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年级智障生劳动技能现状调查与思考

2018-11-02赵毅

读天下 2018年23期
关键词:课题研究现状调查特殊教育

摘 要:特校中年级智障生的劳动技能差异较大,与年龄增长不成正比。学校要通过分类教学,采取学校主导,家庭配合,社会支撑的培养方式,提高学生劳动技能水平。

关键词:特殊教育;智障生;劳动技能;现状调查;课题研究

一、 中年级智障生劳动技能现状调查背景及原因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提出的智障生劳动技能培养总目标是:学生通过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生产劳动技能的学习,形成独立或半独立的生活能力,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和就业打基础。中年级侧重以个体和家庭为中心,提高自我服务劳动技能和家务劳动技能,增强劳动兴趣,形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初步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劳动能力。

特教学校一个重要的教育特点,就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劳动技能。要实现切实有效的劳动,能否掌握劳动技能非常重要。智障学生,作为受教育一员,要让他们真正实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成为自信、自立、自强的人,首先要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让他们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但在實际教育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生活、劳动等活动时能力欠缺,应掌握的劳动技能并没有掌握。在此背景下,教师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该如何施教才能达到培养目标。

为此,探索智障儿童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使他们能真正养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和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中年级智障生劳动技能现状调查分析

我们在学校中年级智障儿童中,采用问卷形式对智障生劳动技能现状进行了调查,内容包括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生产劳动等几个方面的技能。调查结果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学生个体之间能力差异显著

有的学生自我服务劳动技能、家务劳动技能发展的好些,但公益劳动技能和简单生产劳动技能却相对较弱;有的学生公益劳动技能特别弱,但其他三项能力发展得不错。调查也发现,学生单项能力的发展差异也很大。比如,自我服务劳动技能方面,有的学生使用物品、整理物品等自我照顾能力发展得很好,但洗涤物品能力很差。再如家务劳动技能,有的学生清洁整理较好,但使用电器和厨房劳动比较差。

(二) 班级学生能力发展极不平衡

学生能力发展不平衡,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很大。如自我服务劳动方面:年龄相对大一些班级的学生劳动技能相对强一些,都在60分以上;年龄相对小一些班级的学生劳动技能相对较弱,大多数在45分以下。家务劳动方面:学生年龄较大的班级学生,家务劳动技能在53分左右,其余班级学生的家务劳动技能都在45分以下;学生年龄最小班级的学生几乎都低于30分。公益劳动方面:全校中年级学生公益劳动技能相差特别大,最高达到21分,最低0分。四五年级的公益劳动技能比较接近。简单生产劳动技能方面:全校中年级学生简单生产劳动技能相差很大,最高达到12分,最低0分。四五年级的生产劳动技能普遍非常低,几乎都在6分以下。

(三) 劳动技能发展与年龄增长不成正比

如,自我服务劳动技能方面,六(3)学生张嘉芮的能力分只有14分,与四年级学生差不多;而四年级学生崔利鹏,其能力分达到了36分,远远超过同班其他同学,达到了五年级的能力。再以家务劳动技能为例,五年级学生王宇航的能力分只有20分,远低于同班其他同学;而六(2)学生张少华,能力分为94分,远远高出班级其他同学,竟达到了七年级水平。此外,学生公益劳动技能和简单生产劳动技能发展也存在着此种情况。

三、 中年级智障生劳动技能教学应对策略

(一) 变“课堂教学”为“现场实践教学”,从“学有所教”走向“学有优教”

由于智障生能力发展不平衡,按照传统课堂教学已无法进行。因为按年龄编班进行的班级授课形式,即使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教学,也还会有部分学生“跟不上”,一些学生“吃不饱”,这样会严重影响智障生个别发展需要,也会影响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只有一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为按现场实践教学,实行因材施教,个别指导,才能保障每个学生均能获得最大发展,真正实现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

(二) 变“学校主导”为“学校主导、家庭协助、社会支撑”,从“单一培养”走向“多元培养”

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作,构建多元化参与、多形式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提升,促进劳动技能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应充分发挥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作用,多渠道、多途径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学校可发挥家长的作用,让他们参与到孩子们的劳动技能训练中,要求他们在家里对孩子也进行劳动技能相关训练。利用合适机会,邀请他们参加家校交流活动,观看学生的劳动技能展示,真切感受学生在多元培养下,劳动技能所获得的发展。

(三) 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使教师从“自然发展”走向“自觉发展”

一是注重专家引领。邀请专家讲座,让教师在聆听中思考,在聆听中反思。理解新的教育理念,让教师的困惑得以开朗,找到疑问思考的方式。在新课标理念引领下,教师应更多地去学习新的教学方法。

二是开展同伴互助。学生的发展,需要每一位教师去关注。如何取得互通,需要教师从孤独走向合作。学校可开展听评课、集体备课、课改沙龙、反思日志交流、专题论坛等活动,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从“自然发展”走向“自觉发展”。

三是鼓励自主研修。要鼓励教师自主阅读专业书籍,深入课堂教学,自我反思劳动技能教育的优与劣,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不足,深入研究每一个学生,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方法。以此补偿缺陷,开发潜力,培养技能,让学生获得最大发展。

总之,培养中年级智障劳动技能,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研究。要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需要教师言传身教、学生身体力行、家长细心帮助,家、校、社会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孙玉淑.智力障碍学生生存技能现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王艳梅.培智学校劳动技能课程的应用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7).

作者简介:

赵毅,河南省济源市,济源市特殊教育学校。

猜你喜欢

课题研究现状调查特殊教育
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机制科学化研究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表演唱应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思考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网络教研,农村小学教师成长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