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猪场户质量安全行为改善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山东省588家养猪场户的问卷调查数据

2018-11-05梁兴娟张园园王军一孙世民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养猪场意愿生猪

梁兴娟,张园园,王军一,孙世民

(1.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2.临沂市畜牧站,山东 临沂 276000)

山东省2016年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分别达到4 662.04万头和383.53万吨,占中国生猪出栏总量和猪肉总产量的6.81%和7.24%。猪肉作为城乡居民日常消费的最主要肉食品之一,其质量安全水平关乎国计民生。近年来,“瘦肉精”、“兽药残留”等问题事件频发,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如何有效防控猪肉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政府、学界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焦点,亟待解决。养猪场户作为猪肉生产的源头,其质量安全行为直接影响着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质量的安全性,因而必须从源头上强化养猪场户质量安全行为的改善意愿,促使养猪场户实施良好的质量安全行为。

近年来,养猪场户的质量安全行为得到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刘增金等[1]利用183份样品数据和Logit模型研究养猪场户对猪肉产品溯源能力的信任程度如何影响其质量安全行为的实施。钟颖琦等[2]应用multivariate probit模型,研究影响生猪养殖场户安全行为的因素。王建华等[3]认为养猪场户养殖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会引起生猪生产环节质量安全风险。孙世民等[4]基于653份样本数据,应用Logit模型分析影响养猪场户实施良好质量安全行为的因素,结果显示:养猪场户的文化水平、养殖模式、养殖规模、行为态度、对兽药使用的认知、对残留危害的认知、产地检验共七个因素显著影响养猪场户实施良好质量安全行为的意愿。吴学兵等[5]基于北京市217家养殖场(户)的数据,应用离散选择模型,分析影响养殖场户生猪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因素。赵伟峰等[6]的研究表明,由合作组织提供的养殖技能培训服务、销售指导服务、疫病防疫服务有助于养猪场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建立;养猪场户的养殖规模、养殖年限、专业化程度与其安全生产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上述研究对于探讨如何改善养猪场户的质量安全行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但是对养猪场户质量安全行为改善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有所欠缺。基于此,本文利用山东省17地市588份养猪场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实证分析养猪场户质量安全行为改善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增强改善意愿的对策建议。

1 概念界定与分析框架

1.1 概念界定

行为是指行为主体为实现某种目的,基于自身条件和认知而实施的一系列活动。养猪场户的行为是指养猪场户在生猪饲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活动总称。质量安全是指产品应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检测标准,不含可能危害健康的有害物质,确保当消费者按照预期方法食用时不会对健康造成伤害。猪肉的质量安全是指猪肉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无异味,不含有害物质等。

养猪场户质量安全行为是指养猪场户为改善和保障生猪质量安全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主要包括:投入品采购与使用行为,即选用优良的种猪,使用生产规范的饲料,合理使用兽药和药物饲料添加剂,严格遵循休药期规定。疫病防疫行为,即建立完善的疾病防疫体系,同时做好消毒、灭鼠工作,严格实施对外来人员、车辆和种(仔)猪的消毒、隔离与观察。养殖档案行为,即在生猪饲养管理过程中记载繁殖信息、饲料及兽药的使用情况等各类信息的凭证的建立与保管。环境维护行为,即养猪场户应合理选择养猪场场址,根据养殖空间、专业程度等确定适度的养殖规模,定期清洁猪场内外,对粪污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保证猪舍周围环境卫生。动物福利行为,即为生猪提供符合营养标准和生长需求的饲料、饮水等,为生猪提供适宜的通风换气条件、温度和湿度条件,为生猪提供符合其行为特性的生存空间,减少外界环境刺激等。养猪场户只有在养殖环节有效实施质量安全行为,才能保障猪只健康,进而为生产优质猪肉产品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生猪。

1.2 研究假说

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本文从决策者特征变量、生产特征变量、组织特征变量、认知特征变量和环境特征变量5方面,提出影响山东省养猪场户质量安全行为改善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假说。

决策者特征对养猪场户质量安全行为改善意愿有影响。决策者特征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男性决策者对改善质量安全行为的接受程度相对更高。决策者年龄对其质量安全行为改善意愿有负影响,年龄越大,决策者越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改善质量安全行为。决策者文化程度对其质量安全行为改善意愿有正影响,文化程度越高的养猪场户,经营理念越先进,改善质量安全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生产特征对养猪场户质量安全行为改善意愿有影响。生产特征变量包括饲养方式、养殖规模、养殖年限、管理模式、专业化程度。饲养方式分为养猪专业户和规模养猪场,后者与前者相比,资金更雄厚,管理更规范,因此改善质量安全行为的意愿更强。养殖规模对养猪场户的质量安全行为改善意愿有正影响。因为饲养规模大的养猪场户的养殖技术和饲养条件相对较高,有更好的能力和更强的意愿改善其质量安全行为。养猪场户的养殖年限对其质量安全行为改善意愿有正影响。养猪场户的养殖年限越长,对养殖技术和管理规范越熟悉,销售渠道和投入品采购渠道越多,所以改善质量安全行为的意愿会越强烈。管理模式根据养猪场户建造猪舍的类型可以分为封闭式、半封闭式和开放式,养猪场户可以根据养殖规模、地理环境、投资成本等决定建造猪舍的类型,因此管理模式对养猪场户改善质量安全行为意愿的影响方向不定。专业化程度通过养猪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来反映。养猪场户的专业化程度越高,说明其收入中来源于养猪产业的比例越高,对养猪业的依赖性越高,更愿意通过改善其质量安全行为来获取更高的收益。

组织特征对养猪场户质量安全行为改善意愿有影响。组织特征变量是指养猪场户是否加入养猪合作组织。养猪合作组织会为养猪场户在市场信息、养殖技术、销售渠道、资金周转等方面提供支持,因此加入养猪合作组织的养猪场户更倾向于改善其质量安全行为。

认知特征对养猪场户质量安全行为改善意愿有影响。认知特征变量是指养猪场户对残留危害、健康养殖和质量安全的认知水平。认知决定行为,养猪场户对残留危害、健康养殖和质量安全的认知度越高,越愿意改善质量安全行为。

环境特征对养猪场户质量安全行为改善意愿有影响。环境特征变量包括产地特征、产地检验和宣传号召。各地区根据生猪的出栏量可以划分为主产区、中产区和少产区。相比于非主产区,主产区的养猪产业会产生规模效应,在政府支持、技术服务等方面都会比非主产区的养猪场户更有优势,养猪场户会更愿意改善质量安全行为。质监部门对生猪的检疫力度越强,对养猪场户的生产要求就越高,养猪场户在高标准的产地检验环境下,更愿意改善其质量安全行为。政府的宣传号召是养猪场户了解政策、趋势的一种途径,宣传号召越广泛、越全面,养猪场户对质量安全的了解程度就越深刻,改善质量安全行为的意愿也会更强烈。

2 模型构建、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2.1 模型构建

本文研究的是养猪场户改善质量安全行为的意愿,即养猪场户改善质量安全行为的主观概率,端点分为“愿意”和“不愿意”。Logit 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将逻辑(Logistic)分布作为随机误差项的概率分布,适用于分析按照效用最大化原则所进行的行为决策。

因变量是养猪场户是否愿意改善质量安全行为,愿意改善则Z=1,不愿意改善则Z=0,假定Z=1的概率为P,xi(i=1,2,…,n)为解释变量,即影响养猪场户质量安全行为决策的各种因素;bi(i=1,2,…,n)为第i个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bi为正,代表第i个因素对改善养猪场户的质量安全行为有正向影响,为负则表示有负向影响。Logit二元离散选择模型为:

(1)

式(1)中,Z是变量x1,x2,…,xp的线性组合,即,

Z=b0+b1x1+b2x2+…+bpxp;

(2)

由式(1)和式(2)进行变换,得出用发生比表示的Logit模型形式:

(3)

式(3)中,b0是常数项,bi(i=1,2,…,p)是自变量系数,ε是随机误差。b0和bi的值可以根据极大似然估计法估计。

2.2 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由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于寒假期间实地调查获得,共发放调查问卷700份,得到有效问卷58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4%。由表1 和表2可知,从地理位置上看,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东营市和日照市属于东部地区,济南市、淄博市、潍坊市、泰安市、莱芜市和滨州市属于中部地区,枣庄市、济宁市、临沂市、德州市、聊城市和菏泽市属于西部地区。从生猪生产情况看,潍坊市、济宁市、临沂市、德州市、菏泽市属于生猪主产区,年出栏生猪450万头以上,5 市年生猪出栏量占全省生猪出栏总量的54.59%。青岛市、泰安市、烟台市、济南市、聊城市和日照市属于生猪中产区,年出栏生猪200万~450万头,6 市年生猪出栏量占全省生猪出栏总量的32.85%。滨州市、枣庄市、威海市、淄博市、东营市和莱芜市属于生猪少产区,年出栏生猪200万头以下,6市年生猪出栏量占全省生猪出栏总量的12.56%。

表1 受访养猪场户的行政区域分布情况

表2 受访养猪场户的地区、产区分布情况

受访的养猪场户中有86.22%为男性,年龄在36~60岁的占比为86.73%,文化程度多为小学、初中和高中。养猪场户中有78.57%从事专业养猪年限三年以上,其中有7.14%养猪年限在十年以上,有84.01%为养猪专业户,15.99%为规模养猪场。生猪出栏量集中在100~2 999头,其中生猪出栏量100~499头的占比为71.26%,500~2 999头的占比为23.81%。专业化程度用养猪纯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来衡量,有91.33%的养猪场户占比在30%以上。

2.3 变量说明

根据研究假说,把养猪场户改善质量安全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分为5类15个变量,详见表3。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 7.0对588份样本数据进行Logit回归处理。针对养猪场户质量安全行为改善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选取了15个变量,它们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饲养方式、养殖规模、养殖年限、管理模式、专业化程度、合作组织状况、残留危害认知、健康养殖认知、质量安全认知、产地特征、产地检验、宣传号召。首先考虑所有变量对式(3)进行估计,得到模型一。其中,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养殖规模、养殖年限、管理模式、专业化程度、产地特征、宣传号召不具有统计显著性。然后依据相伴概率值,采用反向筛选法,从大到小逐步剔除不显著变量,直到所有的变量都在10%的水平上统计显著,得到模型二。

表3 模型变量的含义、统计特征及其预期影响方向

从表4中可以看出:模型一与模型二中统计显著变量的系数以及统计量都很接近,显著性P值都为0.0000,因此两个模型的含义很一致,以下讨论以模型二为主。结果表明,存在6个因素对养猪场户质量安全行为改善意愿的影响具有统计显著性。其中,有3个因素的系数绝对值大于0.65,影响程度相对大;有1个因素的系数绝对值介于0.45~0.65,影响程度相对较大;有2个因素的系数绝对值小于0.45,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饲养方式的模型系数是0.545 7,统计概率是0.087 5,表明养猪场户饲养方式对其质量安全行为的改善意愿有显著正影响,且影响程度相对较大。即规模养猪场改善质量安全行为的意愿高于养猪专业户,可能的解释是,规模养猪场的饲养规模更大,设施配备更完善,在疫病防治、技术应用等方面经验更丰富,有更深刻的质量安全意识,更加依赖从生猪养殖中获得经济效益,对实施质量安全行为能规范养殖流程、提高养殖收益的认知更强烈,因此更愿意改善质量安全行为。

合作组织状况的模型系数是0.796 8,统计概率是0.011 4,表明合作组织状况对其质量安全行为的改善意愿有显著正影响,且影响程度相对大。原因是加入养猪合作组织的养猪场户可以从组织中获得饲养管理技术、资金支持等,有助于解决养殖过程中的疑惑和难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养殖风险,同时因为加入合作组织的门槛要求,合作组织内的养猪场户普遍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因此改善质量安全行为的意愿更强烈。

残留危害认知的模型系数是0.256 5,统计概率是0.081 3,表明养猪场户残留危害认知对其质量安全行为的改善意愿有显著正影响。养猪场户的认知影响其行为,熟悉残留危害的养猪场户能够比较赞同质量安全行为的规范在减轻残留危害上的作用和重要性,会更乐意改善其质量安全行为,严格规范养殖过程,力图最大程度降低残留危害,生产出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产品。

健康养殖认知的模型系数是0.372 1,统计概率是0.022 1,表明养猪场户健康养殖认知对其质量安全行为的改善意愿有显著正影响。说明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养猪场户对健康养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越高,就越倾向于改善质量安全行为。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健康要求的提高,健康养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生猪的健康养殖是指养猪场户严格按照质量标准,把好生猪生长发育的各个环节,为生猪提供充足的营养饲料,使其最大程度减少疫病的发生,使生产的猪肉产品无污染、质量好。养猪场户对健康养殖的认识越全面,就越愿意改善质量安全行为。

质量安全认知的模型系数是0.772 3,统计概率是0.002 1,表明养猪场户的质量安全认知对其质量安全行为的改善意愿有显著的正影响,且影响程度相对大。因此,在我国食品质量标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养猪场户对厉行质量安全的认知越充分,对相关规定和技术的了解越全面,就越赞同质量安全行为会带给其生产和经济上的好处,也会愿意通过改善质量安全行为来规避风险,获取更高的收益,进入良好的生产循环。

产地检验的模型系数是0.931 7,统计概率是0.000 3,表明产地检验对养猪场户质量安全行为的改善意愿有显著的正影响,且影响程度相对大。产地检验制度属于影响养猪场户质量安全行为的外界因素之一,因此,如果养猪场户当地的质监部门提高对出栏生猪检疫的标准,加强检验力度,加大对不合规产品的处罚,会有助于养猪场户改善质量安全行为。

表4 养猪场户质量安全行为改善意愿影响因素的Logit模型回归结果

4 结论与对策建议

改善养猪场户的质量安全行为是从源头上控制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588家养猪场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养猪场户质量安全行为改善意愿的影响因素,得出研究结论:饲养方式、合作组织状况、残留危害认知、健康养殖认知、质量安全认知、产地检验等因素显著影响养猪场户质量安全行为改善意愿;合作组织状况、质量安全认知、产地检验影响程度相对大,饲养方式影响程度相对较大,残留危害认知、健康养殖认知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强化养猪场户质量安全行为改善意愿的对策建议:

(1)饲养方式对养猪场户质量安全行为的改善意愿有显著正影响,规模养猪场改善质量安全行为的意愿更强烈,因此应积极推行养猪业适度规模化发展。缺乏资金会限制养猪场户扩大养殖规模,因此政府、银行、农村信用社及相关金融机构应共同行动,制定适合广大养猪场户的农村信贷政策和优惠政策,例如以物抵押、农户连环担保、小额贷款等政策,给予养猪场户充分的信贷资金支持,以满足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的资金需求。此外,还应该在技术、信息、市场和用地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养猪场户开展规模养殖和健康养殖。

(2)合作组织状况对养猪场户质量安全行为的改善意愿有显著正影响,因此可以建设养猪业的相关配套组织,充分发挥合作组织在技术、资金、仔猪、饲料等方面的扶持作用。合作组织应逐步扩展辐射范围,深化服务内容,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带动周边养猪场户积极加入。合作组织可以定期组织技术培训班,对养猪场户进行质量安全相关技术培训与指导,还可以定期组织交流会,为养猪场户之间交流养殖经验搭建平台。政府也应出台优惠政策给予合作组织在资金、技术、用地等方面的支持。

(3)养猪场户对残留危害、健康养殖、质量安全的认知水平对养猪场户质量安全行为的改善意愿有显著正影响,对此应该加强培训,提高养猪场户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政府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养猪场户培训方案,通过举办培训班和专家讲座等方式,利用广播、电视、网络以及报栏等多种渠道,形成完善的生猪饲养管理人才的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养猪场户的健康养殖、质量安全认知水平,增强养猪场户的经营理念、技术知识,提高养猪场户的管理能力。提高质量安全行为推广宣传的频率和覆盖面,让养猪场户有更多的途径了解相关信息。

(4)对出栏生猪检疫的执行力度对养猪场户质量安全行为的改善意愿有显著正影响。因此,为了培养能促进养猪场户改善质量安全行为的环境氛围,从而提高生猪质量安全水平,当地主管部门应提高对出栏生猪检疫的标准,加大产地检验力度,强化对检验过程的规范和监督,加大对不合规行为和产品的处罚力度。

猜你喜欢

养猪场意愿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规模养猪场必备防疫条件及操作规程分析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病死猪处理行为的政府与养猪场户进化博弈及仿真分析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二氧化碳荒”愁坏英国养猪场
治污关停养猪场这可不是开玩笑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