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

2018-11-05任兰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6期
关键词:回顾性分析微生物检验

任兰

【摘 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方法:选取实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前后的微生物检验标本作为样本,分别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检验方法一致。结果:观察组痰标本阳性率16.67%、血液标本阳性率12.90%、尿液标本阳性率43.75%、大便标本阳性率20%。对照组痰标本阳性率5.56%、血液标本阳性率3.23%、尿液标本阳性率18.75%、大便标本阳性率6.67%。两组数据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不同,尿液标本阳性率最高。临床应从标本的采集、保存、运输以及检验四方面出發,积极控制微生物检验质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 回顾性分析;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6-234-02

前言:微生物检验是疾病诊断、病情评估的主要手段。检验结果的阳性率,是决定疾病检出率的主要指标。临床研究发现,标本的采集、保存以及运输方法,均会对其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造成影响。而根据标本类型的不同,阳性率同样不同。本文于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采集的标本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样本,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观察了不同标本的阳性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实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期间的80例标本作为观察组,包括痰标本18例、血液标本31例、尿液标本16例、大便标本15例。选取2017年2月前未实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期间的80例标本作为对照组,各项标本类型、数量与观察组一致。两组标本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两组标本的阳性率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不同的原因,明确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建议。

2 结果

观察组痰标本阳性率16.67%、血液标本阳性率12.90%、尿液标本阳性率43.75%、大便标本阳性率20%。对照组痰标本阳性率5.56%、血液标本阳性率3.23%、尿液标本阳性率18.75%、大便标本阳性率6.67%。两组数据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3.1 不同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的对比

近些年来,随着居民生活环境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各类疾病的发病率显著提升。及时确诊、及时治疗,是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途径[1]。痰标本、血液标本、尿液标本以及大便标本,均为临床常见的微生物检验标本。在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标本检验的阳性率,是临床用于诊断疾病及评估病情的主要参考指标。而检验的方法,则是影响阳性率的关键因素。常规的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过程,对标本的采集等问题缺乏重视。因此,标本检验的阳性率往往存在异常。受其影响,疾病的误诊及漏诊率较高,治疗风险较大。本文研究发现,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痰标本阳性率5.56%、血液标本阳性率3.23%、尿液标本阳性率18.75%、大便标本阳性率6.67%。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活动,是本院以提高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为目的,所开展的一项活动。要求在分析检验结果影响因素的同时,排除各影响因素,为疾病诊断准确率的提高奠定基础。本文研究发现,开展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活动后,痰标本阳性率16.67%、血液标本阳性率12.90%、尿液标本阳性率43.75%、大便标本阳性率20%。与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该组阳性率更高。而通过对不同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的对比则会发现,尿液标本的阳性率最高。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与标本采集的方法等因素有关。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加强对微生物检验质量的控制,对疾病检出率的提升,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2 不同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的影响因素

标本的采集、保存、送检以及检验技术,均为不同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2]。具体如下:(1)标本采集:不同标本对采集方法的要求不同,如采集方法不正确,标本质量极容易受到影响,导致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出现异常。以血液标本为例:血液标本的采集部位,多为健侧上肢。采集血液类型,一般以静脉血为主。血液采集前,应保证空腹。如未按照上述要求采集,标本的阳性率必然出现异常。(2)标本的保存:随着标本保存时间的延长,标本质量同样会受到影响,导致微生物检验结果出现误差。(3)标本送检:标本送检的过程中,如厌氧菌培养标本与空气接触,极容易导致其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下降。(4)检验技术:除上述因素外,检验技术水平低、操作流程不合理,同样为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提高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上述各项因素进行控制是关键。

3.3 提高不同标本微生物检验准确率的途径

为提高不同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率,应从以下方面,对其检验质量进行控制:(1)采集:临床应根据标本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方法采集。如标本需由患者自行采集(如:大便标本、尿液标本等),则需加强对患者的指导。以尿液标本为例:临床应嘱患者在采集尿液标本时,保持会阴部位清洁。应取尿中段检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率。(2)保存:保存时间过长,容易影响标本质量,导致微生物检验结果的阳性率出现误差。建议临床于标本采集完成后,立即予以送检,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如无法立即送检,需妥善保存。以血液样本为例:于样本采集后0.5h内送检,检验结果的准确率最高。样本保存时,必须保证恒温,以免导致血液中部分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3)运输:样本运输的过程,应快速、谨慎。如为厌氧菌培养标本,应避免使其与空气接触,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4)检验技术:临床应将生化分析仪等仪器应用到检验过程中。在确保仪器性能无异常的情况下,对标本进行检验。以提高检验效率,提高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不同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不同,尿液标本阳性率最高。临床应从标本的采集、保存、运输以及检验四方面出发,积极控制微生物检验质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潘斌,孙晓红.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差异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3):3299-3300.

[2] 韩颖.针对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进行对照的探索和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7):120+122.

猜你喜欢

回顾性分析微生物检验
高原地区736例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分析
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
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研究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