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遵循知产审判规律打造专业审判团队

2018-11-02汤溪贺

中国知识产权 2018年10期
关键词:技术类审理审判

汤溪贺

首例声音商标案、首例音乐喷泉案、首例GUI外观设计侵权案等诸多知识产权领域的“首案”,都出自这家只有50名员额法官的“小法院”。面对每年近1.3万件知识产权案件,他们如何能在审判中做到有条不紊?如何实现公平和效率?本次发布会一一给出了答案。

8月29日上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召开了北京法院审判团队建设系列推介会——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团队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建院三年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提高专业审判水平、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推进司法改革、创新审判权利运行机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得到市委、最高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首例声音商标案、首例音乐喷泉案、首例GUI外观设计侵权案等诸多知识产权领域的“首案”,都出自这家只有50名员额法官的“小法院”。面对每年近1.3万件知识产权案件,他们如何能在审判中做到有条不紊?如何实现公平和效率?本次发布会一一给出了答案。

因案制宜 组建专业化审判团队

据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宋鱼水介绍,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第一批试点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于2014年11月6日成立。目前,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现有政法编制人员161人,其中法官50人,法官助理75人;聘用制书记员45人,聘用制法官助理50人。建院以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一直坚持法官全员办案原则,结合知识产权法院案件类型及法官的专业特长,组建了50个专业化审判团队,包括10个院庭长综合类审判团队,12个技术类审判团队,8个著作权类审判团队,14个普通商标与竞争类审判团队,6个商标速审类审判团队。

谈及设立专业化审判团队的初衷,宋魚水表示,建院以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新类型案件、疑难复杂案件频出,为了提高案件审理质效,强化法官团队对大量同类型案件的审理,快速提升法官办案能力,提升不同类型案件结案均衡度,确定法官团队案件审理的专业侧重,均衡各类型案件的结案率,提升法官团队业务调研、创新能力,故此设立了专业化审判团队。这一举措不仅能够促进激发团队创新活力和对类型案件法律问题的深入研究,同时还能提升对同类型案件审理重点、难点的专项突破能力。

同时,法院为了给专业化审判团队提供运行保障,也采取了相关举措。一是优化审判资源配置,为专业化审判团队提供人力保障。根据不同种类案件的审理特点,在“1+1+1”法官团队模式的基础之上实现优化。二是组建法官专业会议和调研小组,为专业化审判团队提供智力支持。结合知识产权案件类型、特点,建立多元化专业咨询机制。三是探索“四位一体”技术事实查明机制,提升审判团队技术化水平。四是开展人员分类自制管理,调动审判团队工作积极性。五是激发团队审判管理能动性,鼓励创新团队运行机制。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专业化审判团队组建以来,秉承“繁案精审、简案快审”的指导思想,案件审理质效大幅提升。建院以来至今年上半年,共审结各类案件33826件,结案年平均增幅超过50%。法官人均结案量是北京市其他中级法院法官人均结案量的2—3倍。

质效兼顾 探索技术类案件审理办法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第一庭,由芮松艳法官和一名法官助理、一名书记员组成,主要负责技术类案件的审理工作。两年多来,团队共承办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20余件,其中技术类案件150余件,先后审理了国内首例GUI外观设计侵权案、苹果手机外观设计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案等一系列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大案要案。芮松艳法官就其团队工作和全院专利审判团队的建设经验在新闻发布会上作了汇报和总结。

(一)切实发挥法官核心引领作用,凝聚团队合力

芮松艳法官介绍道,作为技术类团队,在组建时优先考虑具有技术背景的法官助理和书记员。团队在运行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法官为核心的思想,法官作为团队的负责人,分配各团队成员的工作任务,指导、监督、考核团队成员的工作。各成员之间形成合力,保证了团队的高效运转。

(二)探索技术类案件的高效审理方法,兼顾审理质效

为提高案件审理效率,对于技术类案件,由具有技术类背景的法官助理提前阅卷、归纳争议焦点并与法官进行庭前合议。细致充分的庭前合议环节可以使团队提前熟悉技术方案,有效节省庭审时间,并使庭审更具针对性。庭审之后,合议庭第一时间进行案件的合议及裁判文书的撰写,避免因案件搁置对审理效率产生影响。

(三)充分借助外部力量,提升团队技术水平

技术类案件因涉及诸多技术领域,仅凭法官自身的能力去理解技术方案往往费时费力。为了在不增加辅助人员的情况下尽量提高专利审判团队的审判质效,知产法院探索实行技术调查官参与诉讼制度,大大提升了技术类案件的审理速度。同时,知产法院的陪审员中也有很多具有技术背景,使得案件审理更为顺畅。

(四)依托专利调研小组,统一各团队裁判尺度

建院以来,专利调研组组织各专利审判团队以研讨会的形式,先后对“西电捷通诉索尼标准必要专利侵权案”等一系列重大疑难案件开展案例研究,同时就一些司法解释和指导意见召开专题研讨会。通过上述活动,进一步统一了各专利审判团队的裁判尺度,梳理了各类案件的审判思路,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依据和背景。

分类施策 建立著作权案件识别机制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监督法庭,由法官冯刚和一名书记员、两名法官助理组成,主要负责审理著作权案件。2015-2017年度共审结案件863起,居知产法院法官团队结案数量前列。同时,团队还参与了最高人民法院、北京高院及本院多项调查工作,撰写了调研报告。

据冯刚法官介绍,与其他类型的知识产权案件相比,著作权案件作品数量众多、类型复杂,权利归属的外观不唯一;作品使用方式多种多样,侵权方式亦多种多样;新类型案件层出不穷,著作权保护与其他法律保护的界限不明显;与意识形态密切相关,个别案件具有高度的社会乃至政治敏感性。

该团队通过深入分析著作权案件的上述特点,提炼出了四种类型的关键案件:一是法律方面的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二是大量关联案件,三是需要进行技术分析的计算机软件案件,四是涉及意识形态的敏感案件。不同类型的案件还存在不同的司法需求:第一类型案件的主要矛盾是创设先例,确立标准,提供立法参考;第二类案件的主要矛盾是高效定纷止争,使权利人迅速得到救济;第三类案件的主要矛盾是准确查明技术事实;第四类案件的主要矛盾是确保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因此,团队建立了案件识别机制,重点办好以下四类案件:

首先是办好重点案件。团队成功审理了多起疑难复杂、涉诉信访等重点案件,为确定裁判规则、化解社会矛盾做出了一定贡献。做到审判程序严谨、实体处理正确、裁判说理详实、指导作用突出。

其次是办好关联案件。团队成员自觉培养群众的工作能力,巧用调解结案的方式,做到结合事实查明逐步调解、伴随审理环节梯次调解、找准核心利益深入调解、寻求合作可能扩大调解。

第三是办好技术案件。充分利用技术调查官和专家辅助人,成功地解决了大量技术问题,做到准确固定技术难题、合理确定证明标准、充分听取专业意见、科学判断争议焦点。

第四是办好敏感案件。做到保持高度政治敏感、发掘深层利益关切、掌握相关舆论动态、寻求上级直接指导、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有效管理 缩短商标等案件结案周期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第二庭,是由周丽婷法官带队的普通商标及竞争类审判团队,主要负责审理除速审案件外的商标类案件及竞争类案件。此类案件的特点是数量大、程序性事务多、运转速度快。据了解,该团队一年需要管理的案件数量超过600件,其中95%以上为一审案件,近三分之一的案件需要涉外送达或者公告送达,因此,有效地管理案件十分重要。2017年,该团队结案270余件,相对司改前年平均结案130余件,效率提升107%。

(一)做好案件管理,縮短结案周期

周丽婷法官介绍了其团队的成功经验:首先,建立团队案件库,在整体把握案件全局的基础上,对每个案件进行进度跟踪管理。通过个案流程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案件中的程序和实体问题,保障案件有序流转,避免产生长期未结案现象。其次,对案件进行分类化处理,通过法官助理提前阅卷,做到对同类型案件或常规案件集中安排庭审,提升庭审效率、缩短结案周期。

(二)以判带研,以研促判

知识产权法律实用性强、时代感强,因此审判工作中常常遇到新问题、新情况,这就要求团队必须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作为专门管辖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的一审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积极组织开展“商标恶意注册行为的法律规制”课题调研,积聚智慧研究对策,同时把研究成果及时地运用到审判实践中,充分运用法律规制恶意注册行为。在学习研讨过程中,团队以商标、竞争和垄断调研组为依托,最大限度地利用调研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团队学术调研。对案件审理中遇到的类型化问题,及时研究讨论进而形成规则和裁判模板,对同类型案件汇总并加以运用,最终达到提升审判质效的效果。

(三)夯实思想基础,形成内生动力

只有夯实思想基础、形成内生动力,才能持续保障团队审判质效。针对目前案件数量大、结案压力重的严峻形势,团队十分重视对成员的思想建设及意识培养,通过日常谈心、集体学习、自我管理等方式,做到向身边的榜样看齐。强化廉洁意识、责任意识、主动意识,把思想意识的培养内化于日常工作中,把思想建设当做团队的一项重要事务来做,使团队整体上年轻有活力、专业有能力、自律有动力。

简案快审 保证高质效完成审判工作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第三庭,是2016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商标行政案件速审机制建立后首批组建的法官团队。团队由5人组成,采取1+1+2+1的模式,由杨钊法官带领,包括1名在编法官助理,2名聘用制审判辅助人员,1名聘用制书记员。团队依托速审机制,两年多来共审结知识产权商标行政类案件1432件,其中包含大量涉及著名企业及驰名商标的商标行政案件。杨钊法官介绍了团队的基本分工和审理经验。

(一)依托速审机制,分工协作高效运行

一是“坐堂问案,退庭定案”,法官主要负责案件庭审,确定案件结果,修改审定法官助理撰写的裁判文书初稿,协调确定团队内部的分工合作,使法官集中精力于案件审判。二是在编法官助理为团队“小内勤”,负责撰写判决书初稿、案件报结以及其他事务性案件审理辅助工作,并负责调研、撰写案件信息以及其他团队综合事务,充分发挥在编法官助理在团队管理、综合调研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培养聘用制审判辅助人员成为“多面手”,聘用制审判辅助人员负责庭审记录,同时还担负部分文书核校、文书送达、案卷归档等审判辅助工作。四是聘用制书记员对程序性事务集约处理,主要负责案件的庭前准备、庭审记录、合议记录、文书校核、文书送达、上诉移送及卷宗归档工作。五是团队成员之间在分工的同时更加注重合作,形成了共享、共研、互帮、互提示的和谐氛围,保证高效优质地完成审判任务。

(二)不断摸索审判规律,注重抓好六大环节

一是庭前准备环节,统一由速审服务窗口依照立案先后顺序依次排期开庭,团队中由法官助理负责与速审服务窗口对接,接收卷宗。二是开庭环节,针对商标驳回复审行政案件中被告方证据均为原告复审阶段所提供的特点,采取开庭当日庭前进行证据交换并当庭发表质证意见的方式,同时将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结合在一起进行,简化庭审程序,平均一天安排12个开庭、审理15个案件。三是合议环节,庭后第一时间合议,对于意见一致的案件,法官助理立即开始撰写判决书初稿,对于存在重大分歧的案件或重点案件,提交速审法官会议讨论。四是文书制作环节,采取要素式文书模板制作判决书,省略了部分程序性事项,同时针对当事人常见的主张制作相应理论部分模板,此外在判决书中积极援引在先案例,2017年共有423份判决援引在先判例,增强了判决书的说理性和权威性。五是文书送达环节,依托材料交换室对被告商标评审委员会集中送达,原告方大部分速审案件采取邮寄的方式送达判决书,极大地提高了送达效率。六是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并用,在原、被告双方同意的前提下,探索适用行政简易程序,进一步简化程序,缩短案件审理周期。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司改办主任赵瑞罡对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工作做出了高度评价:“建院三年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提高专业审判水平、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推进司法改革、创新审判权利运行机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得到市委、最高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在审判团队建设方面,作为北京首家司法改革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先试先行,积累了大量可复制可借鉴的有益经验。下一步,除争取各方面政策支持外,还要立足院情案情,继续深入挖掘团队潜力,最大限度地释放司法生产力,全面提升审判质效,努力让当事人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猜你喜欢

技术类审理审判
调查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Chapter 20 Extreme torment 第20章 极度惩罚
审计项目审理工作的思考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高中技术类课程教学探讨
“三审一评”提升执纪审查质量
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位设置、职务升降规定出台
高职院校农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研究
光阴的审判
巴总统总理挺过审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