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2018-11-05张金梦程梦菲于贞杰

中国卫生统计 2018年5期
关键词:均等化小组讨论公共卫生

张金梦 程梦菲 于贞杰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每一个公民,不论性别、年龄、民族、居住地、职业和收入水平等,都能平等地获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本研究通过专家和小组讨论,考虑供需双方指标数据的可得性选取评价指标,形成指标体系。构建一套合理可行的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便于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过程进行监测和考核,也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供方向指引[2]。

方 法

通过文献研究、专题小组讨论明确均等化内涵,初步拟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初步拟定的指标体系进行修正,根据专家打分,利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运用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α)、因子分析进行信效度检验。

1.德尔菲法(Delphi)

德尔菲法是一种专家咨询方法,本研究共进行两轮专家咨询,专家咨询包括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指标的重要性以及可操作性、专家的权威程度、指标修改建议等。

2.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Cr)以及协调系数(W)

专家的积极系数即专家咨询表的有效回收率,Cr用来反映专家的权威程度。Cr即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Cs)与对指标判断的依据(Ca),计算公式:Cr=(Cs+Ca)/2。W越高表示专家意见越趋于一致,计算公式如下:

W值在0~1之间,b是参与评分的专家数,k是指标个数,Rj是分配给第j个指标的秩次的合计[3]。

3.熵权法

采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具体计算步骤为:

结 果

1.专家咨询的基本情况

专家对指标表示非常熟悉的占45.45%,熟悉的占39.38%,比较熟悉的占15.17%。第一轮发放专家咨询回收率为80%,第二轮回收率为100%。Cs均在0.7以上,Ca大于等于0.9,一级指标的专家Cr大于0.8。资源配置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指标的重要性与可操作性的协调系数P值均小于0.01,结果指标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协调系数P值均小于0.05。具体情况见表1。

2.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

对初步拟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第一轮专家咨询,根据专家咨询意见,最终形成了3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 48个三级指标。 其中婴儿死亡率、 孕产妇死亡率、慢性病患病率、传染病发病率为低优指标,在实际评价中数据越低越好。具体指标见表2。

表1 各指标专家权威系数表

表2 第一轮专家咨询形成评价指标体系

3.指标体系的修正

根据专题小组讨论,由于部分指标的可得性和实际可操作性较差,许多数据不易量化且不好获得,最终删除了1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比如删除“政策支持”,政策不属于公卫资源,并且政策不仅包括绩效考核方面,还有财政投入保证、工作开展政策等,这些数据难以统计和量化,根据专家意见对部分指标做了更明确的定义。

4.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和专题小组反复讨论,根据专家打分利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最终形成了以资源配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和结果为主体的3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37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体系及权重见表3。

表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

5.指标体系的信效度检验

3个一级指标及整体的克朗巴哈系数分别是0.635、0.701、0.796、0.765,均大于0.6。指标体系最终提取三个公因子,其解释力为65.728%,每个变量在相应的因子上有足够强度的负荷(>0.6),成分1、2、3包含了指标体系中三项一级指标,因子分析结果与预设指标一致。具体情况见表4。

讨 论

本研究构建了以资源配置、服务利用和结果为主体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与蔡黎、于勇[4-5]等构建的指标体系相比,本研究前期注重相关理论的研究,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和专题小组讨论明确“均等化”的内涵,并且结合了医疗质量管理之父Avedis Donabedian提出的“结构—过程—结果”模型[6]和2000年世卫组织提出的卫生系统评价框架[7],构建评价维度。后期在探索选取指标的过程中,通过专家咨询和小组讨论考虑到供需两方指标实际可得性和可量化性等情况,经过删减修正形成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

参与本研究的两轮专家人数均为16人,满足德尔菲法一般纳入的函询专家人数为15~ 50人的要求[8]。参考吴建[9]、胡善联[10]等学者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进行专家咨询,专家均是在基本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经济学等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优秀学者和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多年的卫生人员。所有专家学历均为本科及以上,职称在均为副高及以上,并且有多年的工作经验。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对初始指标的定义准确度把握、指标的可得性和可操作性,指标的完整性等方面进行删减修正,各专家看法逐渐趋向统一,最终形成了专家认同的评价指标体系。

表4 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涉及多门学科、多种理论。本研究限于咨询的专家领域范围,在指标的选取上也有一定的不足,其实用性也需要在后续实践中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均等化小组讨论公共卫生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小组讨论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窘境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
均等化服务试点一年间
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过度剖宫产背后的公共卫生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