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11-05

关键词:出院心肌梗死依从性

王 丽

(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贵州 贵阳 550000)

心肌梗死主要致病因素是冠状动脉持续性缺氧,该症状可引发休克、心衰和心律失常等多种临床症状表现,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劳累过度、暴饮暴食等都是发生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当患者临床上产生胸骨后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积极治疗。很多心肌梗死患者都存在着不良生活习惯,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可有效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52.8±12.2)岁,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39~68岁,平均年龄(51.2±11.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应叮嘱和指导患者充分休息,同时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吸氧的速率为5 L/min。护理人员还要时刻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指导患者多食蔬菜和水果,少食多油多盐的食物。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连续护理。医护人员要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明确患者住院、出院以及随访等多个流程。患者在住院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健康状况予以科学评价,并为患者普及与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及内容,为患者发放连续护理手册,积极帮助患者更为全面地了解自身情况。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叮嘱患者多食水果蔬菜,禁止在治疗中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出院前,护理人员应为患者科普与疾病危险相关的医学知识,从而使患者更为了解心肌梗死的病症和护理注意事项。出院后,医护人员再对患者开展连续护理,护理的时间为30 d,并在日常工作中保证随访的质量。

1.3 观察指标

采用SF-36QOL量表,量表中共分为8个项目,量表的总分值为100分,最小分值为零分,低质量为不足70分的患者,中质量为70~80分的患者,80分以上为高质量的患者。患者的分值越高,证明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就越好,且护理人员还要记录患者出院后的依从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出院后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对比

3 讨 论

本文主要分析了连续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50例患者出院后的依从性,及出院后的生活质量进行了全面观察和统计。观察组出院后在饮食、用药、体育锻炼等多个方面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所以在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中,采用连续护理的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服药、体育锻炼的依从性,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

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科学有效的治疗和高质量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另外还可帮助患者更加准确地认识心肌梗死,同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出院后,对患者进行持续的护理,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

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连续护理的方式,可有效减少心肌梗死发病率,帮助患者尽快地投入到社会生活之中。患者发病后,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保证休息的时间,防止患者由于消耗过多的氧分而出现疾病复发症状。此外,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还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来制定更为科学的饮食方案,叮嘱患者少食多餐,避免食用高热量、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且忌食辛辣食物,同时结合医嘱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从而使多种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猜你喜欢

出院心肌梗死依从性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