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对儿童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2018-11-05冉华树陈大芬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6期
关键词:儿童教育行为习惯心理健康

冉华树 陈大芬

【摘 要】

本文在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含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为儿童教师强化儿童心理健康认知以及措施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儿童教育;行为习惯;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6-232-01

1 引言

儿童健康是家长与教师一直以来探索与研究的问题,以往的认知中,儿童健康是指儿童的身体健康与体格健壮,注重通过组织各项活动强健儿童体魄,而将心理健康作为成年人的专有属性,忽视儿童心理健康对其未来成长与发育的潜在作用与影响。在现代幼儿教育体系中,不断强化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知,密切关联儿童行为习惯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认为儿童的行为习惯是儿童自身品德以及心理的直观外在体现[1],因此,在幼儿启蒙阶段强化对儿童行为习惯的锻炼与培养,使得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引导儿童心理向正面、积极方向发展,促进儿童的个性化发展以及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

2 儿童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是现代社会高度关注的社会学与人类学问题,关注个人的心理活动与心理健康是现代社会民众追求健康的重要标志。成人的心理健康是指智力正常、个性健全、情绪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环境适应能力良好、在心理驱动下的行为符合年龄特征,能够拥有自立、自信的精神,并积极应对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类磨练与冲击。对于儿童而言,其心理健康应当与其年龄层次相适配,并能够助力其人格培养与品质形成。儿童的心理健康通常包括如下五条[2],其一,儿童需要有同等年龄层次下的智力,能够在好奇心的促使下对外界事物产生兴趣与求知欲;其二,儿童应当能够在嘈杂的环境中学会净化自己的思想、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与周围同龄儿童的沟通与交流中能够始终保持正面、积极的心态与心境,并将这种正面情绪传递给其他儿童;其三,儿童在与同龄儿童或者成人交际过程中应当能够将分享与合作精神贯彻到交际活动中,能够尊重别人的观点与行为,善于发现别人的困境与难点,乐于助人;其四,良好的自制力与环境适应性,在面对游戏与娱乐时能够及时克制,在面对陌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时能够尽快适应;其五,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健全的人格,在待人接物、行为处事时能够始终贯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更为成熟的心态以及更加健全的人格面向周围的人与事。

3 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心理健康的作用

3.1 行为教导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先“行”后“知”是当前儿童教育的主流模式,儿童教师通过行为规范性教导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流程与模式待人接物,让儿童在不断掌握“怎么做”、不断践行“这么做”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是否能做得更好”[3],这种从行动入手的行为习惯培养模式可以激发儿童的自我探索与自我反思,在不断实践中将行为习惯拆解成规律与过程渗透到儿童自身的行为模式与行为模式中,进而锻炼儿童形成更加成熟的心态以及更加健全的人格与品质。在行为教导中,常见的两种模式分别是日常渗透与儿歌引导,日常渗透是指日常的儿童行为教育,例如早晨儿童来到教室后要求儿童之间运用日常礼貌用语相互问好,安排小小值日生轮流负责班级内的卫生打扫与图书玩具整理工作,儿童午餐期间教导儿童“粒粒皆辛苦”,引导儿童做到不剩饭菜,培养爱惜粮食与节约勤儉的习惯,在课间操期间教导儿童排队并遵守相关秩序,不吵闹打扰其他班级上课与学习,不推挤造成其他同学受伤,做到礼让他人,为他人考虑,在午休期间教导儿童午休规则,不打扰其他同学午休,同时照顾好自己的冷暖情况,避免受热受冻带来身体损伤。上述种种日常行为教导与行为习惯培养均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不断健全与完善儿童的道德品质与个人素养,培养儿童健康、积极、正面的心理,真正从日常行为认知与心理上认可与尊重其他人的劳动成果,充满感恩与感激之情。儿歌引导是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另一种模式,由于儿歌篇幅简短且押韵,在音乐与旋律的伴奏下很受儿童喜欢,朗朗上口的儿歌可以潜移默化地作为儿童行为规范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的参照物,例如儿歌《值日生》中的“今天我是值日生,争分夺秒不迟到”就是培养儿童的时间观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无意识下根据儿歌所传达的含义与精神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勤劳、踏实的优良品质,在团队合作中培养与他人和谐相处、和谐共事的能力,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3.2 行为评价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幼儿年龄阶段的儿童由于情感发育不够成熟,所面向的学习与生活环境较为单一,在家庭的保护下通常心理更加脆弱,情绪控制能力较差,表情极易显露心情,在行为上也更多地以模仿与学习为主,所有的思想品质与道德认知都停留在他律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有力地巩固儿童的道德认知、激发儿童的道德情感,促进儿童的心理状态朝向健康方向发展。行为评价是儿童行为习惯培养中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对儿童的行为给予客观的评价,让学生充分认知到个人行为的优点与缺点,从外界角度给予儿童继续前进或者坚决改进的动力,以行为评价为指导与指南,有力推动儿童的自我改进与自我提升。例如,儿童教师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对上周表现好的幼儿提出口头表扬,并邀请这些儿童站在国旗下接受其他儿童的赞扬,可以激发其他儿童讲卫生、守纪律、有礼貌、爱学习、爱劳动,也让原本就做的很好的儿童更加上进,争取下一次也站在国旗下接受老师与同学的称赞。这种以行为评价为方法,以集体舆论为导向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式可以激起儿童的好胜心、求知欲以及成就感,让儿童在自我反思之后强化行为习惯培养的认知,通过内化道德的过程提高儿童心理的健康程度,健全儿童心理素养。

参考文献

[1] 傅丹,李佳川.农村留守儿童行为规范问题及预防矫治措施研究[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1(01):76-81.

[2] 罗世兰,王智,张大均,陈万芬,刘广增.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7(04):56-63.

[3] 王来平.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A]. .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6.

猜你喜欢

儿童教育行为习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浅论文庙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