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士对神经内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管理策略

2018-11-05李其芬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期
关键词:危重患者护理对策神经内科

李其芬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8.2.115

摘要:本研究总结神经内科140例危重患者院内检查转运的情况,分析其中的安全隐患,提出风险管理对策。危害患者转运途中安全的隐患较多,针对隐患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对危重患者实施标准化院内转运,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化院内转运制度。对需转运的危急重症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护理对策,从“人”“物”“环”“法”4个角度进行改进,可提高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关键词;危重患者;神经内科;院内转运;风险管理;护理对策

神经内科患者的病情相对其他科室均较重,危重患者多,有时为了诊断及治疗的需要,患者需要在院内辅助科室或其他临床科室之间进行转运。而在转运的过程中,由于患者病情危重、转运过程中仪器设备的使用不当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有研究报道,需要在院内转运的患者死亡率比非转运患者高9.6%,所以,如何加强患者转运期间的安全管理,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本院神经内科2015年3月-2017年3月危重患者140例的院内转运情况,及时发现患者转运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需行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140例,男100例,女40例;年龄20~ 90岁;转运前需机械通气支持31例(22%),面罩给氧53例(38%),鼻导管给氧39例(28%);脑出血74例,心力衰竭20例,脑栓塞40例,高血压极高危89例,帕金森病8例,癫痫持续状态12例。以上病症多为合并发生,其中8例是心肺脑复苏后;需要2路以上静脉通路输液28例。

转运目的:进行CT、X线检查或急诊手术、定位B超、转科做进一步治疗。 结果:本组140例患者发生安全隐患16例,其中拔针1例,氧气不足l例,检查等待时间> 10 min l例,等待电梯>5 min 3例,送错科室1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跳呼吸骤停等病情变化6例,突发抽搐1例,突发痰阻者1例,经护理对策干预后均无生命危险。

危险患者转运的风险和安全隐患

护士经验不足:在对患者进行院内转运前,由于一些护士年资较低或缺乏在神经内科的工作经验,使得她们评估患者病情不足,未能发现患者病情中的潜在风险以及转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而导致准备工作没有做充分,增加了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容易发生转运不良事件。

患者病情所带来的不安全因素: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严重,在转运时常要携带多种治疗措施,如携带氧气、气管插管、留置静脉通道等,增加了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如处理不当,容易发生管道扭曲、滑落等。且由于危重患者常存在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等情况,常无法很好配合转运过程中搬动及检查,有时可能会发生自行拔管等情况,进一步增加了安全隐患。在本研究中就有1例患者在转运中自行将静脉留置管拔除。

由于危重患者病情严重,随时可能发生突发事件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而有时难以避免会在转运过程中发生,部分家属对转运过程中患者突发病情变化不理解,认为是转运本身造成的患者病情恶化,容易造成护患纠纷。

在转运患者时,一般仅携带必须的物品,而缺少一些抢救用药和较大的仪器设备,使得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时不能及时采取抢救措施。有些转运工具日常维护和保养欠佳,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能正常使用或功能不良等情况,对转运过程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本研究中发生1例氧气不足,2例平车护栏拉不上。

转运前与相关部门沟通不足:由于危重患者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故在转运前常需与相应科室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保证患者转运过程中的速度和安全以及到达相应科室后能以最快的速度行检查和治疗,而如果出现转运前沟通不良甚至無沟通的情况,则会导致转运和诊治的不畅,增加安全隐患。在本研究中,发生1例因没有提前与CT室沟通和预约,使得患者行CT检查时等待10 min,3例在电梯口等待>5 min。

在转运过程中,护士观察不仔细,有时患者身上管路多、仪器多,在运送过程中常难以全部顾及;此外,转运时过高低坡时应注意稳住平车,固定好患者,防止发生患者颠簸导致管道的滑落以及输液瓶的碰伤等。

送错科室:多发生于新护士对患者的病情不了解,对医院科室的分布不熟。而发生送错科室后,常耽误宝贵的诊治时间,也容易给患者和家属留下工作人员不认真的印象,容易导致护患纠纷。本组1例脑出血患者原本要送神经外科准备后再进行手术,转运护士却直接将患者送到手术室门口。

患者病情变化:神经内科的危重患者病情未知成分较多,转运过程中突发意外事件的风险高,而患者有时需要明确诊断,必须进行院内转运行进一步的检查以指导进一步治疗。本组3例转运时发生血压下降甚至休克。1例在电梯里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立即予心肺复苏,就近原则返回病房抢救后呼吸、心跳恢复。有l例在CT检查过程中突发抽搐,立即暂停CT检查,由转运医生查看患者后,医嘱静脉推注地西泮,同时由转运护士开放气道,患者抽搐停止,检查得以安全地继续进行。

转运风险和安全隐患的分析

风险等级:采用风险和安全隐患分析法评估风险和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可能性分为极少发生、不太可能发生、可能、很可能、确定发生5类;按照危害分为较轻、轻、中等、较大、最大,采用1~5分评分。在本研究中,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后,多数患者的风险评估为可能发生,有少数患者被评估为很可能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病情重,评估时病情仍在进一步进展,或在转运前未能很好地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等。绝大多数事件危害等级为中等,心力衰竭、心跳呼吸骤停危害为最大。

风险和安全隐患原因分析:①整体分析,从“人”“物”“环”“法”4个角度分析:“人”包括家属不配合、患者意识障碍等病理性原因与心理原因、护士风险意识不足等;“物”主要包括仪器设备故障、急救药品不足、转运设备不足、医院电梯物流不畅等;“法”包括缺乏转运风险管理和防范策略,对于部分病种转运过程监护缺乏明确的标准,与急诊科和辅助检查部门缺乏有效沟通机制;“环”包括护士团队不稳定、交接不规范、未能及时和家属做好沟通。②循证分析:采用柏拉图分析法分析主要不安全问题,并进行循证分析,制定解决对策。以发生率高的转运通道不通畅为例,通道不畅和无专门患者转运电梯,与辅助检查科室沟通不到位等有关。需在运送患者前和辅助检查科室做好有效沟通,充分告知检查患者的情况和大约到达时间。检查前派专人先控制电梯后再转运病员。由护理组长专门负责和辅助检查科室沟通工作,科室护工负责控制电梯。

对策:从“人”“物”“环”“法”4个角度进行改进

“人”:由1名高年资护士在检查前和家属沟通,采用规范化的语言,快速解释检查必要性、可能存在的风险。确保在3 mm内完成签字确认,配合做好转运工作;将进展性疾病、高龄患者作为高风险人群,派遣高年资护士负责转运工作。

“物”:定期和不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设备科做好沟通,提高转运中监护设备的保养检修标准;做好急救车中药械的清点工作,确保足用;开辟转运通道,确保转运通道通畅。

“环”:转运前利用医院信息系统,与检查部门取得联系;对于科室转出患者,尽量提前1h通知转入科室;规范转运护理流程,包括检查前准备、转运中护理、交接的护理。

“法”:转运前利用专家讨论法,采用风险和安全隐患分析法迅速对转运病员进行评分。依据不同的评分,采用不同级别的转运风险防范措施;依据科室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病种的转运过程监护标准;转运前派专人和辅助检查科室进行深度沟通,通过科室层面建立沟通机制;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转运风险防范能力。

讨论

神经内科危急重症患者较多,基于各种目的的院内转运护理风险较高。我们认为患者转运途中安全隐患较多,应对隐患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对危重患者实施标准化院内转运,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化院内转运制度。对需转运的危急重症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护理对策,从“人”“物”“环”“法”4个角度进行改进。包括病员转运前风险评估,判断转运指征,协调转运人员,转运前准备,转运中监测,相关科室协调,有关事件应急处理以及相关法律程序。患者的成功转运大大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及伤残率,可提高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神经内科危重病员的院内转运需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风险等级分析后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并建立标准化院内转运流程,降低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护理风险,防止医疗纠纷。

猜你喜欢

危重患者护理对策神经内科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研究微创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危重患者皮肤压疮护理预防
无创通气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危重患者32例临床观察
神经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PDA在神经内科预防跌倒发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