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策略探究
——以初中音乐学科试讲环节为例
2018-11-05潘丽琴
潘丽琴
教育部于2013年8月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提出: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是教师职业准入的前提条件。随后,江苏省教育厅颁布的《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中也明确提出,要改革师范生教师资格获取办法。自2015年起,新入学的师范生、全日制教育硕士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而是同其他社会考生一样,必须参加教师资格考试且成绩合格才能申请认定。这一举措,打破了我国实施教师资格制度近二十年来师范生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的局面。
2017年是江苏省师范生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第一年。同年11月,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在全省各地拉开帷幕,考试分为笔试、面试两部分,各科笔试成绩合格的考生方可参加面试。在面试环节,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答辩等流程,考查师范生是否具备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2018年1月6日至7日,笔者有幸担任了苏州市师范生考区初中音乐学科的面试考官。由于此次是师范生首次参加国考面试,因此在面试特别是试讲环节中暴露了一些问题,笔者忍不住诉诸笔端,欲与同行及高校师范生进行探讨。
试讲即考生进行模拟上课的环节,是指教师模拟课堂演示一个音乐教学片段,该过程的时间可长可短,一般控制在十分钟左右。模拟上课可以是整个音乐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截面,也可以是音乐教学过程中相对独立的一个部分,执教者通过模拟的形式来完成指定的音乐教学任务,展示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能力。①该环节主要考量考生的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师基本素养,以及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总体来说,师范生参加国考面试是有其优势的,他们在大学里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教育知识,以及学科理论知识、学科专业技能,所以试讲环节的总体表现都还不错,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将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后,提出如下注意事项。
一、内容表述准确——言之有“理”
纵观两天来考生试讲的考试题型,大致有歌唱教学、欣赏教学、创造教学(音乐编创)、演奏教学、音乐与舞蹈教学、综合艺术表演教学等几种,教学内容的设置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要求紧密结合,从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出发,②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呈现。在实际的试讲过程中,很多考生存在教学内容表述不够准确的问题。
现象一:考生往往对于歌唱教学比较了解,无论抽到的内容是什么,基本上都按照歌唱教学的大致套路去试讲。而且他们在拿到作品后,不管所面对的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如何,必定将附点、切分等节奏“拎”出来讲解,也必定将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等拍子的强弱规律加以强调,这样千篇一律的“歌唱教学”,就造成了教学设计上的偏差。
现象二:部分抽到演奏教学的考生,没有考虑到教学中“应使用易于学习、易于演奏、便于集体教学的课堂乐器”③这一建议,而运用了合奏的方式进行器乐演奏教学。如作品《幸福年》 (音乐选段)的谱例上呈现了三个声部,第一声部是主旋律声部,第二声部是伴奏声部,第三声部是节奏型,考生一看考试基本要求中有“展示器乐合奏教学过程”这样的表述,就不假思索地让学生进行民乐合奏了。
现象三:部分考生抽到综合艺术表演教学,如京剧过场音乐,会将其唱成了声乐作品;部分抽到音乐与舞蹈教学的考生,也把课程上成了歌唱课……
以上出现的种种现象,究其原因是由于考生对课程标准不够熟悉、对课程领域了解甚少、对试讲内容比较陌生造成的。教学内容表述和呈现清楚、准确,是教学实施的前提条件,我们要强调审题准确,言之有“理”。
这个“理”,一方面是对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即“新课标”的内容,师范生要提前学习并做到多看、多读、多品味;另一方面是对教学内容的表述要“在理”,即能较为准确地呈现教学内容。内容表述是否准确,是对试讲环节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考生能对课程标准的“理”有所了解,对各个领域的要求有所感知,那么就不至于出现无论什么课型都讲成歌唱课的现象。由此可见,对试讲要求、教学内容把握准确,才能言之有“理”。
二、方法运用合适——行之有“效”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在两天的面试过程中笔者发现,考生在试讲时所运用的方法较为单一。以欣赏教学试讲为例,考生往往先让学生聆听一遍乐曲,然后就依据谱例边弹边唱旋律,将当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十分钟下来只欣赏了一遍音乐,这样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欣赏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明白“欣赏什么”(内容)和“怎么欣赏”(方法)。考生只知道欣赏的内容,却不知道如何引领学生欣赏,这个问题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在《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评分细则(试行)》(见表1)中,对于教学设计有目标与要求、重点与难点、形式与方法三个方面的具体表述,是考量考生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
表1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通常运用的教学方法有: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即以语言传递为主,通过师生口头语言交流进行音乐教学的一种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即以音乐感受、情感体验为主,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培养音乐审美的教学方法,如欣赏法、演示法等;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即以音乐实践为主,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从而掌握音乐知识、技能,提高音乐表现力的教学方法,如练习法、律动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具体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要视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而定。
以欣赏教学为例,初中音乐教材中欣赏曲目的比重逐步增加,欣赏课的内容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分为歌曲欣赏和器乐作品欣赏,在没有音频只有主题谱例的情况下进行试讲,的确是一种挑战。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在不播放音频的情况下来表现音乐呢?笔者认为,考生先要对初中学生的“感受与欣赏”领域的要求有所了解,如“能够感知音乐要素,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能够有意识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能运用音乐术语进行描述”;“通过欣赏音乐分辨不同的体裁和形式”。④在此基础上,考生可以从哼唱音乐作品的主题、听辨主题部分的主奏乐器、感受音乐的情绪特点、紧扣音乐要素进行分析、参与音乐作品的律动表演等方面着手,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从而达到较好的试讲效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考生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较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并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表达出来,这样的教学试讲才是行之有“效”的。
三、情境创设合理——导入有“趣”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开始好比小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导入是教学全过程的开端,它维系着整个课堂教学的命运,特别是试讲的时间一共十分钟,怎样在短短的时间内展现自己的亮点、创设合理的情境导入教学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就笔者目前看到的很多课堂的导入环节而言,都相对比较单调,不外乎看图导入、师生交流谈话导入、歌曲聆听导入……或简单,或冗长的导入设计,没有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评分细则(试行)》中,对于组织教学有如下表述(见表2):
表2
笔者认为,试讲环节的导入一般控制在一分钟左右比较合适。因为它不像正式上课那样需要丰富的教学设备和音乐素材,所以考生首先可以从语言描述导入,如猜谜语、讲故事、设疑等,通过语言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结合音乐作品从自身特长展示导入,如演唱、演奏、舞蹈等,将自身特长与音乐作品巧妙结合,这样既凸显了自己的专业基本功,又紧扣课程主题,会让考官有眼前一亮之感。其次,还可以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导入、带领学生律动导入等。我们绝不能小看这简短的开场白,必须精心设计、工于开端,才能赢在起始,起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样,一千个教师也有一千种导入课堂的方法。我们只有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紧扣“趣”字,才能让课堂导入成为试讲环节中的一个小亮点。
四、唱奏表达适当——心中有“乐”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要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⑤因此,熟练掌握歌曲范唱和即兴弹唱,既是每个音乐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也是有效营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音乐情感和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在两天的面试时间中,笔者看到只有小部分考生能用优美的歌声范唱、用恰当的钢琴伴奏,同时也看到有一部分考生在范唱时音准、节奏、速度都产生了偏差,严重影响了音乐的完整性和教师的示范作用。有部分考生在即兴伴奏时,左手音型、和弦级数一成不变;右手旋律不流畅,时断时续,严重影响了试讲的顺利完成。
演唱、演奏是每个音乐教师必备的重要教学技能,也是音乐课堂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好的即兴弹唱往往会给试讲增色不少,而考场中种种现象显然是与“准音乐教师”的要求不相符的。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音乐技能的学习也并非一日之功。针对面试中考生演唱、演奏能力弱的问题,笔者认为师范生一定要重视自己的专业,特别是在演唱、演奏方面的基本功训练,因为学习钢琴演奏和声乐演唱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而教师能否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自身的弹唱水平。所以考生一定要从基础抓起,依托中小学音乐教材,对其中不同风格、体裁、难易程度的歌曲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能够运用丰富的和声、变化的节奏、适合的速度、优美的声音表现不同歌曲的风格特点,并做到口中有“乐”、手中有“乐”、心中有“乐”。
五、评价实施灵活——目中有“人”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面试中的试讲环节是考生面对考官进行的,教室里是没有学生在场的,但是考生要尽量通过试讲让听课者仿佛进入真实的音乐课堂并融于其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评分细则(试行)》中,对于教学评价有这样的表述: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能客观评价教学效果。“新课标”在评价的“激励与改善”功能前,加上了评价的“诊断”功能,这就意味着音乐教师要做好多元教学评价的“诊断者”。
在实际的试讲过程中,有的考生能较好地进行教学评价,如“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这位同学还没有想好,没关系,哪位同学来帮帮他?”……也有的考生在试讲全程中似乎都在自言自语,很难谈得上是在进行教学评价。考生一定要牢记:试讲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要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要有师生之间的教学评价蕴含其中。同时牢记试讲时要“眼前无学生,心中有学生”,注意更多地“面向学生”,无论是问题的预设、谈话的交流、评价的语言,还是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是考生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考生也要关注诊断性评价,不能只是一味地说些“你真棒”“回答得真不错”的“满堂赞”,而是要有“鼓励与肯定”,也要有适度的“提醒与纠正”。其一,评价的内容指向要具体,要善于抓住关键点,并结合实际情况给予积极的鼓励或者善意的纠偏,提升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其二,评价目标指向要科学,对学生学习过程结果的评价一定要多维度、重在激励,要明确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是评价的终极目标;其三,评价对象要多元,既要关注到个体,更要面向全体。只有实施灵活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目中有“人”。
六、板书设计适切——书之有“用”
板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在黑板上书写和展示文字、符号、线条、乐谱、图示等内容以传递信息的教学手段。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好的板书能加强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板书设计也是此次试讲环节中的一项内容,从表2中我们了解到板书设计要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工整、美观、适量。
在为期两天的面试中,笔者观察到考生的板书大都千篇一律,就是写一下课题,有的加上一点儿节奏或一两个小节的谱例。这样的板书毫无新意,也没有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笔者认为,在试讲环节中适当运用板书,对教学效果是很有帮助的。因为试讲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没有音像资料,没有学生,只有一台钢琴、一盒粉笔、一块黑板、一个板擦。若想在较为单一的教学环境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即兴弹唱是一项很重要的保障,对此上文已陈述。除此之外,充分运用好板书也尤为重要,因为板书是视觉艺术,精心的设计往往会给考官眼前一亮的感觉。记得在一次教师招录的面试中,有一位考生在涉及民族管弦乐曲《金蛇狂舞》的创作手法这一内容时,除了通过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乐句上下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的特点外,还边哼唱主题边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螺蛳状的图形,更好地向学生描述了“螺蛳结顶”的音乐创作手法。这样的板书既有效地解决了该课的教学难点,又增加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一目了然又颇有新意,为试讲增色不少。
所以笔者认为,在音乐学科试讲环节中适当进行板书呈现,并做到布局合理、谱例正确、字迹工整、大小合理,不仅适度呈现了音乐教学内容,有效巩固了教学重点、难点,也体现了板书书之有“用”。
以上是笔者在苏州市师范生考区初中音乐学科的面试(试讲)环节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既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注意事项,也属个人建议和想法,希望得到同人斧正。随着教育部门对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全面部署、师范院校对教师资格考试的更加重视、师范生对教师资格考试的积极准备,相信师范生考区的考试成效会越来越显著,这对于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推动教育改革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和意义。
注 释
① 戴海云、潘朝阳《音乐课堂教学片段模拟—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瓶器》,《中国音乐教育》2017年第1期。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3页。
③ 同注②,第30页。
④ 同注②,第14—16页。
⑤ 同注②,第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