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通气呼吸机管道湿化模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分析

2018-11-05陈晓香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期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

陈晓香

doi:10.3 969/j.is sn.1007 -614x.2018.2.7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机械通气呼吸机管道湿化模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收治机械通气治疗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治疗资料。分析患者机械通气后3d、7d、10 d以及14 d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气道湿化满意度评分、管道护理方面各指标情况。结果:机械通气后3d、7d、10 d及14 d,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4.00%、8.00%、10.00%、12.00%,变化幅度并不大;患者的气道湿化满意度评分(82.49±5.16)分;管道更换次数(0.51±0.22)次,使用时间(12.66±2.34)d。结论:在机械通气治疗中,选择合适的呼吸机管道湿化模式,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保证机械通气质量。

关键词:机械通气;呼吸机管道湿化模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在临床治疗中,机械通气的使用率较高,然而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的过程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概率同样较高[1]。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难度大,治疗费用高且病死率较高,因此临床应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机械通气属于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直接因素,故应采用正确的机械通气方法,保证呼吸道充分湿化[2,3]。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50例,相关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50例。男27例,女2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4例,重症肺炎13例,肺栓塞8例,肺癌5例;年龄22~ 80岁,平均年龄(59.64±5.18)岁;机械通气治疗时间5N16 d,平均(8.56±2.57)d。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方法:本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为传统方法。在使用呼吸机时,安装常规一次性呼吸回路,将人工气道延长管连接后,将湿化剂打入气道里。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主要通过调节呼吸机湿化瓶的温度对吸入气的温度进行控制。

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观察指标:①患者机械通气后3d、7d、10 d以及14 d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患者的气道湿化满意度评分。②患者管道护理方面各指标(管道更换次数、使用时间)情况。判定标准:患者对气道湿化的满意度进行评分,以气道痰液黏稠度、吸引通畅度进行衡量。若分泌物稀薄、可顺利通过吸痰管,不存在结痂或者黏液块吸出情况为湿化满意。满意度评分根据本院自拟量表判定,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统计学方法:数据用SPSS 20.0软件核对,计数资料用%形式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后3d、7d、10 d以及14 d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后3d、7d、10 d以及14 d,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变化幅度并不大,具体情况:机械通气后3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出现2例,发生率4.00%;机械通气后7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出现4例,发生率8.OO%;机械通气后10 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出现5例,发生率10.00%;机械通气后14 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出现6例,发生率12.00%。

分析患者气道湿化满意度以及管道护理情况:患者气道湿化满意度评分(82.49±5.16)分;管道更换次数(0.51±0.22)次,使用时间(12.66±2.34)d。

讨论

在机械通气过程中,使用呼吸机管道湿化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可通过其加湿、加温的作用,达到控制肺泡气体温、湿度的效果[4,5]。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时,上呼吸道无法发挥加温以及加湿的功能,主要依靠呼吸机管道湿化装置进行。因此,对于呼吸机管道湿化模式的选择对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至关重要[6]。

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传统湿化管道系统主要为通过气道打入湿化剂,而对于吸入气的温度调节主要依靠呼吸机湿化瓶[7]。同样可提高加湿、加温效果,减少痰液黏稠的出现,有利提高机械通气质量,可减少由气管、导管堵塞而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对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积极的意义[8]。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进行机械通气后的3d、7d、10 d、14 d,其呼吸機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4.00%、8.00%、10.00%以及12.00%,发生率并无较大的起伏,说明该种湿化管道系统效果较佳。由于湿化效果良好,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舒适度较高,进而提高了其对气道湿化的满意度。管道更换次数较少,使用时间较长,可进一步肯定湿化管道系统的实用性。

传统湿化管道系统并不完善,还有一定的弊端,例如难以保证温度的检测正确性。因此,需要相应的护理干预。为保证病房内的温、湿度适宜,应减少或者限制探视人数,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预防和消毒隔离。每7d消毒或者更换1次呼吸机湿化装置,减少感染。

综上所述,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时,选择合理的湿化管道系统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谢银均,蓝惠兰,廖游玩,等.呼吸机管道更换频率对老年机械通气病人管道细菌定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12):1442-1444.

[2]蓝惠兰,谭杏飞,陈萍云,等.双伺服性加温控制型呼吸湿化器的应用对呼吸道与呼吸机回路细菌定植的影响[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5,29(3):798-801.

[3]朱明华,毕艳华,刘华,等.呼吸机管路内细菌污染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0):2233-2236.

[4]李红洁观察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管路细菌污染以及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5,35(3):267-270.

[5]张宏伟,魏立友,刘淑正,等.保持呼吸机管路低位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1):68-71.

[6]贾涛,丁维民,李秀玲.脑卒中患者行机械通气继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性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8):1449-1453.

[7]冯玉峰,钱建清,俞隼,等.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对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7,25(2):90-93.

[8]姜会福,孔杰,孔令东,等.定植阶段早期抗菌对机械通气VAT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预后影响[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6,22(5):23-25.

猜你喜欢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
美罗培南不同输注方案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效果对比观察与分析
机械通气患者床边胃镜下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ICU护士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现状因素探讨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高危因素及病原学状况分析
选择性口咽部去污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