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新生儿早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2018-11-05张召艳徐海艳
张召艳 徐海艳
【摘 要】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新生儿早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产科分娩的120名新生儿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双盲法将所有新生儿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60名;对照组新生儿实行常规早期护理,观察组新生儿实行舒适护理,对比2组新生儿的哭闹次数及睡眠时间。结果:经护理,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前后哭闹次数及睡眠时间各项指标变化幅度相比差异明显,2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结论:新生儿早期护理实行舒适护理的效果良好,能降低哭闹次数保证睡眠时间,有利于新生儿成长,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关键词】 舒适护理;新生儿早期护理;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6-190-01
由于新生儿出生后往往机体各脏器尚未发育完全且机体抵抗力过差,均存在引发新生儿并发症影响其日后生长发育的可能性[1]。如何创造舒适的新生儿睡眠环境控制其哭闹时间,是产科及儿科护理人员所面临的主要挑战。鉴于此,本文重点探究舒适护理在新生儿早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产科分娩的120名新生儿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双盲法将所有新生儿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60名。其中,对照组60名新生儿中男性32名及女性28名(即男女比例为32:28),最大胎龄为42周、最小胎龄为38周、中位数胎龄为(39.3±0.7)周;观察组60名新生儿中男性33名及女性27名(即男女比例为33:27),最大胎龄为41周、最小胎龄为38周、中位数胎龄为(38.9±0.9)周。结合上述资料发现,2组新生儿各项资料中胎龄及性别等基本信息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性说明具备纳入对比的研究价值,并且2组新生儿家长均自愿签署实验同意书已提前了解实验流程及实验内容,该实验取得本地伦理协会审批。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实行常规早期护理,即:护理人员遵循医嘱予以脐部、皮肤及口腔等方面护理,观察早产儿是否出现不良症状。观察组新生儿实行舒适护理,即:(1)护理人员严格控制病房内温度及湿度,温度不得高于25摄氏度不得低于22摄氏度且湿度不得超过60%,每日消毒2次地面,选择遮光性较强的窗帘遮挡阳光直射,避免阳光刺激新生儿眼球,不断调整室内光线亮度,控制室内光线亮度不得超过60ftc且暖箱内光线亮度不得超过25ftc;(2)由于大多数新生儿分娩后直接进入监护病房往往缺少皮肤触摸,直接影响新生儿自身的安全感,客观上要求相关护理人员实行鸟巢式护理方法,可适当裸露患儿皮肤及躯体,进一步增强患儿自身安全感;(3)致痛性护理操作時往往造成新生儿产生不愉快的心理体验,护理人员可通过非药物护理措施等方法明显缓解其应激反应,例如:播放轻柔音乐、抚触皮肤及非进食性吮吸等,充分发挥触觉及听觉的作用,成为情感交流的依据。
1.3 判定标准
统计2组新生儿护理前后哭闹次数及睡眠时间[2]。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其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x±s),二者对比研究以T值为标准完成检验;其计数资料表现形式为(%),二者对比研究以χ2为标准完成检验。其中,P值低于0.05意味着2组获取数据差异较大且具备统计学研究价值。
2 结果
经护理,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前后哭闹次数及睡眠时间各项指标变化幅度相比差异明显,2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
3 讨论
作为人类表达情绪的本能反应之一,新生儿哭闹除去病理性因素外,往往均属于生理性反应,例如:精神刺激及内源或外源性刺激等,尤其是新生儿脱离母体后需要适应外界环境,基本依靠哭闹表达自身诉求[3]。由此可见,新生儿早期护理应用舒适护理能一定程度上延长睡眠时间减少哭闹次数,大大提高新生儿的舒适程度。本次研究实施舒适护理的观察组,在哭闹次数上明显低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儿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各项数据充分显示,舒适护理方法实施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新生儿早期护理实行舒适护理的效果良好,能降低哭闹次数保证睡眠时间,有利于新生儿成长;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楚楚.舒适护理在新生儿早期护理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1):132-133.
[2] 王会丽.舒适护理模式用于新生儿监护病房早产儿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5):105.
[3] 成艳玲,余碧仪,黄金妹.舒适护理模式在新生儿监护病房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0):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