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的路,一个人走

2018-11-05叶倾城

中国新闻周刊 2018年39期
关键词:大伟室友大哥

叶倾城

才上初二的女孩子问我:是等,还是不等?我大吃一惊,以为说的是路过她窗下的小男生,或者一个遥远模糊的承诺。结果她问的是:到底要不要等室友一起吃早饭/上自习/去卫生间……

寝室四个人,从初一起就同起同出,到了初二之后,每个人的“时间”表开始微妙地不同。有人晚起,有人在临出门前想起还忘了件事,她催促说:再不去图书馆就没有空位子了。等得不耐烦了,就对姗姗来迟的室友们没有好脸色。但是又自责:有什么比室友间的情谊更重要?后来,等待的时间越来越久,忍不住和室友们提过,她们嘴上答应了,但丝毫没有改变拖延症患者的行为——最后她终于来问我:等还是不等?

她的问题让我仿佛又回到了中学时光。忘了是初三还是高三,班主任反复地跟我们吐槽:“……有些女同学,厕所也要一起上,十分钟的课间,你等我我等你,就要等掉八分钟,浪不浪费时间呀?现在一起上厕所有什么用,好好学习,将来一起上清华北大才是正理。”

我自己从小独来独往,对呼朋引伴这件事很不耐烦——平生最讨厌无意义的等,当然也不愿意让人等我。但看到室友们同学们在校园里三三两两,像一簇簇小鸟在枝头,又不免自觉是孤雁。所以,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困惑:是和她们在一起,去哪里都唧唧喳喳,还是继续保持自己的节奏,去图书馆,一个人去跑步,一个人穿过成长的树林?

答案很快就揭晓了:随着我与同学们上了不同的高中、大学,进入社会的不同岗位,每个人都是洪流里的浮木,各有浮沉,一别两宽。关系好一点儿的,三年五载,会在同学会上见一次半次,大部分人,连名字与长相都想不起。

抱团是天性,因为人类是群居动物,我们最怕的就是寂寞。但另一个角度,适度的寂寞是有好处的:寂而后定,定而后慧,独处令人能反观内心,不至于把思绪淹没在滔滔不绝的听与说上。另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规划,清静专注才能更有效地完成规划。在大小事务上都强求步调一致,只是碎片社交。把完整的时间打碎成片,像把珍贵的锦缎撕成布头,不觉得可惜吗?

诺贝尔奖得主石黑一雄有一本书叫《被掩埋的巨人》。女儿小年看到我在读这本书,就问我是讲什么的。我说:“一对相爱的老夫妻,跋山涉水去找儿子,经过一个渡口,摆渡人告诉他们,对岸是一个岛,岛上有无穷无尽的人,但对于每个人来说,他都是自己孤身一人在岛上。”小年说:“那就是‘死呀。”

我说:“总之,摆渡人不让他们一起上岛,非要先送走一个再送走一个。”小年理直气壮地说:“对呀,再相爱,也得一个人去死呀。就是两个人手拉手去吃,其实还是各自死各自的。”她想一想,再举一例,“就像我们同学约着上厕所,还不是你上你的,她上她的。”

或者,小年的话可以完美地回答这个初二女生的困惑:在世一场,生,自己生,死,自己死,而来去之间的漫漫人生路,也是自己一个人在走呀。

节喜

文/朱辉

“快乐像沸水似的洋溢满桌”。《围城》中,钱钟书这样形容被聘为副教授的顾尔谦。在家宴上,大哥的快樂似乎也处于这样一种沸腾状态。他儿子大伟即将去某世界100强企业总部上班,而且是公司里的核心部门——财务部。

这两年大伟和我关系不大好,但我还是由衷地替他高兴,第一个端起酒杯向大哥祝贺,“我们家三代人,连一个副科长都没有出过。这下总算出了个体面人……”大哥很高兴,一饮而尽。然而坐下去时,我用余光扫描了一下,发现在座的其他人都不快乐,包括父亲。父亲一生自视甚高,想必怪罪于我将他归入了家里的“失败者联盟”。

“一比好几百的录取比例啊!咱大伟过五关斩六将,一个本科生硬是枪挑、斧剁了那么多博士、硕士……”放下酒杯,大哥依然处于亢奋之中,声音洪亮外加丰富的表情和形体语言,顿时将我们带入了铁马金戈的“古战场”。

说完了那些无用的博士、硕士,大哥话锋反转,又说学历也很重要。大伟一位高中同学,很勤奋很拼搏,可是至今月薪才七八千。可怜啊,怎么活得下去?这一番话说罢,一席人脸色都变了,因为都连七八千月薪还拿不到。在我们这座内地城市,七八千已经算比较高的薪水了。

博士、硕士大多是书呆子,百无一用;大专生是半文盲,只有本科生才是社会栋梁,大哥想要表达的大致就是这么个意思。表达着、表达着,一桌人纷纷吃饱散去,只剩大哥意犹未尽,只能对着菜盘子“说书”了……古时状元及第,骑马游街三日;如今球队夺冠,花车巡游也是标配。相比之下,大哥还算低调,只不过走亲访友,巡回“说书”而已。然而一圈巡回下来,亲友差不多得罪光了。

“你的哀事就是别人的喜事,你的喜事就是别人的哀事”,一位身家数亿的亲戚常这么说。虽然听起来像毒鸡汤,但从心理学角度看,也有些道理。国人得意忘形时,常情不自禁地踩踏别人的自尊心而不自知,所以别人没法与你同乐。

“你跳到这么大的公司去了?可喜可贺!兄弟我就可怜了,还在小破公司里将就着,一点前途都没有。唉,可以说是混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多年前公司会议室里,会议间歇,同事小戴接电话时说了这番话。挂了电话,只见室内三十多人都看着他,脸色灰暗。这才意识到虽然坐在角落,但嗓门太大,坏了一屋人的心情。

“矮子面前不说短话”,不论喜出望外还是替人家高兴,千万得注意克制,不要误伤无辜。丧事需节哀,喜事更需节喜,别像沸水洋溢满桌,烫伤了别人。

女人的自我保卫战

文/东篱

作为无意踏入婚姻围城的人,苏小姐去影院看了电影《找到你》,现场还有几对结伴而来的“中年姐妹”。片中妈妈们的人生故事,让她想起《泰坦尼克号》中罗丝母亲对她的告诫——我们是女人,选择从来就艰难。

“成为自己,比任何事情都更重要。”苏小姐始终信奉伍尔芙的这句话,决意挣脱伍尔芙所言女性面临的婚姻、家务、生育“三大锁链”,从而“尽己所能,想方设法给自己挣足够的钱,好去旅游,去无所事事,去思索世界的未来或过去,去看书、做梦或是在街头闲逛,让思考的鱼线深深沉入(生命)这条溪流中去。”

家务束缚倒还好说,现实中常相伴而生的婚姻和生育就难得多了,像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中女主所言,“如果我本就不是当妈的料呢?如果我选错了妈妈这个职业呢,总不能把孩子像恶俗的育儿书一样捐到图书馆吧?”踏入围城,若不是一辈子,也总得一阵子,想全身而退,大概很难。

古希腊德尔斐神庙有“认识你自己”的神谕,苏格拉底认为未经反思的生活不值得过。可日光之下的众人,被生活的潮水裹挟,或无知无觉者怕是多数。《找到你》中马伊琍扮演的保姆在误嫁渣男后自我安慰,“娃出来就好了”,可那不过是又一个灾难的开始。

对生活全无主张的人,在人世浮沉中否极泰来,负负得正噩梦终结,或许只是良善的希望。苏小姐却清楚了解自己想要的人生,无论将来生活是否欺骗她,至少不受困于所谓的社会最大公约数。

忠于自我而自由自在的苏小姐,难免被长辈视为“自私”。然而,《找到你》中姚晨扮演的律师化用作家刘瑜写给女儿的信中金句称,生孩子是天底下最自私的事情,是用别人的生命来完整自己的。母亲对孩子的爱,不过是在对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母爱忘我无私的心理因素,源于母亲视孩子为自身的一部分,爱孩子很可能也是在满足自恋。而想做母亲的愿望,包含着“超越自己”的诉求,以生育的方式来成为创造者,抵抗世间小卒般的微不足道感,也在感到没有能力为自身生活赋予意义时,试图在孩子的生活中找寻意义。

对生活迷茫失望的妈妈有福了:虽然自己的人间游戏无法翻盘,却亲手引入了新玩家,自己能否打怪升级,好像不再重要,能不能托举未来之星共享荣光才更要紧。就像苏小姐刚过半百的母亲常对她说的,“有了孩子,女人就没了自我”。

总之,当教育和职场为女性赋权时,多希望女人们别张口闭口都是“老公和娃”。别忘了自己也是生活的玩家,而不只是陪练。

猜你喜欢

大伟室友大哥
张大伟作品
猪一样的室友
神奇的边界线:一不留神就出国
济公传
我就吃一点
第三十一个蛋
上一句
憋出内伤
考前紧张
失望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