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冠心病并发焦虑障碍的疗效观察

2018-11-05向振敏朱志雾晏桂萍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期
关键词:冠心病

向振敏 朱志雾 晏桂萍

doi:10.3969/j .issn.1007-614x.2018.2.34

摘要: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冠心病并发焦虑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收治冠心病并发焦虑障碍患者4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A评分明显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冠心病并发焦虑障碍患者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冠心病;焦虑障碍

冠心病是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疾病,也是目前公认的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生、发展、预后、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焦虑障碍是综合医院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与各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在冠心病患者中焦虑障碍的发病率更是高达40%~ 70%[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同时,需积极抗焦虑才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对本院冠心病合并焦虑障碍患者选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抗焦虑,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冠心病并发焦虑障碍患者47例。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符合第8版《内科学》对心绞痛型冠心病及心肌梗死型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并经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①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总分>14分肯定有焦虑;总分> 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总分超过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②焦虑病程>1个月。排除有严重躯体疾病,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患者,以及存在严重智力和精神障碍、不能很好地配合完成研究的患者。47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23例,男12例,女11例;对照组24例,男13例,女11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常规治疗包括健康生活方式的宣教,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扩张冠状动脉、B受体阻滞剂、活血化瘀,必要时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急性期失眠严重及不安者加用小剂量镇静剂。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起始剂量10 mg/d,根据症状逐渐调整剂量,总疗程8周。

观察指标: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末、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焦虑症状及焦虑评分,同时观察临床症状变化,复查心电图、肝肾功、血常规、血糖、血脂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观察治疗前后心电图ST下移的改善程度,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率的改变,焦虑症状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减分率> 75%为痊愈,50%~ 75%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 25%为无效。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裣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療前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P> 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和8周HA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17.255,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t=11.20,P<0.05; t=78.567,P<0.05);对照组虽较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7,P>0.05),见表1。

治疗前后两组临床指标的变化:观察患者的ST下移情况、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绞痛4项临床指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抗焦虑治疗,心律失常、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照组无不良反应事件。观察组在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2周时出现恶心、呕吐1例,头痛、头昏2例,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后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血糖、血脂结果未见异常,说明治疗组的安全性良好。

讨论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该病治疗时间长,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而焦虑症在冠心病患者当中患病率明显增高,且焦虑症是冠心病病理、生理进展中的一个独立高危因素,与心律失常较为密切[2]。研究发现,在焦虑情绪的影响下,体内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会导致儿茶酚胺过量分泌、脂类代谢紊乱等,引起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这些变化均会在一定程度上诱发和加重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3]。Player研究发现焦虑症患者神经元突触间隙5-羟色胺(5-HT)水平降低,阻滞交感神经抑制信号传人,导致交感神经兴奋;焦虑症可以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素轴和去甲肾上腺素,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从而激活血小板,引起血小板聚集,导致冠心病。另外,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心率增陕,可降低心率变异性,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4]。因此抗焦虑治疗和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治疗同等重要,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是5-HT再摄取抑制剂,可以选择性抑制5-HT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中5-HT的浓度,从而起到抗抑郁、焦虑作用,其有高效和高选择性特点,对5-HT的再摄取抑制作用强于对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的抑制作用数千倍。所以,其治疗指数高,抗焦虑、抑郁效果确实,而不良反应轻。有研究资料显示,西酞普兰对心脏传导和复极化无任何显著临床意义[5]。对冠心病合并焦虑障碍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对心血管无明显不良反应,能较好地控制焦虑症状。同时患者焦虑症状的减轻,使得体内交感神经活动稳定,减少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症状减轻也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本文中,患者经过2周治疗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如口干、视物模糊、一过性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4周后上述不良反应症状消失。经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焦虑症状减分率> 75%,临床指标中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冠心病患者的焦虑症状明显改善、依从性较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因此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冠心病并发焦虑症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代华磊,杨蓓,李健美,等.冠心病与焦虑症[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29(1):71-73.

[2]汤宜朗,李元吉.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若干进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

(3):272-274.

[3]杨燕玲,吕飞娟,等.伴抑郁焦虑障碍冠心病患者122例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4):291-292.

[4]王晓慧,李清亚.最新精神疾病用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5]孙权格,童文玲.坦度螺酮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焦虑症效果观察[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2014,23(6):478-480.

猜你喜欢

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女性冠心病诊断与防治的特殊性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颅内出血临床分析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二尖瓣病变合并冠心病13例外科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