术的人和拥有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人倾斜,进而更加鼓励更加个性化、创造性的产品创造;
第二,由于生产力在科技的推动下继续提高,个性化的物质产品和精神文化产品都将更加丰富,社会总体可分配资源增加使得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在Neuralink这样的项目推动下,科技将普惠到大众,而不是少数人专属特权和统治工具;
第三,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化越来越明显,由于互联网平台上的个性化创造空间越来越发达,将出现人的虚拟化和多元化,一人多角的现象将越来越普遍,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平行发展。
在网络环境自由的地区,人的创造力将会发生集中式爆发性增长。后互联网(即互联网无所不在)时代的去中心化使得人和人之间更加平等,社群在极速成长之后也会不断分裂衍生,呈现出包容普惠发展的“丰裕社会”形式。
4.3 人与机器的关系中,人将成为机器的主人
工业革命以来,人与机器的关系一直处于相恨相生的状态,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初期工人砸毁机器到人类轻松操控机器,再到现在又一次担心被智能机器替代工作,机器的发展一直在提升人类的生存状态。智能技术和工业互联网的爆发使得人类终于有机会完全摆脱为了配合机器的节奏在流水线上艰辛工作的状态。在智能时代,机器将能更加高效地从事重复性、需大量快速计算、危险性、微观环境的工作,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而人类将主要从事创造性、艺术性、文化类的工作。
4.4 人与商品,高品质、定制化商品成为主流
随着生产力的提升、人的解放带来的收入提高,高端商品普及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物质短缺时代,商品是供不应求,皇帝女儿不愁嫁。到了新短缺经济时代,人们缺的是高品质、定制化、设计精美的商品,而平淡无奇的商品与垃圾无异,这对制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互联网平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简单的电商平台已经不能满足个性化定制的需要。
之所以将人与商品的关系当成新时代生产关系的一种,其一是因为商品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经服务化,商品本身包含尚未完成的生产过程,其二是因为商品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控制人类精神世界,不仅控制了使用者、也控制了生产者。因此,如何生产“真、善、美”的商品,而不是精神鸦片或者流行垃圾,成为新时代企业的重要命题。
4.5 人与城市,产城融合
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就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城市化与产业化要有对应的匹配度,不能一快一慢,脱节分离。新时代具备了产城融合的条件,低污染甚至无污染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是根本依托。
4.6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呼唤绿色制造,资源攫取行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没有生存发展空间,因此,无论什么行业都应该做环境友好的产业,尤其是高污染企业。
5 企业对新模式的初期探索实践
从2016年“智能制造2025”开局以来,有一批企业已经进行了一些创新性的尝试,主要的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5.1 C2M(Customer to Manufacturer)模式,即消费者对生产端量身定制
2015年,必要电子商城成立,必要商城通过直接连接消费者和设计师、制造商,降低了中间成本,使消费者能够以低价格买到高品质产品。青岛红领集团从ERP、CAD、CAM等单项应用到各环节综合集成,对制造过程进行信息化改造,同时用户通过“魔幻工厂APP”下单,打造了一个C2M体系,使设计成本降低90%,生产成本仅比规模化生产高10%,生产周期缩短50%,库存几乎为0。阳光印网从生产—物流—安装提供服务,一端对接客户,一端汇集大量供应商,通过智能化系统分配,对订单实施整合和优化配置。阳光印网通过搭建供应商评级系统,前期对供应商进行打分、评级,省去了客户招投标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效率。据阳光印网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红梅透露截至2016年结束,使用阳光印网平台的用户已超过20万,已有12000家供应商厂商,2016年产生75万个订单,覆盖城市达到300个,覆盖县级城市1600个。
C2M模式使整个产业生态链变得更短了,仅提供流通服务的代理商和经销商将会变得利润微薄,行业即将进入中间环节缩短和暂时性隐退的阶段。
复星集团创始人郭广昌曾在公开演讲中透露复星集团未来十年一切围绕C2M战略,“C2M战略应该贯彻到复星集团的所有战略、所有产品里。”复星集团目前参与投资C2M模式企业有红领集团、阳光印网、构家等。
2011年开始,海尔就推出个性化电视,后来又推出冰箱的个性化设计定制。在海尔新推出的众筹平台上,用户可以通过模块定制、众创定制、专属定制三种方式参与定制,以众创设计为例,假如用户提出“希望冰箱可以为我唱歌、追剧”的需求,那么可以由网民设计师或海尔设计师完成设计,甚至启动跨界合作等多元化形式完成产品设计,来满足众筹成功的用户创意。家电定制模式的追随者并非只有海尔一家,不少知名家电厂商都曾联合电商平台进行过此类尝试。但市场反应来看消费者对其态度仍处于观望态度,参与互动的多,真正下单的却数量有限。业内人士表示,家电个性化定制虽能增强用户黏性,但目前多数家电企业所谓的“定制”,还只是停留在改变外观或具体的功能模块方面,很少能真正做到“量身定制”。
5.2 D2C(Designer to Customer)模式,即连接设计师与用户
2011年成立的D2CMall.com是国内首家让设计师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平台,“作为D2C设计师平台的后台运营商所建立的供应链系统,提供包括面料、辅料的支撑服务,设计师在点创科技的生产供应链系统中选中自己喜欢的面料后,由点创科技担保,供应商按每种面料10米的量快递给设计师,设计师接到面料后,留下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再通过快递返还给供应商,待样衣生产出来,放在网上接受消费者的预定,进而组织生产流程,最后整个流程结束再与供应商结算。因而,这一过程使得设计师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将自己的设计直接变成经济效益。而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师的收益是提取其设计产品销售额的5%~10%,设计师与D2C设计师平台间是合作关系。在这一运营模式下,一方面解决了设计师的资金问题,更可以低成本解决面料问题。因而,D2C设计师平台所打造的“快速响应、轻量供应”的整个供应链系统能够建成,产品的库存、仓储、质检、入包、包装、物流等环节都能很好地解决,使得设计师设计的服装能在7天内完成按单下料、设计生产和物流发货,能够很好地满足消费者对效率的要求。最后,依赖网络团购的聚合优势,克服了传统定制批量小的缺点,聚合群体个性化的需求,达到范围内的规模经济,从而降低单件商品的成本。”[24]
2014年成立的眨眼网与D2CMall类似,也是一个独立设计师服装集合平台,主要为女性提供物美价廉的原创设计师服装。眨眼网的商业模式主要以D2C为主。除了专业化的生产流程,用户可以直接在线和设计师交流,随时提出自己对于设计的感想。具备了社交属性的眨眼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电商平台了,更是对服装设计有兴趣的用户的聚集地。为了保证设计师服装的品质,公司有专人对生产和设计进行全程考核和把控。
2016年成立的载物网为设计师的原创3D设计提供平台支持和展示空间。设计师只需上传设计文件并设定售价,便可将后续烦琐的3D打印生产、推广、售卖及配送交给载物网。
同样成立于2016年的洛客是洛可可设计集团创始人贾伟再创业的项目,洛客是以D、C、M端整合为基础的产品设计众包平台,聚合了优质设计师与海量用户,洛客通过神吐槽、集创意、抢先测等众创形式聚合海量用户参与产品创新,在产品开发的前期让企业和产品开发者及时了解用户的使用需求、痛点和创意想法。设计师和产品开发者也作为核心创造者参与其中,让更多好点子和好想法转化为优秀的设计方案,落地为优秀的创新产品。同时,洛客承诺向企业提供免费的可行性评估以及共同面向企业和供应商的资源匹配。24小时内电话沟通,3天内匹配。
这几个公司的模式的共同点是为设计师提供用户反馈、销售、制作、供应链服务,并且让用户与设计师直接沟通、社群化运营。从发展趋势来看,通过与互联网的融合,产业上游对供应链整合程度越来越深,下游对用户的社群化运营越来越深,从行业来看从服装产业逐渐发展到其他产业,众多产业正在垂直深度整合。
5.3 C2M和D2C都是局部创新,能降成本、降库存,但都不能“补短板”
“三去一降一补”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切入点,不仅对于短期过剩产业有指导意义,更是一个产业良性运行的基本逻辑,即合理的产能、低库存、低杠杆、成本逐渐降低、加强创新能力、向高端发展。
C2M与D2C代表了产业链不同环节通过互联网的连接,这种连接能从提高收益、降低成本两方面提升产业链效率。具体来说,提高了需求发掘、产品呈现、用户反馈、交易付款、生产方面的效率,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消除了前期投资的巨大障碍。对于C2M,优势主要体现在生产制造方面,而对于D2C,优势主要表现在生产制造之外的其他方面。
从以上两种模式的弱点来看,C2M的模式并不能帮助产品设计端进行推广,D2C帮助设计师解决了成本问题和销售问题,却不能真正有效解决生产问题,这是因为将设计师的产品与供应商匹配能节省寻找成本和沟通成本,却不能解决生产制造本身的低端低效问题。我国产业的低端落后表现在品牌、设计、质量、生产方式等方面,这几个方面互相制约,短板效应非常明显,许多工厂在给国外企业代工的时候能保证质量,给国内企业做代工就不能提供高质量产品,对于相当多的高端产品更是不具备生产能力。在供给测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中,C2M重在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D2C的作用在于释放设计力,补产品设计的短板。而我们的设计能力低,根本原因是在全球产业格局中,我国充当的是加工、代工、模仿者的角色,核心技术、高端工艺依赖于海外,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最终造成利润低,没有足够多资金投入研发和设计,出现“低端锁定效应”。因此,C2M和D2C都不能解决“补短板”的问题。
5.4 只有全面创新才能实现产业升级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柳百成在接受人民网IT频道采访时表示,从根本上来分析,“三去一降一补”,特别是补短板,主要是要靠“创新驱动”。“一是企业要加大创新投入,用创新补短板;二是政府在跨行业的关键性、共性技术研发方面,要为企业创新和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2016年3月19日发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及实施路径》专题报告认为,造成短板的核心因素是全社会自主创新的动力不足。
创新包括多种类型、多个方面: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益,助推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创新带来的效用是多方面的,比如成本的降低,例如红领的柔性服装制造,是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库存,大幅度的降低成本、提升对用户需求的反应速度,这似乎是我国大多数企业一直在做,也相对取得了一些成绩的。更难的创新、更大的挑战是工艺、材料、品种上的提升,例如苹果手机、特斯拉电动车,这也是我国制造业最大的短板,恰恰是产业链上附加价值最高的一部分。
海尔之所以能够领先全球,靠的是全面创新和系统创新,即以“人单合一”管理创新带动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人单合一”的管理模式是从生产关系的层面来获得与全球竞争对手的竞争战略差异,不仅提升反应速度,更激发了员工的创新活力。在全球化背景下,海尔企业精神和工作作风已从“敬业报国、追求卓越;迅速反应、马上行动”升级为“创造资源、美誉全球;人单合一、速决速胜”。
2017年11月在青岛举行的IEC/MSB(国际电工委员会/市场战略局)AI白皮书项目由海尔主导,负责识别IEC相关领域的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给IEC在新兴技术领域提供战略指导。在这样的主导地位说明海尔在智慧家电制造领域已经全球领先,这样的综合性的系统创新、全面创新能形成持续的、整体的竞争优势。
有的企业靠某一方面的局部创新取得了一些成绩,如通过在工艺流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做到柔性制造,这样的创新也是值得鼓励的,但要想取得全球竞争时代的优势,就要依靠管理、技术、产品、设计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创新,否则依然只能做一个更好的“代工”,不足以形成高附加值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我国在服装行业的柔性制造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设计、工艺、管理等各方面的整体落后造成主流服装品牌仍由国外主导。
6 全面创新的根本途径是M2D2C
6.1 M端的技术创新是根本
全面创新很难,而且并无捷径,但需要正确的方法。从海尔、华为的经验来看,这个方法就是:第一,学习并坚定不移地采用最先进的管理模式;第二,集中力量自主研发行业关键技术。华为花费巨大的代价学习IBM的IPD管理方法,将投入销售额的近10%做研发写入《华为基本法》。海尔采用先进的“人单合一”管理方法,持续大量的研发投入使得家电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从管理方法上看,华为的IPD和海尔的“人单合一”都强调产品和技术研发的市场导向、跨部门协作、快速响应。两者的管理创新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针对市场的技术创新,进而提供更高品质并且适销对路的产品。
互联网时代早期,社群营销等新兴营销方式创造了“小米神话”等销售奇迹,人们纷纷学习各种营销创新方式,甚至将组织结构调整到以互联网运营为核心,对制造业的经典管理方式产生了怀疑和抛弃。但随着社交红利的消失,小米因为技术和制造上的短板被华为反超,雷军也意识到“性价比”中“性”作为分子的重要性,开始“补短板”,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的控制,小米又重新走上了高增长之路。因此,全面创新、“补短板”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德鲁克说:“企业的宗旨是创造顾客,现代企业只有两项基本职能:创新和营销。”这里所说的“创新和营销”,是对企业所有职能都是围绕用户需要进行创新的高度概括,其根本在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任何认为其他创新也能或长期或短期赢得企业竞争优势的观点,如果脱离了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这个前提,都是片面的、短视的。
6.2 D端,即设计端是产业链的核心
设计是制造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制造业产业链的龙头,产品设计决定了产品成本的70%,我国设计理论与方法落后,设计工具软件大部分依赖国外,制约了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提高创新设计能力要大力推广应用先进设计技术;在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在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开展创新设计示范,全面推广应用以绿色、智能、协同为特征的先进设计技术;攻克信息化设计、过程集成设计、复杂过程和系统设计等共性技术,开发适合我国制造业应用的设计工具软件;鼓励企业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向产业链的上游——研发设计拓展,实现由代加工向代设计和出口自创品牌产品转变。
在消费品领域,设计作为一种重要价值,作用越来越重要。“美学经济”这个术语最初是由德国人吉尔诺特伯梅提出的,他告诉我们,美不仅影响消费者的日常体验,也影响商业运作。审美是第三价值,用以补充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欧洲有这样一种说法:现在正在增加的劳动力多是审美劳动力,他们通过专业的创作者给消费者创造美学价值。2003年,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Roberto Verganti提出设计驱动创新的概念,即“产品传递的信息及设计语言的新颖程度超过了产品功能和技术的新颖程度的创新”,尤其是在当前个性化消费趋势越来越明显,伴随着制造业服务化,设计需要深度介入到每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中。
“Facebook就是最好的例子,它在品牌建设时刻意回避了美学,单调的品牌标志凸显着技术的最终胜利。随着互联网技术被普遍视为发展的最前沿,如果你认为脆弱的事物外表终究会被理性的用户测试所取代,这种想法是会被原谅的。但事实上,这只是工程师的幻想而已。所以,当Tumblr、Pinterest等在线视觉类社交媒体网站再一次把美学提上最重要的日程(是的,再一次),毫无疑问,看到视觉成为数字经济中如此重要的力量……”[25]
总之,没有任何一种模式可以忽略设计这个关键环节。
6.3 M2D2C是新型工业化的底层逻辑
从全球产业竞争的角度来看,产业链整合势在必行。从企业间的竞争发展到平台、生态之间的竞争,从本土竞争扩大到全球竞争,如果本国制度环境、社会信用资本、交易成本、流通环境处于劣势,则本土企业将无法在全球竞争中胜出,而我国正好符合这种描述。因此,中国企业必须进行产业链整合,方能规避上述弱点,并且能产生巨大的正向效应,正如京东自建物流、甚至正在自建生产基地、格力自建销售渠道掌控市场,都非常具有战略眼光。不仅国内商业环境恶劣(市场规模因素除外)的中国如此,早在近三十年前,英国马莎集团就通过采用纵向一体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6]香港利丰集团作为供应链管理的全球领先者,也建立了一套包括外联网、内联网的协同规划系统,用来协调从供货商、生产商、物流到客户的资金、产品、信息。据此,利丰集团在二十年前就提出了“虚拟生产”的概念,以顾客为中心,推动快速响应,去除中介,建立一个紧密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供应链生态系统。[27]同理,“亚马逊物流+”、“菜鸟物流”也是在做纵向一体化整合,无缝连接M端和C端,这也是复星集团全力转向C2M的本意。
但C2M式的产业链整合是静态思维,忽视了随着由于技术发展和收入增长带来的需求质变,即对设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工业品设计决定了70%的成本,而消费品的设计作为一项专门性的知识,正在成为用户价值中的决定性因素。这就使得设计师的价值凸显出来,成为产业链中独立的市场主体。
关于D2C2M模式的研究将设计端整合进产业链,是“跳出盒子”的创新思维,方向是正确的,但D2C2M模式有逻辑缺陷,首先,D2C2M强调消费者和制造端被动接受设计师的方案,忽视了M端的材料、工艺的创新能力对设计师的支撑作用,也忽视了个性化的生产能力对满足个性化消费的决定性作用。如果没有M端的个性化生产能力作为支撑,D端的设计只是从制造商中脱离出来,并不能实现定制化设计服务,也很难实现价值,无法独立生存。第二,正如前文论述,C端消费者与M端的直接接触中,只能实现模块化拼装,无法实现“一人一版”的个性化定制。
M2D2C则理顺了产业链中各环节的逻辑关系,即通过M端智能制造提升生产力,并且通过互联网使商品生产流转中的各类主体之间更加紧密的连接,改变生产关系的结构,进而使生产关系发生系统升级。升级之后,设计师作为价值创造的主体在生产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个性化、文化创意元素成为产品的主要核心价值,通过作为基础设施的互联网平台实现交易,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M2D2C符合生产、设计、需求之间的天然关系。
首先,制造技术的发展使得低成本、定制化生产成为可能,但生产的需求来自符合消费者个性化消费的产品设计。
第二,设计在用户价值中具有重要地位,前文已有论述。
第三,人类需求是具有观念性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的需要和享受是由社会产生的,因此,我们对于需要和享受是以社会的尺度去衡量的。”[28]这种观念性的消费造成了一种消费无限性的特征,而这种消费核心价值就是个性化的精神诉求。因此,我们可以说:M2D2C是通过M端的供给能力来实现D端设计的产品核心价值,以满足C端不断升级的观念性个性化需求。
6.4 M2D2C模式的效果:解决新时代主要社会矛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M2D2C使产业链发生了系统性、整体性提升,从生产端的低成本定制生产能力,到互联网平台对用户精准的需求发掘,尤其是互联网平台与生产系统的智能联动,产生了一系列颠覆性效果,为解决新时代主要社会矛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
效果一:让利给消费者,高端定制大众化。新时代的新型工业化生产大幅降低定制化生产的成本,同时大幅度提升定制过程的用户体验,使消费者以较低的价格获得满意的私人定制服务。
效果二:大幅提升设计师的地位和收入。通过连接与整合供应链,使得整个产业链提升效率的同时大幅提升设计驱动力,大幅增加设计师的收入,还设计师以应有的地位与收入水平。
效果三:精神文化产品的极大丰富。通过释放设计的力量,同时实现高端产品的普及,将带来精神文化产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极大增加的效果。
效果四:产品服务化。产品服务化是新型工业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在定制过程中和产品交付之后,个性化服务一直不间断进行。
效果五:人性化管理真正得到实施。新型工业化中的带来的各种效应已经不是工业4.0的概念能够涵盖。其中,对人的提升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矩阵式、云生产、脑力劳动越来越多,每个人是一个云端主体,新时代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者的收入和尊严,给了他们更多的闲暇时间修养权和发展权,进而又带来更多的消费。以人为本的管理将终于不停留在口号中,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正如德鲁克所言:“严格说来,企业机构(或其他任何机构)仅有一种真正的资源:人。”
效果六:极大降低外部负效应。任何一个企业都是社会企业,在新四化时代,M2D2C通过环保、人性化的生产方式,实现人与环境、工业与城市、现代与传统的和谐包容发展。
7 M2D2C的商业模式探索
阿里巴巴于2017年10月开始启动C2D2M设计师平台产品规划,开始转型探索,荣定制(rongdz.com)也在进行C2D2M的探索,二者都是针对服装领域的模式探索。C2D2M的表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现有的传统互联网企业缺乏对供给的决定意义以及技术和产品创新价值的认知、更缺乏整合能力。正如包政教授所说:“它们没有能力把产业主力军引上供求一体化的道路。原因在于,它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而不是传统产业价值链上的原住民。尽管它们知道,要用DT和工业4.0去整合“传统大叔”。但它们不知道路径,不知道其中的细节和成败关键。它们只知道IT连接,只知道把供求之间的简单关系,装到IT软件里面去连接供求者之间的关系。但是,不能有效地构建供求一体化关系,就不能构建有用的数据库结构。不能反映实体经济运营状态的数据是没用的,只是一堆放在数据仓库中的垃圾。而且数据量越大,其可用性越差……海尔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认识到了这个方向和趋势。阿里的存在只是表达了未来的一种方向和趋势。但他并不能拯救‘传统大叔’的命运。或者说,一种简单的电子商务平台,不足以引导规模化的‘传统大叔’,走上供求一体化的道路……阿里的成功只是开启了互联网时代的大门,它能不能持续获得成功,他们没有能力整合‘传统大叔’,也不愿意被‘传统大叔’整合。在这样尴尬的状态下,阿里很容易退化为电子化的农贸市场,无法成为产业主力军的供求一体化的交互平台。”
北京滴可科技有限公司的服装私人定制M2D2C模式代表了当前企业界最领先的探索,智能制造+芰荷M2D2C平台整合服装定制产业链,不仅使设计师和用户拥有互联网交易平台,而且通过自有+深度整合工厂使高级私人定制设计师从面料寻找、谈判、制作的烦琐工作中解脱出来,使设计师们趋之若鹜。滴可科技的优势来自颠覆性的模式创新,更来自M端的深度技术创新,在矩阵式生产、自动打版系统等领域的上百项独创技术使滴可科技有能力为设计师提供高品质、低成本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支撑芰荷平台成为设计师这个“产业主力军”的供求一体化的交互平台,这是整个M2D2C模式运作起来的根本,也正是阿里等早期互联网企业做不到的。
8 结语
新时代到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革,新短缺经济背景下社会发展主要动力转变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精神文化需求加速增长,生产关系从人与人拓展到人与机器、人与商品等六大关系,传统模式开始过时,新模式探索方兴未艾,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针对新时代以个性化精神文化需求为驱动、通过模式变革解放设计力的理论,本文提出了M2D2C的新时代企业应对方略。M2D2C作为系统创新,在企业的技术、模式、产品、服务、管理和社会责任领域都将带来根本性提升,使企业成为适应新时代的“新物种”,成为产业升级新动能之源。
【注释】
①“锁定效应”概念是Arthur(1989)在研究后进国家的技术创新时正式提出的,其反映了这样一种现象:由于存在报酬递增和自我增强等机制,一国现有的技术条件容易导致技术水平停滞不前,从而不利于后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升级。Grabher(1993)通过对德国鲁尔(Ruhr)工业区的研究发现,工业区的初始力量——产业环境、高度发展和专业化分工的基础设施、紧密的企业间联系以及区域制度的强力政治支持等都会给创新带来严重障碍,从而形成锁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