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道地药材黄芪生态种植模式调查整理△

2018-11-06张春红徐建平王杰张国俊李旻辉郭兰萍

中国现代中药 2018年10期
关键词:牲畜黄芪药材

张春红,徐建平,王杰,张国俊,李旻辉,2*,郭兰萍

(1.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包头 014060;2.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呼和浩特 010110;3.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北京 100700)

黄芪为我国大宗常用药材,《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且作为新增药食同源药材品种,国内外市场开发潜力巨大,年需求量在1000万t以上[1]。2015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的黄芪来源于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因其野生资源自然繁殖速度远低于日益增长的资源需求,无序采挖导致黄芪野生资源锐减,野生黄芪已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目前我国市售黄芪药材全部为栽培品,主产地为内蒙古、山西、甘肃等地,与黄芪本草考证清代以后道地产区(内蒙古、甘肃、山西、陕西、河北、吉林等地)[2]基本吻合。

当前在我国水土资源日益紧缺、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危机频发、栽培药材品质备受质疑的背景下,发展药材生态种植符合我国宏观产业政策,是我国实施环保政策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药材走入国际市场和打破贸易壁垒的需要。内蒙古地区黄芪生态种植有着深厚的基础和发展前景[3],2016年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承担国家 “名贵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建设项目”中子课题 “内蒙古特色道地药材黄芪生态种植模式收集整理”,经过2年的调查研究,课题组发现内蒙古地区黄芪生态种植主要集中在固阳县及其周边,其主要模式为 “黄芪——马铃薯等农作物——畜牧业”生态种植模式,本文从该生态模式的种植区域概况、收集整理方法、技术关键点、评价及前景分析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内蒙古地区乃至全国中药材生态种植给予参考和借鉴。

1 内蒙古地区黄芪生态种植区概况

1.1 种植区人文、地理及生态环境

目前内蒙古地区黄芪栽培主要集中在赤峰、包头、呼和浩特等地,其中 “黄芪——马铃薯等农作物——畜牧业”生态模式主要集中在固阳县及其周边地区。固阳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东与武川县交界,南和土默特右旗及包头市郊区毗连,西同乌拉特前旗和乌拉特中旗接壤,北与达茂旗相连(图1)。黄芪种植主要集中在固阳县、武川县、乌拉特前旗和土默特右旗,达茂旗也有少量栽培。固阳县及其周边地区,人口密度小,是以蒙古民族为政治、文化主体的多民族融合杂居地区。畜牧业发达,年均存栏量大畜3万头,小畜440万只;主要农作物为玉米、马铃薯、小麦、油葵、油菜籽、胡麻等;药材种植主要有黄芪、甘草、柴胡、板蓝根等。农牧结合、以农促牧、以牧养农,大力发展中药材、马铃薯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是该地区调整产业结构的新举措,也为黄芪等药材生态种植提供了保障[3]。

图1 内蒙古固阳县及其周边地区

固阳县及其周边地处于阴山北麓,平均海拨高度1300~1800 m,土壤类型为沙质壤土。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4℃,平均降水量为240~350 mm,日照时数3100~3150 h,日照率为71%,符合黄芪习性 “冷凉、少雨、阳光充足、怕涝”等要求。

1.2 固阳县及其周边黄芪种植历史及现状

据调查,固阳县及其周边黄芪药材野生资源丰富,采集历史有1000多年,种植历史可追溯到解放前,有文字记载黄芪种植始于1960年,在固阳县白灵淖乡城圐圙村采用直播法种植黄芪,其后种植规模逐渐增加,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固阳县及其周边黄芪种植年均可达3万亩(1亩≈666.7 m2),最高年份可达7万亩,所产药材品质在黄芪行业享有盛名,被称为 “正北芪”,具有条直、粉足、皮白、芯黄的特点。1981年在固阳县下湿壕乡建立了内蒙古西部地区第一个大型正北芪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5000亩(《包头医药志》记载)。然而,黄芪的连年种植,导致重茬现象严重,病虫害猖獗,高发时甚至绝收,使得黄芪的产量和质量急剧下降,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威胁了该地区的黄芪种植产业。经过科研工作者和当地药农几十年的科学研究、实践摸索及经验总结,发现黄芪忌连作,适合与当地马铃薯等作物进行轮作,并与当地主要支柱产业——畜牧业相结合,最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种植模式。

近年来在自治区和旗县政府的大力扶植下,固阳县及其周边黄芪种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3年固阳正北芪协会在固阳县金山镇万亩滩开展黄芪药源GAP示范基地建设;2012—2013年固阳道地农产品合作社承担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项目 “蒙古黄芪无公害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示范”,已通过科技部验收;2016年固阳县首家黄芪深加工企业——内蒙古蒙芪药业有限公司通过国家药监局GMP认证;2017年 “固阳黄芪”地理标志登记通过国家农业部认证;2017年固阳县政府批准在下湿壕镇建立中药材交易市场,占地面积4.5万m2,主要包括商铺、办公区、仓库、加工车间、晾晒场、展销中心等。据初步统计,目前固阳县及其周边黄芪种植约10万亩,其中苗田约1.5~2万亩,基源植物均为蒙古黄芪,主要采取育苗移栽、大田平栽的种植方式,育苗1年,移栽1年的商品田最为普遍。

2 固阳县及其周边黄芪生态种植模式的收集整理

2.1 调查、整理方法

课题组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利用2016—2017年2年时间对固阳县及其周边黄芪种植产业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针对该地区黄芪种植历史、种植面积、种植技术、流通销售、黄芪地上部分处理方式、当地牲畜喂养、牲畜粪便处理等方面,其中以种植方法(选地、整地、育苗、移栽、田间管理、采收加工)为主体,针对性的设计了调查表;调查方法以实地走访调查为主,电话调查、文献调查为辅;调查地点以固阳县为主体,兼顾其周边地区,如武川县、乌拉特前旗、土默特右旗和达茂旗等黄芪主要产区,实际调查范围涉及黄芪种植较为集中的5个旗县10个乡镇23个村(嘎查);调查群体主要以有种植经验的种植户为主体,兼顾大中型种植企业、流通企业和销售化肥、除草剂、杀虫剂等农资业主。

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当地技术人员、种养殖大户和中药材种植专家进行沟通讨论,探讨固阳县及其周边黄芪种植——畜牧业养殖,黄芪种植——其他农作物种植之间的关系,整理、提炼出内蒙古地区黄芪种植生态模式及其技术关键点,并分析其特点及原理。

2.2 黄芪生态种植模式的提炼

通过对89个调查对象进行走访或现场调查,对所得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课题组认为固阳县及其周边气候适宜、黄芪种植历史悠久,小面积精耕细作、黄芪与其他农作物轮作、牲畜粪便腐熟后的农家肥应用广泛、黄芪地上部分和其他农作物秸秆等用于畜牧业冬季饲料补充牧草不足等是其地域特色,从理念、种植方式到产业结构都符合生态种植所推崇的目标。黄芪地上部分用于牲畜冬季饲料,畜牧业产生的牲畜粪便腐熟后作为黄芪种植有机肥料,黄芪——畜牧业间能量循环属于生态循环模式中的农牧循环模式;黄芪——马铃薯等作物间轮作属于生态立体模式中的药-粮轮作模式。黄芪种植、马铃薯等农作物种植和牛羊畜牧业养殖间相辅相成,是一套非常值得推广的生态模式,即 “黄芪——马铃薯等农作物——畜牧业生态模式”(图2)。

图2 内蒙古地区黄芪生态种植模式图

2.3 技术关键点

2.3.1 与马铃薯等农作物轮作 黄芪忌连作,重茬后黄芪产量降低30%以上,具体表现为植株长势变弱或成片死亡,根部分枝多,地老虎、根腐病等病虫害严重,黄芪药材表面起黑斑,品相差。因此,当年种植过黄芪的土地至少5年以上不能再种植黄芪。固阳县及其周边黄芪种植主要采用大田轮作的方式,根据当地的种植结构前茬可选择玉米、小麦、莜麦、葵花等,最适前茬作物为小麦、莜麦等禾本科植物,不宜种植豆科植物和马铃薯;后茬作物可选择马铃薯、玉米、向日葵等,最适后茬作物为马铃薯,不宜种植豆科作物。

2.3.2 畜牧业产生的牲畜粪便腐熟后作为有机肥料施用 固阳县及其周边畜牧业发达,牲畜粪便腐熟后的农家肥充足,农作物施用农家肥历史悠久,且农牧民普遍认为农家肥的效果优于化肥,主要表现为土质松软、肥效长、所产黄芪药材品质好、卖相佳、产量高。施用方法:一般作为底肥施用,翻地整地时施入,施用量每亩2000~3000 kg。农家肥腐熟方法:通常采用堆肥技术,将农闲时起出的牛羊粪便(通常含有10%~30% 麦秆或枯草),适当浇水后,堆置3~4个月使腐熟完全,即为优质的有机肥料。

2.3.3 人工除草 固阳县及其周边黄芪种植基本上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根据气候及不同种植田块具体情况,每年人工除草2~4次。除草原则:不影响黄芪生长为宜。种植户普遍认为施用除草剂严重影响黄芪长势和产量,且除草剂用量不易控制。施用量少,除草效果基本为零;施用量增加到除草效果良好时,黄芪秧苗会出现长势减慢、大面积变黄或枯萎死亡现象,产量可减少30%~50%。

2.3.4 低毒杀虫剂施用 固阳县及其周边黄芪的主要病虫害为蚜虫、地老虎和根腐病,其中以蚜虫为主。每年6~7月份雨后易发生,种植户普遍认为蚜虫的发生主要与气候有关,而与化肥和杀虫剂的施用相关性不大,因此必须加以控制,否则严重影响黄芪产量甚至绝收。杀虫剂的种类以啶虫脒、苦参碱乳剂、天然除虫菊素、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吡虫脒乳油、联苯菊酯乳油等低毒种类为主。施用方法:按说明书施用量或增加1/3,在病虫害发病前或初期为佳,喷施2~3次,每次间隔1周左右,如果一个生长期内蚜虫等发生次数增加,最好使用不同药剂交叉控制,以免产生抗药性。

2.3.5 黄芪地上部分作为畜牧业越冬饲料 固阳县及其周边黄芪种植地上部分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牲畜饲料、燃料或直接丢弃,少量秋季枯萎前摘取的叶子作为黄芪茶饮用,其中作为牲畜越冬饲料是目前最主要的一种处理方式(图3)。具体操作方法:①药材商品田秋季采挖前,面积大的田块可利用农作物秸秆打捆机机械打捆,干燥后备用;小面积田块可采用人工收割方法,干燥后备用;采种田,7月下旬至8月上旬种子大部分成熟时,割取地上部分,晾干,机械或人工去除种皮,除种子外的残余部分均可作为牲畜越冬饲料。②秋季药材采挖前,田块直接放牧。

图3 黄芪地上部分用于牲畜冬季饲料

3 黄芪生态种植模式的评价

固阳县及其周边黄芪种植模式属于作物间养分互补、农牧互养循环生态系统,亦属于立体模式中的轮作立体生态种植模式,即可高产丰收,又可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对该模式的评价及其中蕴含的生态原理,本文通过三者之间相互的影响来简要说明。

3.1 黄芪种植对畜牧业的影响

3.1.1 提供优质冬季饲料 据实地调查,每只羊需要储备过冬草料约300 kg,每头牛需要储备过冬草料约4.5吨。固阳县及其周边近年来黄芪种植面积年均约10万亩,其中育苗田1.5~2万亩,大田移栽田7~8万亩,留种田0.8~1万亩,大田移栽和育苗田地上部分亩产约200~300 kg,留种田地上部分及果皮每亩地约产400~500 kg,每年固阳县及其周边黄芪地上部分年均总产量约为2.5~3.5万吨,如果全部加以利用可满足8~11万头羊或0.5~0.8万头牛的越冬饲料。

3.1.2 提高牛羊牲畜的体抗力和品质 据实地调查和文献调研,黄芪茎叶与地下部分所含化学成分相似,除了大量优质蛋白外,还含有皂苷、黄酮、多糖等多种有益成分和微量元素,在动物饲养和疾病防治领域,有抗炎、抗病毒、抗菌、提高免疫力、提高毛皮动物的皮毛质量,增强动物的体重及存活率的功效[4]。作为牛羊等牲畜的冬季饲料,既增加了牲畜的育肥速度、产奶量,又可以提高牲畜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使牲畜营养均衡,增加牲畜品质[5-6]。

3.2 畜牧业对黄芪种植和其他农作物种植的影响

对农家肥等有机肥的处理和施用是生态农业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固阳县及其周边地区,牛羊等牲畜粪便采用堆肥技术腐熟后可作为黄芪(马铃薯等农作物)种植的有机肥料。“万物土中生”,土壤是一个多介质、多组分构成的复杂自然体,是生命循环体系的关键,是持久性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近年来,由于大量化肥、农药及其它含有重金属的化学物质的施用,土壤生物系统受到严重的干扰和损害,导致土壤微生物等生物群落破坏、数量锐减和多样性下降。这些影响直接导致土壤质量退化、肥料利用率低和土传病虫害的加剧,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下降。腐熟充分的农家肥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有机质,促进团粒结构形成,增强土壤抗逆能力),增加土壤肥力,而且能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和能源,迅速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生物量、群落多样性和酶活性,充分发挥其维持和净化土壤环境的作用,保证土壤质量从而提高药材等产品产量、改善产品品质、保护生态环境[7-8]。

据实地调查,一只羊一年产粪便750~1000 kg,固阳县及其周边每年羊的存栏量约为440万头,年均产粪量约为330~440万t,考虑到春、夏、秋3季牲畜每天有2/3时间在外吃草,冬季1/3时间在外吃草,羊圈里的粪便保有率年均约为110~150万t。牛羊粪腐熟时通常添加10%~30%麦秆或枯草,因此固阳县及其周边羊粪年均可产120~200万t优质有机肥,可为15~30万亩马铃薯等农作物或30~50万亩黄芪施肥。

3.3 黄芪种植和其他农作物种植间的相互影响

轮作是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种类作物,是种植业生态模式中的一种耕作方式,能促进植物对土壤中不同养分的高效利用,又可平衡微生物群落结构,减轻病虫害[9-11]。本次实地调查发现,在固阳县及其周边地区黄芪和当地其他作物间的轮作现象非常普遍,即可以克服制约黄芪种植产业的连作障碍,提高黄芪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农药的使用;又可以将黄芪种植产生的化感物质变废为宝,提高其他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多数种植户反映良好,种植户直观评价为:①同一块田地,黄芪和农作物轮作5年以上才可以再重复种植黄芪;②与玉米、小麦等作物轮作后的黄芪比连作黄芪增产30%~50%,且根粗条顺、长,外表光滑,颜色均匀,无黑斑;②种植过黄芪的土地种植除豆科外其他作物均长势良好,其中以马铃薯效果最佳,可增产50%以上,且个大、外表光滑、口感佳。③与连作相比,轮作后的黄芪,病虫害相对较轻,但前茬作物不宜选择马铃薯或者杀草剂施用过多的禾本科作物。

4 前景分析

“黄芪——马铃薯等农作物——畜牧业”生态种植模式在内蒙古地区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原因有三:①生态种植模式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药材生态种植,是保证中药材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的需要,与我国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相契合,势必有较好的发展前景。②条件适宜,基础雄厚。内蒙古是以游牧民族蒙古族为政治、经济及文化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蒙古族对畜牧业有着不可割舍的民族情怀,农牧并重、农牧结合、农牧互养在内蒙古有着坚实的基础和条件。内蒙古阴山地区是黄芪的道地产区之一,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土壤质地独特,天然无污染,特别适合黄芪生长,是我国优质黄芪—— “正北黄芪”的中心产区,该生态模式在阴山地区已有几十年的应用历史。③政策扶持。为进一步推动黄芪产业发展,内蒙古地区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例如固阳县对建设3000 t以上的气调库和晾晒台,补贴100万元;种植蒙古黄芪并施用有机肥的商品田、育苗田、繁种田的每亩补贴400元(贫困户每亩补贴500元);商品田企业按订单保护价每公斤8元收购,政府补贴企业每亩300元。此外,固阳县及其周边已形成下湿壕镇、银号镇、正北芪公司等3个季节性黄芪交易市场,年交易量2~3万t,产品远销河北、广西、安徽等地,交易量占国内黄芪市场的15%左右。2017年,固阳县政府批准在下湿壕镇建立中药材交易市场,这将有利于该生态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推广,带动镇域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

固阳县及其周边黄芪生态种植模式来源于实践,是一套符合实际生产、值得推广的种植模式,但还面临着诸多问题:①该模式目前主要是种植企业、农户自发行为,自治区、各旗县虽然出台了推动黄芪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但缺乏针对黄芪生态种植的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②该模式科技投入薄弱,黄芪与农作物轮作顺序、年限、消除连作障碍机理,黄芪与畜牧业能量循环最佳方式、比例等环节还需进一步推敲、改进和探究;③由于认识不足和宣传不够,生态种植黄芪药材与其他药材等同销售,市场竞争力薄弱。今后应坚持政府针对性引导和扶持,加大科研投入和宣传,增强市场竞争力,将该黄芪生态种植模式做大做强,提升内蒙古黄芪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为我国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牲畜黄芪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20世纪五十年代内蒙古牲畜改良工作初探
交换牲畜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黄芪是个宝
失去自由的地方—牢
冬季牲畜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