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

2018-11-06

党员干部之友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刺球伊甸园六便士

孙大勇/图/

比起春天的明亮四处盈溢,秋天或许更契合人到中年的心境。

千佛山上仍是满眼的绿,清晨有露水缀在蛛网上,阳光下闪闪烁烁,没有鸟鸣,没有一片树叶落下来,每一株植物都显出心满意足的样子。

一只松鼠旁轻快地跑过草地,噌噌上树,并不看人。几只流浪猫却依然以充满怀疑的眼神打量周围世界。

朋友坚持去更远的山里看看他发现的好风景。我好奇那是怎样的新大陆,结果不过是一处盘山公路的弯道处,面对空旷的山谷,层叠的绿树和秋收的梯田,大声说:看,多美。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现代人果然是和自然远了,才更加体会陶渊明那样的感触,平日里忙碌,为现实烦忧,这自然是另一种樊笼。脱身出来,走到这自然里,便有了欣欣然的感觉。

寻一处依山的农家乐坐下,伸手处一棵累累果实的栗子树,那绿色的刺球有的已咧开嘴,看到里面胖胖的栗子,等它熟透了,就会从刺球里“咚”地掉下来。蓝天一望无际,只有远山边才有白云膨起。

大自然是最伟大的画家。人们从自然中获得启发,感受着自然之美,或者,也可以说,人们将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投射或寄托于自然之物,人类喜欢太阳和月亮,也喜欢虚无缥缈的东西,天上变幻的云,水面粼粼的波纹。

分享近期所读的书目,我青睐植物笔记,他看了小王子,而他为黄河作传,搜寻着相关史书,大家口味虽有偏差,却不妨碍各自寻找自己的阳光、星星和月亮。

说到文体和形式,都认为年轻时比较讲究,类似潮流时尚,总想追求耳目一新的功效,只是时间是皮,时髦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算“外貌协会”的将形式看得天大,但在写作中,写着写着不免炫技起来,语言装饰太多,对内容也是有损害的。

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多像木心的《从前慢》里的那种韵味: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从前慢,现在也可以慢的。

在一个水库边,看天上的云一大一小两个团状,倒映在水面上也是明一处暗一处。有轻风吹来,水面布满了涟漪,一圈一圈推到岸上。

两位朋友都喜欢钓鱼,四处的水库都钓遍了,只是有时一条鱼也钓不上,水边枯坐一天,依然乐此不疲。

在山中游荡一日,对于平日的按部就班而言,已是出格。

感叹现代人能有几个如梭罗一般,选一个落叶纷飞的秋日,仅带着一柄斧头和25美元21美分,住进杳无人迹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且一住就是三年。

27岁的他,或许在某个喧闹的时刻突然听到了自己内心的低语,就像叶芝在伦敦的街头忽然热泪盈眶:“我就要动身走了,去茵纳斯弗利岛;我就要动身走了,因为我听到,那水声日日夜夜轻拍着湖滨;不管我站在车行道,还是人行道,我都在心灵深处听见这声音。”

这样的向往,也许也曾多次在你我的内心翻涌,只是,我们总是匆忙,似乎总是要赶到哪里去,甚至连玩也是急急忙忙地跑完地图上标出的所有风景点,多拍几张可以在朋友圈显摆的照片。很少慢下来,停下来,听听风,看看云,认一认草木,注视一个虫子的爬动。

恩特里克兰德,毛姆笔下的那个“怪人”,当全世界都在追逐六便士,他却一抬头看见了月亮,在生命的后半程找到自己种满玫瑰的伊甸园。

今天的我们,能时不时放下手中的六便士,抬头看一看月亮,就已经是伊甸园了吧。

梭罗在瓦尔登湖度过的第一个夏天,没有读书,他种豆子,有时甚至连这也不做。坐在阳光下的门前,坐在树木中间,从日出坐到正午,甚至黄昏,在宁静中凝思,他认为这样做不是从他的生命减去了时间,而是比通常的时间增添了许多、超出了许多。

伊甸园变成菜园子未免可惜。这世上有多少人还在寻找自己的瓦尔登湖,慢下来,说不定能找到。

猜你喜欢

刺球伊甸园六便士
刺球怪物来啦
这座偏远小城,能成为年轻人的伊甸园吗
伊甸园
舟桨六便士,彼岸白月光
扎人的刺球
小刺球
本期推荐书《月亮和六便士》
原创音乐剧《月亮和六便士》
小刺球
月亮与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