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物流法律法规》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2018-11-05潘悦

法制博览 2018年7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课程设计

摘 要: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物流法律法规》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对课程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信息化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提高学生对物流法律法规的实际运用能力,降低企业风险。

关键词:物流法规;课程设计;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4;D912.2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20-0237-02

作者简介:潘悦(1981-),女,安徽人,硕士,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随着近几年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物流环节的各种风险和纠纷日益显现,企业必然需要具有一定法律意识的员工。《物流法律法规》是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运用物流法律知识,解决物流业务中出现的法律问题的应用型课程,期望能培养出熟悉物流活动各个环节,并且可以独立处理纠纷的物流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

一、物流法律法规的特点

物流法律法规内容繁杂,需要解决物流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与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各个环节遇到的法律问题,涉及的法律条款非常琐碎。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来看,和物流相关的法律主要有《合同法》、《公司法》、《海商法》、《物权法》、《邮政法》等;行政法规有《公路安全保护条例》,《铁路安全管理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等;此外还有地方法律法规,如《广东省道路运输条例》等;部门规章,如《国内水路集装箱货物运输规则》,《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办法》;国际条约,国际惯例以及相关的技术规范。

二、《物流法律法规》课程教学现状

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的听课效果不是很好,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方式传统

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观察能力强,不太愿意受到束缚,更愿意进行一些创新性的活动,如果还是像传统教学一样,以教师讲课,学生被动接受为主,那么效果自然不好。针对他们的个性特点,课程设计以物流活动工作过程为导向,创设情境化的课程环境,选择符合学生水平的项目,发挥学生形象思维的强项,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专业师资缺乏

既懂物流管理,又擅长法律的老师较少。有些老师可能原先主要学习物流管理,或者国际贸易等专业,但对法律知识并不擅长;还有的老师原先法律专业出身,法律实战经验丰富,但是对物流运作各环节并不是非常了解,因此师资方面较为欠缺。

(三)课程设计不合理

物流法律法规作为一项专业基础课,与其他课程相比,课程实践环节少、理论知识多。很多院校当前物流管理专业培养中,对培养学生的物流实践操作能力不够重视,在课程设置时,实验和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明显不足。

(四)教学内容庞杂

许多教材在阐述物流法原理的方面下了很多工夫,再加上某些法条对高速发展的物流专业来说,缺乏时效性,不能解决现实物流问题。一些新兴、热门业态下的法律处于空白状态。比如冷链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跨境电商物流法律法规,对于发生纠纷归责原则和内容都有待明确。对于非法律专业的高职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学习兴趣不浓。

(五)考核手段单一

不少高职院校都是以闭卷考试进行考核,造成学生需要死记硬背法条。同时也不适合实践性很强的法律课程,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和法律意识的形成。

三、课程设计思路

信息技术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可用资源,科学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信息条件,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比如,微信是一款大众熟悉并使用的社交软件,但是只要合理利用,也可以成为教学管理的辅助工具。教师通过开设微信中的公众平台,及时推送相关案例,浏览平台上更新的法律资料。或是利用专业的教学平台,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云课堂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实现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教学创新。

(一)教学方法

《物流法律法规》课程采取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结合物流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分模块教学,利用情景教学法、行动导向法、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学习方法,注重教法传统性和灵活性的有效统一。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与物流活动各个环节有关的法律法规,提高物流合同的风险控制能力,防范操作风险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化解法律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妥善应对危机的业务素质,能够合理地开展诉讼和仲裁,使学生为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能力和素质。

教学中采取双主体策略,即教师是课前主体和课后主体,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教师需要更多的时间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包括案件的收集,分类,选择,法律关系的前期分析以及对物流适用法律法规的查询和理解。同时通知学生事先以小组形式对案件进行分析,并自导自演的方式,做成视频。而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要进行案例分析,可以请两个小组分别进行角色扮演,分析讨论其中的法律关系,解决关键点。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首先要倾听,之后对同学们的分析进行点评,这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此外,还要对学生的分析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比如案例是否符合主题,从而审视整个教学过程。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提前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课前任务,分享近年来物流、快递方面的案例。这一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课堂内容,增加对物流法律重要性的认识,对本次教学单元的内容有所准备。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利用线上平台,比如云课堂平台,学生课前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PPT等数字材料完成线上自主学习,明确知识要点和关键问题。当然,也可以就某一物流纠纷的案例,让学生自行剪辑电影,演出小品,提高学习兴趣。

2.课程导入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能直观的为学生展示出整个流程。视频案例选择可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如校园快递、互联网物流金融等题材感染力较强,实用性高,与学生和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案例。这个视频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剪辑完成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师生共同探讨之前遇到的问题,以学生提出知识点为主,教师补充问题为辅,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协作沟通能力。

3.课中导学

首先,教师通过视频小品来讨论物流法律中的理解误区,同时借助图片,完成一些小游戏,来消化吸收关于课程内容的知识难点和重点。

4.课后提升

课后通过QQ群或是微信群,对本次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学生小组进行投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微信公众号推送课后小结及资讯。推送的方式,可以使學生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有利于及时复习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创新;当然,学生也可以通过云课堂平台提交作业并进行同伴互评。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给予指导、监督和评价。

5.考核评价

教师应重点加强对学生在物流工作任务中法律风险分析、实际防范能力的考核,注重过程考核,重视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反思

《物流法律法规》课程内容庞杂,通过将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融入物流法律法规的教学当中,组成集合多媒体课件、网络环境、课本和教师讲授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系统,期望能够改进传统枯燥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抽象的物流法律、合同等,通过动画、模拟法庭等信息技术使这部分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同时能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合同撰写,法律风险的规避能力;加强学生对法律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 参 考 文 献 ]

[1]文川.法律风险融入高职“物流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4.04.

[2]谌爱群.就业导向下的高职《物流法规》课程设计与微课开发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04.

[3]邹娟平.浅谈高职“物流法律法规”的第一堂课[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11.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课程设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