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2018-11-02袁安兴

读天下 2018年23期
关键词:主体性初中阅读教学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主体性的阅读教学的起点在课内,目标在课外。主体性的阅读教学能有效进行的重要前提是尊重。主体性的阅读教学成功开展的内在动力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主体性的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为育人。主体性的阅读教学成功开展的可靠保证是对教师角色的准确界定与要求。

关键词:初中;学生;阅读教学;主体性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过于强调读懂材料的字、词、句、段,“千篇一法”,“千人一面”,答案唯一的呆板僵化的教学方法,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而且严重阻碍学生智力,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特别是对初中学生,他们对简单的文字信息已经具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阅读、生活等方面的经历和体验去判断、分析和思考,从而形成自己个性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提高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势在必行。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

一、 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上下功夫,培养思考问题的创造性

(一) 扫除学生心理障碍,培养学生阅读自信心

排除心理障碍,要指导学生理解问题的主动性,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有自信心。在学习方法上,鼓励学生注意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到底是否有道理,经过比较,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在思考问题时,不仅从正面深入的思考,也从反面进行设想,提出新看法。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主体明白:个体文化差异、社会时代背景的差异,毫无疑问会影响到对作品原初理解上的差异,有差异才是正常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提倡、鼓励、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消除学生阅读主动性而产生的压力。

(二) 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要确保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就必须发扬教学民主,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创造条件。民主化教学是心灵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应追求教学艺术。在现代化的教育理论指引下,教师用幽默的语言,亲切的态度,以及精心的课前准备,与学生共同营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敢想、敢说。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师生双方的地位应该没有高下之分,教师能理解的,学生并非不能理解,学生不明白的,教师不一定就能明白,教师的优势在于首先占据了教学资源和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化程度。

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整体阅读时融合辩论比较,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让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展示个性,大胆探索,善于发现,勇于开拓。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得到发挥。

二、 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内引外联,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吕叔湘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可见,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除了课内还有课外。从内容上来说,“课内”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起点,也是主阵地;“课外阅读”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益拓展、延伸。从形式上来说,课内的指导是为了课外的不指导,我们就是要通过课堂阅读的习惯养成与方法引导,逐步建构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从而达到能自主有效地进行课外个性化阅读的目标。

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就马上生动活泼起来。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校外生活是千姿百态的,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联系生活,为学生拓宽广阔的阅读时空。重视阅读实践活动,使阅读教学与生活相连,使阅读与课外活动互补。我们必须做好以下两点:一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而习惯又在养成。通过课内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我们就是要将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根植于学生身心,使学生的阅读行为成为个性化的自觉行为。比如,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坚持写好读书笔记,建立阅读成长卡等。二是,进行科学的方法指导。《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教学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可见阅读方法的指导十分重要,要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归纳默读、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大胆激励学生主动想象,在阅读课文及课外读物时,要勤思考,勤动脑。引导学生学会扬弃,善于创造性阅读等。因此,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要运用种种手段,激励学生主体想象,使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不是一句空话。

三、 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主体性阅读教学

毫无疑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證明:学生对某门学科有了兴趣,就会自觉地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阅读的主动态度和参与意识不会自然形成的,它必须通过教师长期不懈的培养。课堂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主渠道,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鼓励学生勤思考,多提问,不断发现和探索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应包办,而应注意诱导和启发,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让学生多讨论。主体性的阅读教学的开展就是要从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入手,培养学生广泛、积极、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当阅读兴趣达到一定程度,也便会演化为一种热情。当学生以充足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来时,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也便会随时被激活,并会以一种独特的形式展示出来。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个广阔无限的创新天地,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阅读,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我们应该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大胆鼓励,正确引导,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充分开发自己的语言思维,努力培养有个性化、主体性的创新意识,让学生阅读的主体意识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易遵德.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S1):192-193.

[2]张桂凤.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体现[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03):61,74.

作者简介:

袁安兴,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第七中学。

猜你喜欢

主体性初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