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科技安全的三维驱动
2018-11-02王巍
王巍
【摘要】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新时代维护我国科技安全任重而道远。要谋划总体布局,以创新驱动统领科技安全总蓝图;要加强双翼护航,以关键技术和人才队伍驱动提升科技安全“硬”“软”实力,三维驱动为实现国家安全保驾护航。
【关键词】科技安全 创新驱动 三维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安全工作。进入新时代,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科技安全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科技安全不是孤立存在的,其置嵌于国土、农业、工业、生态、网络、国防等各安全领域,并为其提供技术保障,因此没有科技安全,国家安全就无从谈起。当前我国科技安全形势仍存隐忧。谋划以创新战略为驱动的总体布局,提升以关键技术“硬”实力和人才队伍“软”实力为驱动的双翼护航,是破解科技安全桎梏、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方略。
创新战略驱动,统领科技安全总体布局
科技安全理念上,要树立创新为先的发展理念。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窘状尚未破解,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维护科技安全创新是龙头,但仍需联动其他要素方能富有实效。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注重协调创新,处理好科技发展与科技安全、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的辩证关系;要加强绿色创新,提高绿色科技、生态科技、清洁能源科技的研发力度;要重视开放创新,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愿景,利用“一带一路”平台加大国际科技安全交流合作;要加强共享创新,科技成果要及时转化并及时应用到国计民生,不断提升人民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科技安全实践上,要加强科技创新对于农业安全、国防安全、工业安全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作为农业安全的重中之重,粮食安全自古以来就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之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十六字方针深刻诠释了新时代粮食安全工作的战略定位。要以创新注入现代农业理念和技术,一方面提高粮食产量,守住年产粮一万亿斤底限,加大主粮对于病虫害、早涝灾的抵抗能力;另一方面提高粮食质量,维系“舌尖上的安全”,维护老百姓餐桌上的一方净土。国防安全是实现强军梦和中国梦的关键一环,科技创新是实现国防安全的必然选择。当前新一轮军事革命孕育兴起,未来战争已经跃进至以信息技术和精确武器打击为核心的科技智能阶段。当前我国国防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基础储备技术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防技术不多,在一些关键领域上一直受制于人。提高国防安全,增强我军战斗力,迫切需要破解瓶颈短板。一要加强武器装备建设创新能力,特别是航空母舰作战群、新型信息化作战平台、电子对抗装备的技术水平;二要提升军民融合,加大民间科技安全成果转化力度,搭建融合基础、融合领域、融合平台。三要推动国防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原有弊端,以科技促安全,以安全谋发展。工业安全是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基础,要特别重视科技创新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煤矿、化工、建筑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能力和应急保障水平,以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安全。
关键技术驱动,捍卫科技安全“硬”实力
关键领域技术研发是维护科技安全的“硬”通货,亦是我国科技安全和国家安全的薄弱短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空航天、高速铁路、载人深潜等领域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在互联网、芯片、机床等关键技术领域仍不尽如人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拥有核心技术需要培育“硬”实力,这绝非敲锣打鼓就能轻易达成。
第一,要具备过“硬”的基础研究水平。以数学、物理、化学为代表的基础研究是全部科学体系的溯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研究水平直接决定了关键技术的成效和质量。要瞄准世界前沿趋势,打好地基,立足长远,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树人、挖井人。要重视前瞻性基础研究,夯实科技强国积奠。要进一步重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和综合研究的转化能力,提高基础研究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要具备过“硬”的应用研究水平。应用研究是人类进步的推进器,是国家安全、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有力支撑。要加大互联网、芯片、轴承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让政策、资金、人力等向核心技术研发倾斜,力破西方技术封锁,打好关键技术战役主动仗。
第三,要具备过“硬”的跨领域研究水平。新一轮科技革命昭示了关键技术不再局限于某一学科,而是以学科集群的形态展现。要加强“中国制造2025”的贯彻力度,重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线下产业与线上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一、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迎合时代潮流,具有辐射效应和复合实力的品牌和技术。
第四,要具备过“硬”的研究成果转化水平。科技成果必须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否则就是科技资源的流失和枯萎,亦不利于科技安全的维护。要切实将科技创新置于国家发展核心地位,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多转化为生产力,以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惠及百姓民生幸福,构建维护科技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四梁八柱”。要下大气力研发新品、制造优品、打磨精品,打造“中国制造”品牌力,提高“中国创造”影响力。
人才队伍驱动,维护科技安全“软”实力
科技人才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推动器”,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智囊团”。作为维护科技安全的直接捍卫者,要牢牢把握人才队伍培养这一关键环节。
一要坚持党对科技人才队伍的绝对领导。一方面,党的领导可以运筹各方资源,国家各领域、各环节均可为科技人才的研究创造提供资源与支持;另一方面,科技人才來自五湖四海,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方可将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等各方面优秀人才凝心聚力,共谋最大同心圆。
二要加强高水平人才培养。人才培养靠教育,要进一步夯实基础教育质量,重视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特别重视高等教育对于科技人才的贡献力度。要加强“新工科”“产学研”等教育改革靶向力,重视工匠精神和大师精神的培育,使新时代教育更加贴近科技发展的脉搏。
三要完善科技人才领军队伍。维护科技安全,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掘人才、培育人才、团结人才。要培养构建一支规模合理、结构科学、素质精干的新时代科技人才队伍。各级部门要将人才资源开发放至科技安全的突出位置,摒弃僵化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努力锻造一支既富有活力又卓有成效的世界级科学研究团队。
四要改善人才评价制度和管理体系。科技安全重在创新,创新源泉重在活力。要完善人才评价制度,杜绝唯论文、唯学历、唯职称、唯课题的“帽子”评价制度,真正使评价制度回归学术水平、科技成果、社会效益本身。要改善管理体系,坚持竞争激励和崇尚合作相结合,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和组合。要合理借鉴政府“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改革模式,简化材料申报、资金审核等科技事项流程。要加强法律保障和学术管理,维护科技人才的合法权益,使科技人才能够全身心投入研究,为打造新时代的科技人才队伍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为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