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非遗“走向国际”之蓝海云口述历史纪录短片国际传播报告

2018-11-05杨伟伟

科教导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非遗国际化

杨伟伟

摘 要 当下,口述历史记录传承中国非遗文化在学术界进行如火如荼。国际传播平台蓝海云的却将口述历史用于非遗项目的国际传播商业实践,并且获得了显著的传播成果,为中国非遗的国内生存和国际传播探索出了一条出路。

关键词 口述历史 非遗 国际化 蓝海云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8.078

Abstract At the moment, the oral history of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non-legacy culture is in full swing in the academic worl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platform Bon Cloud has used oral history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business practice of non-legacy projects, and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communication results, which has opened up a way for China's intangible domestic survival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Keywords oral history; non-legacy; internationalization; Bon Cloud

隨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各国文化的交流也呈现加速的态势。无论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还是普通大众层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国际传播是一个颇具挑战的命题。我国著名文学家、艺术家冯骥才先生指出中国80%以上的非遗至今没有档案,而“传承人口述史”是非遗工作的“灵丹妙药”。在社会转型时期,我们必须为文化遗产建立档案。口述历史的工作目前在学术界进行得如火如荼,而国际传播平台蓝海云作为一家企业也正巧一直在使用这种方法进行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国际传播。

1 什么是口述历史?

所谓口述历史,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传统的笔录、录音、录影等现代技术手段,记录历史事件当事人或者目击者的回忆而保存的口述凭证。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口述历史可以弥补史料的不足,对于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来说,很多时候口述历史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比如一些民间艺术家,他们的记忆可以提供与该艺术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信息及民俗知识。口述历史的主角不是社会精英、关键英雄人物,而是普通大众。正因为如此,每个口述历史片段具备了对平民个体的关怀,将文明落实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实践中,使得历史和文明大框架中有了血肉,丰满了起来。目前口述历史的工作主要还是以学术界为主,非遗口述历史的国际传播还处于探索阶段。

2 蓝海云创新性传播非遗口述历史影响记录系列故事,“走出去”效果初步显现

蓝海云平台是一家致力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平台。蓝海云集合了6000多家国际主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以及几百个的国际制作团队。2000多个来自中国文化、旅游、经济、公益、科技信息和故事——包括来自北京、泉州、无锡、贵阳、青岛等城市的148个非遗的口述历史故事纪录短片和素材,通过蓝海云平台传播到了海外,被CNN、Bloomberg、美联社、欧洲新闻台、ITV、印度斯坦时报、卫报等国际媒体报道,每个故事至少能达到200多家国际媒体,覆盖几千万甚至上亿海外观众,并在各大国际社交网络平台引发热议。

3 非遗口述历史影像纪录短片为什么可以取得这样显著的国际传播效果?蓝海云的非遗口述历史传播实践有哪些特点?

3.1 口述历史方法的微观视角

口述历史的书写事关每一个普通人的文化话语权。历史研究关注的对象从精英转到平民,这表示文化学者、研究者更加重视与平民大众进行平等真诚的交流。英国社会学家和口述历史学家保尔·汤普逊在《过去的声音——口述史》一书中写到:“口述历史是围绕着人民而建构起来的历史。它为历史本身带来了活力,也拓宽了历史的范围。它认为英雄不仅可以来自领袖人物,也可以来自许多默默无闻的人们。”口述历史是最具“个性”的一种研究方法,记录由个人亲述的生活和经验,重视从个体的角度,去再现历史的记忆和细节。历史学家和研究者往往通过口述——个人记忆的微末叙事,能够获得不同角度的、难以在官方文献中寻获的珍贵材料。

口述历史发源于美国。它的这种微观视角、微末叙事的表达方式与国际媒体和观众习惯的“人本性”的内容风格和对个人价值的推崇不谋而合。欧美文化普遍重视个体,媒体报道的故事常常以有特点的人物为主角、重视细节,并且要求内容有人情味,即使新闻报道也遵循这个思路。所以,口述历史是一种非常“国际化”的叙事方式,非常适合作为中国非遗文化记录和在全世界范围获得传播影像的载体。除了本身就具备适合国际传播的基因,非遗口述历史取得的传播效果与蓝海云平台独特创新的传播模式也是分不开的。

3.2 蓝海云使用口述历史进行非遗传播实践

作为一个中国文化和品牌的国际传播平台,蓝海云平台深谙国际媒体对于故事人文性的偏执。所以蓝海云传播的内容类型以人物纪录片为主,遵循“小切口、大背景,小故事、大道理,小人物、大主题,小细节、大情感,用世界都能懂的语言,以小见大地讲述中国故事”,而这恰恰契合了口述历史概念内涵与资料收集和整理的特点。

为了保证传播效果,从选题、制作到传播,蓝海云对整个项目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了优化创新,确保故事具有国际媒体所要求的人文情怀和普世价值,确保传播内容和方式的“国际化”。

以山西省非遗项目“苏式琉璃”的国际传播为例,琉璃瓦是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器件,山西琉璃凭借精绝的古法琉璃制造工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海云与山西文化局合作挖掘了苏式琉璃非遗故事,并且交由蓝海云合作的路透社、BBC、美国国家地理、探索频道等国际主流媒体进行评选,征求了这些媒体对于拍摄角度和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带着这些具体的意见和建议,蓝海云组织了包括意大利纪录片导演Alessandro Diviggiano在内的国际制作团队赴山西实地拍摄。苏氏琉璃的第八代传承人苏永军通过口述历史的方式向蓝海云讲述了苏氏琉璃600多年的历史,以及为了适应新时代环保和品质的要求,他对于琉璃制作的燃料和工艺所做出的创新和发展。拍摄制作完成之后,口述历史故事进入传播环节。

苏氏琉璃口述历史短片和素材在蓝海云平台发布之后,向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推送,被平台上的305家国际媒体以不同的形式采用或者报道——美联社、彭博社、印度HT Syndication、北非SyndiGate通讯社、Apple News、亚马逊Amazon Video Direct平台、Opera TV等大型国际通讯社或者媒体聚合平台采用了该片;欧洲新闻台意大利Telefriuli频道等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晚间新闻栏目“焦点(Focus)”中报道并且深入评论了该故事;印度第二大英文报纸印度斯坦时报在国际版头条专题报道了该故事,美国网络媒体CBS、ABC、CW、NBC,罗马尼亚报纸Occidentul Romanesc,非洲Hausa TV等主流网络媒体将苏式琉璃传播至更广泛受众。该故事最终抵达1.25亿受众,覆盖26个国家和地区的15.2亿人口。

墙外开花墙内香,苏氏琉璃国际传播所引起的热潮得到了国内太原电视台、山西晚报、网易新闻、搜狐新闻等众多媒体的跟进报道,点滴效果汇聚起来,将是中国非遗世界影像的聚集效应。

再如四川阿坝州壤塘县的觉囊唐卡,因其悠久的历史、古朴隽永的风格独成一宗,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川壤塘觉囊唐卡艺术传习所的老师们,收录当地贫苦子弟入学、手把手教授学生们绘制唐卡的技艺。蓝海云国际制作团队参考国外媒体人的评选意见决定:通过拍摄一个女孩色青拉姆的口述故事记录这类非遗的传承,色青拉姆是一个来自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地区的藏族失学女孩,通过8年的学习唐卡制作而成为中国工艺品大师。

蓝海云将传承人的专访与口述的内容制作成了《改变命运:唐卡为学生开创新未来》与《壤塘模式——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思路》两个纪录片。这些纪录片在蓝海云平台发布和推送之后,被806家媒体采用,包括美联社、彭博社、塔斯社、土耳其伊赫拉斯通讯社(IHA)、印度内容平台HT Syndication,更被英国第二大电视台itv、老牌国际电视台CNN亚洲频道、欧洲新闻台Telefriuli意大利频道、马来西亚国家电视台Bernama TV、印度两大收视最高电视台之一Zee TV新闻频道等主流电视台纷纷在黄金时间的新闻节目中播出,被印度、土耳其、德国、俄罗斯及东南亚等当地的多家新媒体网站翻译成本国语言进行转载。在系列视频上传至Facebook等社交媒体平台后,也引起了大量网友的观看与热议。觉囊唐卡口述历史的故事最终抵达受众2.26亿人,覆盖43个国家的31.56亿人口。令外国观众也了解到觉囊唐卡这项艺术珍宝,以及中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巨大努力。

蓝海云重视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于中国非遗项目的传播非常重视。初步统计,迄今为止,蓝海云已经用口述历史的方法成功制作并且传播148个非遗故事,包括:福建泉州15个项目(福船模型、晋江木偶戏、张坂佛雕、高甲戏、南音等),北京55项(京剧、曲剧、京瓷、京绣、唐人祥、兔爷等),江苏无锡69项(惠山泥人、金缮、无锡刺绣、无锡锡剧、紫砂壶等),贵州5项(布依族酿酒、苗年长桌宴、豫章书院-罗国淮、雷山斗牛大赛、王阳明之圣人心学等),山东青岛2项(八大观、崂山之太清宫等),山西太原1项(山西琉璃),四川1项(觉囊唐卡)。这些宝贵的非遗故事每个故事平均被272家国际报道报道,抵达国际受众1.13亿,覆盖55个国家的12.4亿人口,初步实现了中国非遗“走出去”的目标,被海外观众了解的同时,反过来又促进了非遗项目在国内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3.3 口述历史是保护非遗的有力工具、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有效手段

如今,现代化的进程使得生活方式的改变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富有深度和温度的“抢救性工作”,亟待在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工作中开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人预测,口述史学将成为未来治史的主要方法。然而任何一种文化的生命力都在于它能否顺应时代变迁、吐故纳新,保持自身的蓬勃旺盛。今天,文化走出去成为我国发展主题之一,我们相信非遗的传承不应仅仅止于被记录下来放在博物馆里。口述历史不只具备历史记录功能,它蕴藏着强大的国际传播潜力,能够创造难以预料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有足够的可能性走下庙堂,回归生活。

我国最大的口述历史资料库是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2002年刚开始做“口述历史”时,崔永元亲自出门吆喝卖片。“我觉得这个片子应该比电视剧还贵吧,去和电视台谈,人家说纪录片都是500块钱一集,小崔做的呢,就翻两番,1500元吧……在日本,NHK这样的国家电视台,每天黄金时段里播的都是口述历史纪录片,那种搞对象的节目午夜才播。我们这里反过来了……”

十多年后,世界进入全媒体时代,蓝海云(下转第171页)(上接第164页)平台秉持内容为王、以人为本的原则,利用现代传播和网络技术,利用国际制作团队和媒体资源,开辟了以口述历史的方式向国际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推广中国非遗的国际传播模式,国际传播成果倒推国内非遗保护和发展工作的进行,为中国非遗的国内生存和国际传播探索出了一条出路。

而口述历史的意义在于它关乎一个真实的人,关乎一个家族,关乎一个民族,关乎一个国家,关乎一种文化,甚至于关乎整个人类。蓝海云对非遗口述历史的国际传播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一个范例。因为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中国文化最具有影响力的元素,不是明星大V,不是商业巨头,而是中国普通人和他们身上承载的故事。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普通人的声音被世界听到,是中国最平凡、最朴实的温度被世界感受到。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口述历史,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F%A3%E8%BF%B0%E5%8E%86%E5%8F%B2/4514638?fr=aladdin,2018-01-26/2018-04-28.

[2] [英]保尔·汤普逊.过去的声音:口述史.覃方明,等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24.

[3] 搜狐网,对外传播:用口述历史讲好“中国故事”,http://www.sohu.com/a/204082648_748609 ,2017-11-13/2018-04-28

[4] 蓝海云.蓝海云故事全球传播效果案例.http://cases.bon-cloud.cn/cases/,2018-03-22.

[5] 腾讯财经.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纪录片,赔本赚吆喝?https://finance.qq.com/a/20101012/001277.htm ,2010-10-12/2018-04-28.

猜你喜欢

非遗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非遗视角下探析豫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策略
致力非遗保护,实现文化传承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国际化大学的定义与评估
杨元庆:国际化不是简单的“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