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题开篇解“敕勒” 诵读成画习语言
——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

2018-11-06□朱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8年28期
关键词:叠词古诗草原

□朱 佳

【教材分析】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发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交代敕勒川位于阴山脚下,接着把天空比作“穹庐”,盖住草原的四面八方,最后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全诗风格明朗豪爽,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教学目标】

1.认识“似、庐、笼”等6个字,会写“阴、似”等5个字,理解“穹庐、笼盖、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熟读成诵,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成画,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感悟叠词的妙用。

【教学重难点】

熟读成诵,想象成画,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感悟叠词的妙用。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解“敕勒”

1.导入: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叫——《敕勒歌》,一起读课题。

2.师:古时候有很多朝代,“北朝”是什么时候的?(“北朝”是1500多年前在中国北方由很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

3.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关注“北朝民歌”。北朝民歌,即北朝的老百姓传唱的歌)

4.师:“敕勒”具体指谁?(关注“敕勒”。敕勒族是北朝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现在的内蒙古大草原这个地方。敕勒人唱的歌就叫敕勒歌,敕勒人生活的地方就叫敕勒川)

5.师:我们知道“川”表示河流,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遥看瀑布挂前川”,但在这首诗中“川”表示大草原。“敕勒川”在哪儿?就在阴山下。看老师写这个“阴”字,注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6.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题目往往是一首诗的“眼睛”。学古诗从题眼入手,可以窥得一首诗的大概。本环节的教学从“敕勒”入手,引导学生了解朝代,进而知道敕勒人唱的歌就叫敕勒歌,敕勒人生活的地方就叫敕勒川,原本遥远的北朝和敕勒族变得亲切了,学生萌发想去听一听他们的歌的愿望,这为下一步熟读成诵、想象成画打下基础。)

二、诵读成画习语言

1.师:想自己读诗吗?请同桌两人合作读诗,可以你读一遍,我读一遍,也可以你读一句,我读一句。学着做到三个“会”:会表扬、会帮助、会道谢。开始吧!

2.学生自主、合作读诗,教师指导读出节奏。

3.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关注“天”。

(1)师:这是怎样的天?

(2)教学“似”。正音,了解多音字。

(3)师:“穹庐”是什么东西?从“庐”中去破解,“广”和建筑物有关,指房子。草原上的房子是怎样的?见过蒙古包吧,圆顶的帐篷,这就是“穹庐”。天空就像蒙古包一样把大草原包住了。

(4)识记“笼盖”二字。读好“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诗。

(5)师:诗里还有写“天”的地方吗?

5.师:你的眼前还看到了什么?(关注“草原”)

(1)师:之前我们知道,在这首诗中“川”表示草原,那么还有哪些字也在讲大草原?(指导书写“野”)

(2)师: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大草原?用诗中的词就叫——野茫茫。怎么记住这个“茫”字?

提示:站在大草原上,往前看——野茫茫,往后看——野茫茫,往左看——野茫茫,往右看——野茫茫,前后左右都是茫茫的大草原,无边无际啊!再读——野茫茫。

6.师:像“苍苍、茫茫”这样由两个一样的字组成的词语,在古诗中还有很多。

当诗人看到荷叶特别茂盛、特别绿的时候,会吟诵——(课件出示荷叶图,配乐,出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当白居易在草原上送别他的朋友,看到一大片草原上的小草茂盛生长时,会感慨——(课件出示草原图,配乐,出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而当敕勒人看到蓝蓝的天空,奔驰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的牛羊时,会歌唱——(课件出示蓝天草原图,配乐,出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多么美丽的草原风光啊!此时,在草原上,你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用上“苍苍、茫茫”这样形式的词语来说一说。

7.师:是啊!蓝蓝的天空下,风一吹,草儿弯了腰,牛羊就出现了。“见”在这里读“现”,你是怎么知道的?对,学古诗我们要会看“注释”。

8.小结:蓝蓝的天空笼罩着茫茫的草原,风一吹,草一低,牛儿羊儿就出现了。这一动一静,让画面显得更生动了。读好这句诗。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古诗教学亦该重视识字。本课识字教学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将“庐、笼、盖、苍”等字的学习变得无痕,识记“庐、苍”两字时,更是借助图示,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形象感知,还将字理渗透其中,让学生不仅记住了生字,还明白其所以然。此外,叠词的运用让古诗在形式上增添了语言的音韵美,在内容上丰富了语言的内涵。抓住叠词这一语言特点展开教学,运用诵读、品味、联想、仿说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悟叠词的独特魅力,既符合儿童语言的发展特点,也让语文教学从“语义”走向“语用”。教师先引入《江南》《草》中的诗句,让学生感受景物姿态之柔美、生命之顽强,再顺势带入“天苍苍,野茫茫”,使其进一步感受天空之苍阔、原野之无垠,体会叠词在语言运用上的妙处。最后学生通过想象草原的画面,学会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整个过程层层设计,环环相扣,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欣赏能力,进而促进语感的培养,习得语言。)

三、巧设情境练表达

1.师:想不想去这美丽的大草原看一看?那你该怎么说服爸爸妈妈带你去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诗意说出来)

2.师:说得真好,能干的小朋友还可以把诗背给爸爸妈妈听呢!谁愿意来试试?(出示右图)

3.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古诗里少了好多字,你们都能一字不落地背下来,真棒!我们再配上音乐唱一唱吧!

4.写字。

师:你们发现了吗?老师出示的古诗里少的字都是什么字啊?对啊!都是我们今天要写的生字。“阴”和“野”我们已经写过了。看看这5个字,有几种结构?(引导学生关注左右、上下的间架结构。教师指导写。学生先书空,再描一个、写一个,若觉得自己能写好了,就填到古诗里去)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说服爸妈带自己去大草原看一看,这样的设计不仅训练了说话,关注了表达,也是对学生诗意的理解进行一次考察,可谓一举两得。此外,古诗作为一种将汉语特点发挥到极致的文学形式,尤其适合诵读。教学中,教师借助提示,引导学生从读到背,再到唱,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提示的设计也可谓精心,缺少的都是本课要写的生字。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写字,有利于他们把握字形和字义,提高写字效率。)

猜你喜欢

叠词古诗草原
妙用叠词我来说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细读文本,品叠词之美
用叠词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