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帝都新城第三期1号综合体工程的岩土勘察与地基处理技术

2018-11-05李必龙

西部资源 2018年4期
关键词:持力成孔岩溶

李必龙

摘要:针对帝都新城第三期1号综合体工程实际情况,提出本工程岩土勘察方法及地质条件,并以此为根据,分析了地基处理方法,即根据基础埋深采用明挖独立基础或机械成孔灌注桩基础,以期为类似工程勘察及地基处理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岩土勘察;地基处理;岩溶;机械成孔灌注桩

拟建六盘水市“帝都新城第三期1号综合体”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大道南侧,民生路北侧(凉都体育中心对面),属六盘水市中心城区,交通方便。拟建物建筑面积约79946.42m2,其中商场面积36985.50m2,公寓面积42960.92m2,地下建筑面积35494.59m2,是集住宅及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现围绕本工程实际情况,对其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进行深入分析。

1.工程概况

该综合体由1号楼、1-1号公寓、1-2号公寓组成,拟建物安全等级、结构形式、层数、拟采用基础形式、荷载、设计标高等详见表1(拟建物基本情况一览表)。拟建筑物由建艺国际广东建筑艺术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受六盘水市恒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对该项目的岩土工程进行详细勘察工作。

2.勘察方法

2.1地质调查

了解并收集场地周围地质情况信息,包括地层分布、不良地质与岩层产状等。

2.2钻探

(1)基本要求。土层、岩层钻探分别采用冲击法和回转钻进法,土层和岩心的采取率必须达到85%和65%以上。

(2)点位布置。以平面柱列轴线为依据,裙楼每柱布置一个勘探孔,主楼每柱布置两个勘探孔,共450个钻孔,又因遇溶洞圈孔共116个,故实际布置566个孔。

(3)孔深。①1号楼柱位:其独立基础不得超出基底以下1.5B,但不能小于5m,桩基不得超出桩端平面以下3D,但不能小于5m。②其他楼柱位:其独立基础不得超出基底以下2B,但不能小于7m,桩基不得超出桩端平面以下5D,但不能小于7m。依据钟山大道GPS1,借助DJ-620型全站仪完成对所有孔位的测放。

2.3原位测试

(1)超声波测试。为对岩體完整性和地基的建筑施工条件进行综合评价,于场地之中布置60个钻孔,用于进行超声波测试,基岩层借助AC-301型声波检测仪测试岩体的纵波波速,以0.2m为度对测点的垂向间距进行控制。

(2)面波测试。为对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的类别进行判定,于场地中布置3个钻孔,用于面波测试。

(3)微振动测试。为了给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必要参数,于场地范围内开展了脉动测试。

(4)标准贯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钻孔共40个,根据试验结果可掌握砂土抗剪力学指标与密实度。

2.4室内试验

(1)土工试验。采集11份土样,送交实验室进行物理力学指标测试。

(2)岩石饱和单轴抗压试验。采集36份岩样,送交实验室进行物理力学指标测试。

(3)颗粒分析实验。采集6孔混合土样,送交实验室进行颗粒分析实验。

3.地质条件

3.1地形地貌

工程场地地形开阔,交通便利,场区地貌为岩溶盆地地貌,地形相对平缓,地面标高为1784.08m~1779.98m,实际高差仅为4.10m。

3.2岩土构成

根据钻探作业揭露地层,本工程场地的地层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为第四系杂填土(Qml)、第四系淤泥质土(Qh)、第四系中砂土(Qel)、石炭系下统摆佐组(C1b)白云质灰岩。

3.3不良地质

(1)岩溶。场地基岩主要为可溶性碳酸盐岩,场地岩溶较发育,地表无塌陷与岩溶漏斗。结合钻探报告,地基岩溶发育类型主要为溶隙、溶沟和溶洞,无填充或充填有黄色黏土夹砂,通过钻探手段揭露的溶隙高度保持在1.0m~3.0m范围内。

(2)其他。以现场调查结果为依据,结合场地钻探报告得出:场地无滑坡、地裂缝、崩塌、泥石流、活动性断裂构造等不良地质,主要不良地质为岩溶,而且已达强发育水平。

4.地基处理

4.1持力层

(1)杂填土因土质松软,不具承载力,且工程性能较差,故不可作为持力层。

(2)淤泥质土土质松软。

(3)中砂土土质松软,承载力低,且工程性能差,仅局部分布,故不可作为持力层。

(4)中风化基岩有很高力学强度,且建筑性能优良,故可作为持力层。

4.2方案

根据场地岩土状况和拟建建筑物基本特征,将中风化基岩作为持力层,若基础埋深在3.0m以内,则采取明挖独立基础;若基础埋深在3.0m以上,则采取桩基础。

4.3桩基工程

(1)稳定性分析。影响桩基自身稳定性的首要因素为岩溶;其次是岩面不平,分布有溶槽和溶沟,易形成陡坡,滑移危险;若桩底部的应力范围内存在洞隙,必须进行针对性处理,如增大基础的埋深,确保不存在临空面,以提高桩底部岩体稳定性。

(2)桩基础埋深。根据拟建建筑物荷载的分布情况,结合单柱荷载水平、地质条件、持力层与地质评价结果,桩端周边至少嵌入持力层0.5m;桩端以下3倍桩径范围内不能存在洞穴、软弱夹层与破碎带;在有可能分布临空面的部位,可增大桩嵌岩深度。

(3)成桩可行性分析。①人工挖孔桩。因场地土质偏软,加之地下水位浅,故不建议采用人工挖孔桩。②沉管灌注桩。此桩虽可穿越软土,但无法嵌入岩层,加之基岩有起伏,因此也不建议采用沉管灌注桩。③机械成孔灌注桩。常用工艺方法包括机械冲孔、机械旋挖与机械钻孔。

经综合分析,结合此次勘察结果,决定将机械成孔灌注桩作为基础处理形式。

(4)施工环境影响。①成孔时会产生弃土与泥浆,污染场地及其周围环境,故需有序的排放。②场区处市中心,机械、生活等排放出的废弃、粉尘会污染大气,不利环境,故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污染,如定期洒水、配置防尘设备等。

5.总结

(1)采用“地质调查+钻探作业+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的方法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2)工程场地地形开阔、平坦,交通便利。但岩溶强发育,钻探揭露以溶隙、溶沟和溶洞为主。

(3)选取中风化基岩为持力层,基础埋深≤3.0m时采用明挖独立基础,基础埋深>3.0m时采用桩基础。

(4)根据勘察资料,综合对比人工挖孔桩、沉管灌注桩与机械成孔灌注桩,将机械成孔灌注桩作为基础处理形式,为减小施工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施工中需采取有效环保措施。

猜你喜欢

持力成孔岩溶
基于Surfer克里金插值法的批量化桩长预估
某石灰岩矿区岩溶涌水治理处理方法
CONTENTS
探讨岩溶区高速公路勘察技术方法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成孔技术探讨
杂填土区灌注桩成孔方案比选分析
持力层核心指标与基桩质量的关系
——基于钻芯检测法定量评估基桩质量的研究之六
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区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持力硼、速乐硼水稻增产试验初探
绮丽多彩的岩溶世界
——太极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