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高质量脱贫必须力戒形式主义

2018-11-02杨静

人民论坛 2018年26期
关键词:脱贫攻坚形式主义高质量

杨静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当前,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等现象,实现高质量脱贪,就要强化责任意识,坚定脱贫信心;弘扬实干精神,凝聚脱贫力量;把握脱贫规律,提升工作本领。运用科技手段,加强脱贫管理,严格考核标准,力求脱贫实效。

【关键词】高质量 脱贫攻坚 形式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在全国范围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在实践中形成了包括责任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帮扶体系、社会动員体系、监督体系和考核评估体系在内的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在今年5月23日召开的2018中国扶贫国际论坛上,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志刚介绍,从2012年至2017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到3046万人,累计减贫685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了3.1%,累计降低7.1个百分点,减贫工作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提高脱贫质量的关键阶段,难点是深度贫困地区和群众的脱贫,重点是提高脱贫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2月21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就曾强调:“要防止形式主义,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员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而实现高质量脱贫的关键,就是要坚决防止和反对各种形式主义。

脱贫攻坚中形式主义的六个表现

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的制度化建设,巩固脱贫成果;另一方面,也要深入开展扶贫脱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认真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等现象。从目前看,脱贫工作领域中的形式主义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是思想认识淡化。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这就需要各级干部牢固树立脱贫攻坚的信心,扎扎实实开展工作。但是,随着脱贫攻坚难度的加大,有的干部产生畏难情绪,在工作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安于现状、消极应付;有的干部不遵守制度规定,不尊重群众意见,喜欢闭门造车,凭老经验,吃老本,遇事拍胸脯、拍脑袋,麻痹大意,急于求成;有的干部喜欢搞“花架子”,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有的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还存在“等靠要”思想,等等。这些错误的思想认识极大阻碍了扶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是主体责任软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脱贫攻坚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但是,有的地方、有的领导干部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脱贫攻坚责任的重要性,习惯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有的地方、有的部门没有严格规定干部脱贫攻坚责任,缺乏具体的量化的脱贫攻坚责任考核标准,没有按照有关规定表彰和支持那些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到位、工作成效显著的部门和个人,没有将脱贫成效作为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那些脱贫攻坚不负责任、造成不良影响的相关部门和干部,还存在着“不敢追究”“不愿追究”的现象。

三是调查研究浅化。调查研究是搞好脱贫攻坚的重要环节。但是,有的扶贫干部到基层去“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地”,没有“俯下身、仔细看、认真听”,只是搞一些“走读式”“挂名式”帮扶。有的地方扶贫规划脱离当地实际,靠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最后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堆后遗症。这种不顾地方实际和群众意愿,不切实际、盲目推进的形式主义做法,会导致国家、集体和群众财产利益遭受损失。

四是工作本领退化。脱贫攻坚责任重大,各级干部肩上的压力都不小。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干部缺乏脱贫攻坚的本领,不是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而是挖空心思搞“纸上扶贫”“形式脱贫”,将精准扶贫变成“精准填表”。例如,有的地方各类登记表五花八门,每一类登记表又需要填写很多份,基层干部把大量扶贫时间消耗在了纸面上,使得本来是入户了解情况的扶贫工作,变成了“表上来,表上去”的“填表扶贫”。另外,还有些干部喜欢只动手不动脑,企图通过简单的送钱、送物、送“富”方式让贫困群众“脱贫”。

五是扶贫措施虚化。有的地方为了迎接上级的扶贫检查,花大价钱去制作一些大型标识牌、宣传牌、广告牌。有的贫困户家里不好看,就给买新的衣服被褥,再花钱把房子内外装饰一下,但这些并未解决群众的实际贫困问题。有的村里搞所谓的“产业扶贫”,直接去买牛羊折算成产业资金,这样就算完成了脱贫任务。而一些“财大气粗”的部门搞对口扶贫点,则执行的是“越富越帮”原则。村民们已经住上别墅,还继续搞“锦上添花”,仍然拿出大把资金支持村里建设。而同乡有的贫困村却被虚化、忽略了,至今路还没修通,更谈不上实现整体脱贫了。

六是脱贫效果弱化。形式主义喜欢搞花拳绣腿,光喊口号,不行动、不落实,这样的扶贫效果要打上一个大问号。在一些地方,有人“被贫困”,有人“被脱贫”。有的地方报喜不报忧,通过“巧算账”等方式,将本来是属于贫困户的村民排除在贫困户建档立卡之外,以降低当地贫困发生率。有的地方通过“造盆景…‘垒大户”等方式以求尽快见到扶贫效果,让年度数字更好看。另外,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县,从县城到村里要一两个小时的车程,但是驻村干部签到不合格还要被通报、处分。这样一来,驻村干部都被硬性的“打卡”要求栓住,每天为“打卡”奔波,既干不了活,也扶不了贫。

脱贫攻坚变了昧、走了样的原因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时有发生,使本来利国利民的脱贫攻坚战变了味、走了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思想认识问题导致“拖延症”。一些干部思想认识出现问题,工作患上了“拖延症”。“拖延症”不是不做工作,只是工作起来慢半拍,想想停停、千千停停、懈怠涣散。这种病,看似影响不大,实际上阻碍了扶贫攻坚的力度和进程。如有些地方出现了大量扶贫资金闲置,数百亩土地荒废,群众生活迟迟得不到改善的状况;有的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名利争先恐后,对工作听之任之,让扶贫攻坚任务成为不能兑现的“空头支票”;有的干部还存在“等靠要”思想,认为上级部门会给予财政资金进行兜底,实现“输血式脱贫”。“拖延症”的病根,说到底是不想为、不敢为、不愿为的懒政怠政思想。

制度疏失问题助长“急躁症”。在政策确定了以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精准扶贫是一场攻坚战,各级领导干部作为“指战员”,来不得半点“虚”的。但是,一些地方脱贫攻坚制度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地方的差异性,以及具体工作的难度,一味强调任务进度,强调考核指标,这就容易导致一些干部不调研、不访谈,整天琢磨完成“指标”,大搞“数字扶贫”;还有一些干部抱着尽快尽早完成任务的心态,热衷于“输血式”扶贫。这种靠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欺上瞒下的“数字脱贫”,糊弄的不只是贫困群众,更会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贻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脱贫,就要真脱贫、脱真贫,不要“数字脱贫”,更不要假脱贫。衡量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的关键不应是追赶脱贫时间、攀比脱贫数字,而应坚持脚踏实地地实现真脱贫、脱真贫。

监督问责乏力造成“懒惰症”。为了应付上级检查,逃避工作问责,有些干部患上了“懒惰症”。有些干部精神萎靡,办事拖拉,缺乏脱贫攻坚的精气神,却没有受到批评教育。有的干部不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上级部门扶贫攻坚的指示精神,不深入调研地方实际和听取群众意愿,就盲目上项目,搞“拍脑袋扶贫”,导致国家、集体和群众财产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却没有被迫究责任。有的地方为了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彰显脱贫成绩,通过“巧算账”“打擦边球”等方式,挖空“心思”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却没有得到应有惩戒,甚至还受到表彰奖励。长此以往,就会伤了那些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千成事的干部们的心,还会让一些人“依样画葫芦”,导致庸懒散成风,浮拖慢成癖,贻害无穷。这些患有“懒惰症”的干部,眼睛看上不看下,个人私欲膨胀,忘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忘记了脱贫攻坚战应该抱有的“初心”。

突出精准、务求实效,坚决克服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2月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强调,“今后3年要实现脱贫3000多万人,压力不小,难度不小,而且越往后遇到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要“提高脱贫质量,聚焦深贫地区,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凝神聚焦、转变作风,切断形式主义的各种根源,及时纠正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强化责任意识,坚定脱贫信心。扶贫攻坚要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压实责任、层層传导压力,加大帮扶力度,坚定脱贫信心。要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脱贫攻坚工作的全过程,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问题,坚决纠正形式主义,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选用有能力、敢担当、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两委”班子,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扶贫干部落实好脱贫责任要在“六个精准”上下功夫,其中特别是把握好脱贫标准,将责任落实到位。

弘扬实干精神,凝聚脱贫力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有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切实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抓好落实。脱贫攻坚,要坚持内外发力,既要借助外力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真正帮助贫困地区脱贫,又要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激发其内生动力,真正把“输血”和“造血”统一起来,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在不断加大生活扶贫、产业扶贫力度的同时,大力推进精神扶贫,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标本兼治,使各种帮扶力量形成合力,不断增强脱贫攻坚、勤劳致富的可持续性。

把握脱贫规律,提升工作本领。要根据立足实际、谋划长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加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实打实的帮扶举措,确保真实脱贫。广大干部要多掌握一些扶贫的知识、多提高一些脱贫的本领、多懂得一些扶贫的规律。特别是,要针对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贫困人口,因户因人落实保障措施,实现脱贫攻坚的精准管理。扶贫干部还要放低姿态,多与群众交流,通过与贫困群众交心、谈心,找准问题,抓住矛盾,把工作做细、做深、做具体,才能燃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之火,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运用科技手段,加强脱贫管理。完善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监督检查。要做好扶贫大数据的开发,通过智能识别、云计算等手段加强数据分析,实现和加强部门间扶贫数据和信息共享。建立和完善集中统一的扶贫政策、扶贫对象、项目资金、扶贫成效、绩效考核等信息数据库,使脱贫攻坚的管理更科学、帮扶更精准、工作更到位、监督更切实。立足扶贫资源的多元化实际,完善扶贫攻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开发业务管理子系统,拓展服务功能,形成扶贫互助、内外互联、线上线下互通的大数据扶贫网络空间。此外,还要加强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健全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等。

严格考核标准,力求脱贫实效。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监督检查的力度、深度、广度、精度,充分发挥脱贫攻坚考核评估制度的“指挥棒”作用,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和督查巡查,严防脱贫成果弄虚作假,提高脱贫攻坚工作质量。同时,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参与扶贫项目决策、管理和监督,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及时曝光和纠正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脱贫攻坚的第三方评估。此外,要把表彰和问责结合起来,以严监督严考核严查处,严防脱贫走形式,对违规操作、弄虚作假的进行问责,对违规摘“穷帽”的干部依法摘“官帽”,树立脱贫攻坚的清风正气。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猜你喜欢

脱贫攻坚形式主义高质量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形式主义的标准
谁去捉拿“形式主义”?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如果上级不官僚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反对官场形式主义问题”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