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缬沙坦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2018-11-05华川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期
关键词:曲美他嗪慢性心力衰竭

华川

d01:10.3969/j .issn.1007-614x.2018.2.26

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E/A、E/e'和脑钠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撷沙坦;曲美他嗪,慢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可以由不同基础疾病的发展逐渐形成。这一病种主要表现为心肌细胞的损伤,患者的心肌结构出现一系列变化,造成心脏收缩以及舒张功能出现障碍和循环衰竭等特点,是目前重症科中比较多见的一种疾病。但是,在病程逐渐延长和疾病发展的基础上,很多患者都出现了心功能不断恶化的现象,所以,在临床上对于这一疾病的治疗效果还是不满意[1]。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心肌缺血的代谢分子生物学机制被人们所认识,有研究提出,能量代谢的障碍是造成心肌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导致心功能不断恶化。缬沙坦在这一疾病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对患者的心力衰竭现象进行缓解,已经在临床上被应用和认可。本文主要对缬沙坦联合曲美他嗪在这一疾病的临床效果上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2月-2017年6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64~ 86岁,平均(71.1±11.2)岁;病程5~8年,平均(6.9±1)年;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制定的心功能的分级标准,Ⅱ级26例,Ⅲ级18例,Ⅳ级6例。观察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61~85岁,平均(70.5±12.6)岁;病程6~9年,平均(7.6±0.9)年;Ⅱ级25例,Ⅲ级19例,Ⅳ级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进行相关对比。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的入选标准:按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对于Ⅱ级心功能及以上患者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和踝部水肿以及乏力等症状,或颈静脉压的增高和肺部哕音及心尖搏动出现移位等为心力衰竭的体征;患者左心室的射血分数≤50%,或者LVEF正常同时有左心室和左心房出现肥厚增大以及舒张功能出现减退等。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给予缬沙坦、利尿剂以及B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缬沙坦用法80 mg/次,1次/d口服。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曲美他嗪,20 mg/次,3次/d,在饭后口服。所有患者都要按照医嘱进行服药。

观察指标:①心功能的检测:选择彩色心脏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改良Simpson法,在患者治疗之前与治疗之后的第60天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测量,并进行详细记录,还要对二尖瓣舒张的早期峰值流速和瓣环舒张的早期峰值的流速比值进行比较。除此之外,还要对二尖瓣舒张早期的峰值流速与舒张晚期的二尖瓣血流速度的比值进行比较,并记录心率与LVEF测量值,取得3个心动阶段的平均值。②脑钠肽的测定:在患者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的第15天、30天对患者的血浆脑钠肽浓度进行测量。在清晨使用生化管对患者的静脉血进行采集,2h内进行血清分离,选择全自动的免疫分析仪进行检测。③不良反应:每天都要对患者是否存在眩晕、恶心以及呕吐的不良反应进行询问和监测,对患者的血压进行监测,在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的第14天都要对患者的肝功能与肾功能进行检查。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O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对比:在治疗之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之后,两组的E/e与心率都比治疗前明显低(P<0.Ol),在E/A与LVEF方面,比治疗之前明前升高(P<0.01),其中,观察组的E/e要比对照组低(P<0.05),在E/A与LVEF方面要比对照组高(P<0.01),心率和对照组的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脑钠肽对比:两组在治疗后的第15天、30天的脑钠肽水平上都比治疗之前有所降低,其中,观察组的下降速度比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很多疾病的最终时期,主要表现为心脏收缩或者功能障碍等,这是目前医疗单位比较关注的重点疾病之一。这一疾病主要由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风湿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等很多基础性疾病导致。因为患者在能量代谢上出现障碍,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出现不可逆的损伤。现阶段的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还不是特别成熟[2]。因此,要加强对其的研究。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之后的LVEF都比治疗之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心功能都得到显著改善。可以看出,单独使用缬沙坦以及缬沙坦联合曲美他嗪的治疗方法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都有所提高,但是,缬沙坦联合曲美他嗪在这一疾病的治疗中效果更好。可能是因为曲美他嗪具有降低患者血管阻力的作用,同时,可以促进患者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不断提升,进而让心肌能量不断地增加;其次,曲美他嗪能够对患者心肌的前后负荷明显降低,进一步减少心肌细胞的能量消耗,从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出,曲美他嗪还能够促进心肌对洋地黄类药物耐受力的升高[3]。

人体内的正常心肌细胞中的60%~70%的都是来自线粒体内的游离脂肪酸,葡萄糖的氧化占20%~ 25%。但是,游离脂肪酸的氧化产能和耗氧量之间的比值是最低的,也就是说耗氧量是最高的,加之,高水平FFA氧化能够对葡萄糖的有氧氧化进行抑制。不同因素导致的心力衰竭发生、心肌缺血或者是相对缺血的情况,患者的交感神经会变得非常兴奋,体内的儿茶酚胺类激素明显升高,导致血中的FFA水平不断上升,心肌细胞FFA的供能比能够增加到20%~ 30%,出现细胞酸中毒以及水肿的现象。所以,对于心肌供能比的优化和对心肌代谢的障碍明显改善,特别是对于FFA氧化的抑制,是改善心力衰竭症状的关键点。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在治疗时,所有患者的脑钠肽都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且每次测量值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当中,观察组脑钠肽比对照组的下降速度要快一些,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组间和不同时间点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看出,患者在曲美他嗪治疗30 d以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的收缩功能能够明显改善。

由于受到本次研究时间与人力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在本次研究中,只是隨机对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评估,还没有收到患者反馈回来的有关曲美他嗓治疗的不良反应,在实验室的监测中,也没有发现这一药物对于肝和肾等重要脏器器官所造成的损害,和之前的报道结果是吻合的。说明曲美他嗪长时间的用药是非常安全的,因此,可以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当中运用。

综上所述,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过程中,单独使用缬沙坦和缬沙坦联合曲美他嗪的治疗方法比较,后者的安全性较高,而且不良反应非常少见,缬沙坦联合曲美他嗪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可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颂华,蔡洁云.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29):18-19.

[2]刘泽平.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150-151.

[3]李秋生.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4,36(1):77-79.

猜你喜欢

曲美他嗪慢性心力衰竭
舒心通脉组方治疗慢性心衰心肺气虚证患者的临床观察与药学监护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防治作用的有效性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分析
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